“华为杯”第十四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颁奖大会圆满落幕
发布时间:2017-12-20 来源: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 阅读次数:4137

  12月16日上午,“华为杯”第十四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颁奖大会在西安交通大学举行。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任助理赵瑜,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编辑部副主任钟爱民,系列大赛主管王昭,东南大学副校长金保昇,陕西省教育厅学位管理与研究生处处长张和平,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郑庆华,西安交通大学党委研工部部长、研究生院副院长李秀兵,西安交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副院长陈志平,中国海洋大学校长助理吴强明,中国海洋大学党委研工部副部长张猛,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西安研究所副所长陈黎明以及参赛单位代表与获奖团队400余人出席了本次颁奖大会。

  作为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办的“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是一项面向在校研究生进行数学建模应用研究的学术竞赛活动。本届大赛由西安交通大学承办、陕西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作为支持单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和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冠名赞助。

  据统计,本届大赛全国共有3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445家研究生培养单位、以及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硅谷学院、英国谢菲尔德大学,伦敦大学学院、新加波南洋理工大学等著名高校的11834支队伍,35502名研究生报名参赛。最终,437家培养单位的10468支参赛队伍提交论文,10315支参赛队伍,30945名研究生成功参赛。共评选出一等奖150队 ;二等奖1383队 ;三等奖2085队,总获奖比例达34.53%。参赛研究生专业领域广,十三个学科门类已经全部覆盖。

  大会伊始,本届承办方西安交通大学郑庆华副校长致辞,他谈到,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已经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并把培养一流人才、高等教育内涵建设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的强大动力,“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创新人才更是国家与民族发展的重要基石,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过程中,数学承担着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郑庆华副校长寄语所有获奖研究生借助数模竞赛的平台,不断追求真知,崇尚创新,在创新创造的道路上取得更多、更大的成果。

  西安交通大学党委研工部部长、研究生院副院长李秀兵进行了竞赛承办工作汇报,包括竞赛工作回顾、竞赛情况以及竞赛经费使用情况等,并对在此次竞赛组织过程中提供帮助的上届承办方重庆大学、主办方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数模竞赛秘书处东南大学等单位以及评审专家、赞助商表示了感谢。

  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副主任委员金保昇副校长代表竞赛组委会秘书处讲话,我国正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渴求比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数学建模将成为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基础和有力抓手。他介绍了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发展历程。本赛事起源于2003年由东南大学发起并主办的“南京及周边地区高校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2013年,该赛事被纳入教育部学位中心主办的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2017年,由于参赛高校扩大到国外高校,再次更名为“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 东南大学作为竞赛秘书处单位,一直致力于加强数模竞赛的纸质媒体和网络媒体宣传工作,发挥主办方与承办方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推动数模竞赛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做好数模官方网站的在线报名、在线缴费、在线提交论文、在线评审等四位一体化功能的建设和维护工作,金保昇副校长表示,东南大学将一如既往支持和服务竞赛的相关工作,出色的完成竞赛秘书处所应承担的工作。

  在激动人心的颁奖仪式上,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编辑部钟爱民副主任宣读了表彰决定,对获奖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随后,在热烈的掌声中,150位一等奖代表、10位华为专项奖参赛队代表、52位“优秀组织奖”获奖高校代表上台领奖。

  颁奖仪式后,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上官栋栋作为获奖代表跟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参赛体会。华为西安研究所副所长陈黎明代表竞赛赞助商对此次赛事的成功举办表示了祝贺,对参赛队员的优异表现表示肯定,并对在场的所有优秀研究生们加入华为大家庭发出了邀请。

  主办单位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任助理赵瑜向获得佳绩的高校师生代表表示祝贺,并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的社会各界表示感谢。她讲到,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顶端,承担着高端人才的供给与科学技术创新的双重使命,五年来,“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在营造研究生创新氛围、培养研究生实践能力、推动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等方面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当日下午,在西安交通大学安排6个分会场,围绕“无人机在抢险救灾中的优化运用”“面向下一代光通信的VCSEL激光器仿真模型”“航班恢复问题”“基于监控视频的前景目标提取”“多波次导弹发射中的规划问题”“构建地下物流系统网络”6个竞赛赛题进行了交流与研讨。相比往届,本届竞赛赛题在实践性、挑战性、创新性上更为突出,这些赛题源于学术前沿以及重大国防和经济问题,既有一定的难度与挑战,又注重提升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赛题取材广泛,不同专业背景的研究生均可参赛。

  来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学院的研究生张菲菲说到,从大二开始接触数学建模,到现在五个年头,参加过本科生国赛、美赛、两次研究生国赛,每一次参赛都有一种全新的体会,认识了好多优秀的伙伴,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自信,数模竞赛将成为自己学生生涯中一个最重要的回忆。

  “A题一共有四个问题,比赛的前两天我们还在纠结于第一个问题模型的简化,带着第一个问题的尾巴我们就开始了后面的问题,整个过程和本科期间做数模是不一样的感觉,有更多的创新点,每一个人都发挥了自己最大的潜力,大家也协调配合得很好,虽然有时也会为了一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但也会为问题得到解决而欢乐不已。”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李欣讲到。

  在谈及本次参赛经历时,华为专项奖获得者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研究生刘镇滔谈到,从选题到查找文献,从编写程序到撰写论文,每天的生活都异常充实,由于所选的B题并不是我们熟悉的领域,所以花了较多的时间去理解题意,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最后一天通宵一整晚后,论文的基本内容已经完成,但又低估了撰写摘要和格式排版需要的时间,在交卷前最后十多分钟,才和队友完成了论文,当时特别紧张,也特别充实。

  “四天奋战,睡眠时间不超过20小时,三个人的砥砺奋战,换来了最终的硕果,从第一天的摸不着头绪,到第二天开始重整旗鼓,一路有失落,但依然互相鼓励,最难忘的是最后一个一起通宵的夜晚,是三个人相互的陪伴,是凌晨三点钟一起吃过的泡面,是明明身体抱恙还坚持在第一战线上的队友。”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吴瑶感慨到。

  据悉,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自2004年开展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十三届,自2013年纳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办的“全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活动”后,得到了全国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大力支持与广大师生的热烈响应和积极参与。该竞赛旨在以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为契机,以提升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为核心,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目标,营造研究生创新良好氛围,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水平与服务支撑能力的全面提升。如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已成为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最具影响力的创新实践品牌学术竞赛系列活动之一,也成为各企业发现高水平创新人才、推广企业文化的重要平台。

 

 

获奖名单下载:第十四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