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事动态
27
2021-08
关于“中信银行杯”第三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决赛延期举办等相关事宜的通知
相关报名参赛团队:鉴于近期国内部分地区新冠肺炎疫情再次传播,对高校开展正常教学科研工作产生一定影响,为保证参赛团队的师生身心健康,同时,使得参赛团队有更充足的时间进一步完善参赛作品,经研究决定,原定大赛初赛作品递交截止时间由8月31日延长至9月10日。原定于9月23日—9月25日的决赛延期举办,拟采取线下形式,具体时间根据属地疫情防控要求确定后另行通知。如有任何疑问,可通过大赛邮箱和电话咨询,或加入大赛交流QQ群进行沟通(组织人员、指导教师QQ群号码:893154520;参赛选手QQ群号码:499519097),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大赛联系方式如下:秘书处联系人:吴姣、卢俏联系方式:0571-88208147,邮箱:cpipcai@163.com通讯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866号浙江大学研究生综合教育楼815室,邮编:310058承办单位联系人:熊萌立联系方式:0755-86708997,邮箱:207121@qq.com通讯地址: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3688号深圳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邮编:518061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组委会秘书处2021年8月27日
29
2021-06
关于“中信银行杯”第三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延长报名时间的通知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各参赛同学:受深圳市前段时间疫情防控的影响,大赛秘书处与承办方讨论后决定延长“中信银行杯”第三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报名时间至7月8日,作品提交时间如有调整以后续通知为准。考虑到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资格审核时间,建议同学们尽快完成大赛报名,并请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及时审核报名参赛资格,资格审核通过后方可提交作品。大赛赛程时间安排:时间内容5月20日-7月8日选手报名6月1日-7月31日各高校资格审查7月1日-8月31日参赛作品材料提交9月13日-9月20日遴选优秀作品进入决赛9月23日-9月25日决赛开放赛题及华为企业赛题链接:https://cpipc.acge.org.cn//cw/detail/2c9088a5696cbf370169a3f8101510bd/2c90800c797857bc0179842e84e5274e参赛选手及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如有任何疑问,可通过大赛邮箱和电话咨询。秘书处联系人:吴姣、卢俏联系方式:0571-88208147,邮箱:cpipcai@163.com通讯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866号浙江大学研究生综合教育楼815室,邮编:310058承办单位联系人:熊萌立联系方式:0755-86708997,邮箱:207121@qq.com通讯地址: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3688号深圳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邮编:518061为方便各培养单位组织人员、指导教师以及参赛选手之间的沟通与联系,欢迎加进入QQ群交流组织人员、指导教师QQ群聊号码:893154520,群聊二维码:参赛选手QQ群聊号码:499519097,群聊二维码: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组委会秘书处
19
2021-05
“中信银行杯”第三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参赛邀请函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英文名称:ChinaGraduateAIInnovationCompetition)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大赛秘书处设于浙江大学,本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由深圳大学承办。大赛以“AI赋能、创新引领”为理念,围绕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主题,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激发研究生创新意识,提高研究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着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高端人才,为人工智能领域健康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大赛的目标是联合多方力量,努力把大赛办成在研究生群体、研究生培养单位和社会中有较大影响力,被国内外研究生培养单位和企业行业广泛认可的高层次、全国性重要赛事,逐步实现与同类型高水平国际赛事接轨。现将本届大赛有关情况通知如下:一、大赛名称“中信”银行杯第三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二、组织单位1.指导单位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2.主办单位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3.组织委员会由主办单位、相关产业联盟和部分研究生培养单位共同组成4.本届大赛承办单位深圳大学5.支持单位中信银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深圳技术大学6.赛事媒体支持单位《中国研究生》杂志三、大赛主题及参赛作品本届大赛主题为:AI赋能、引领未来本届大赛将秉承“创新”原则,将大赛的特色定位在“前沿领域”和“深入探索”两个方面。参赛作品须围绕新一代人工智能相关技术探索和设计有明确场景驱动的应用创新方案,如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医疗、金融、环保、法律和设计等行业领域的深度应用。大赛采用开放命题和企业赛题相结合方式,参赛队伍可自主选择。参赛作品应当遵循相关设计、开发指南与规范。参赛者应充分发挥创新能力,自由探索应用场景并自行获取相关数据,最终提交具有原创性并能展示其应用潜力的参赛作品。大赛分为技术创新与应用创意两个类别以及华为企业赛题,每支参赛队伍可根据兴趣及技术能力任选一个类别参赛,同一参赛队员(队伍)只允许报名参加一个类别。技术创新类强调软硬件结合,以可展示原型系统作为核心评审考察点;应用创意类强调重大领域场景,以技术可行性和应用落地价值作为重要评审考察点。开放赛题及华为企业赛题链接:https://cpipc.acge.org.cn//cw/detail/2c9088a5696cbf370169a3f8101510bd/2c90800c797857bc0179842e84e5274e四、参赛对象及方式1.参赛对象:凡具有正式学籍的研究生、已获得读研资格的本科生及本研贯通培养的学生有资格参赛。参赛选手所在研究生培养单位负责审核报名参赛资格。大赛组委会秘书处单位具有对参赛人员资格进行抽查的权利。2.参赛方式:参赛形式可以是个人或团队形式,且每人只能参加一支队伍。以团队形式参赛的队伍,每队最多不超过4人,其中在读研究生比例不低于50%,队长必须为在读研究生,且队员分工明确。允许跨校,校内跨年级、跨专业组队,以作品第一作者所在单位为参赛单位。参赛团队和选手可申报指导教师,每个团队最多可申报2名指导教师,以申报顺序排序。五、作品提交要求大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二个阶段,在各阶段,参赛队伍须按照要求按时、合规地提交参赛作品。团队名称、提交的作品材料中不得体现学校、学院或导师等影响比赛公平的信息。团队信息以初赛报名信息为准,一旦通过资格审查整个大赛期间不得更改团队成员、指导老师信息。初赛:1)参赛者须根据模板提交参赛作品简介(无模板,300字以内)、项目文档(基于模板完成项目内容的详细阐述)、项目视频(团队和项目的充分展现)、其他可选辅佐材料(技术可行性、产品尽调等项目相关内容)。2)此外,本次大赛鼓励原创性工作,希望作品的核心创意和主要开发过程是在大赛期间独立完成,下列几种作品情况不建议推荐晋级下一轮:(1)参赛项目主题工作已完成,或提交材料明显基于实验室已有工作;(2)用项目商业计划书取代参赛作品材料,或已经产业化的项目;(3)参赛作品设计国家核心机密数据。决赛:参赛者须通过汇报和展示的形式,全方位呈现作品开发流程、技术概要和潜在应用。(最终决赛方式及时间将根据新冠肺炎病毒疫情防控情况和教育部有关要求进一步确定,并提前通知,具体安排以正式通知为准。)六、赛程安排1.大赛通知发布时间:2021年5月19日内容:大赛官网公布本届大赛参赛方式、报名须知、作品要求、奖项设置等详细信息。企业命题具体要求另行通知。2.大赛报名时间时间:2021年5月20日-7月8日内容:参赛团队在该日期前在大赛官网进行注册报名并接受参赛资格审核。3.初赛评审与晋级结果发布时间:2021年7月1日开始提交初赛作品,8月31日截止提交初赛作品。内容:参赛项目团队须在截止日期前提交初赛作品,进行大赛初赛评审。2021年9月中下旬大赛执行委员会公布进入决赛团队名单。4.决赛评审时间:2021年9月23日-25日内容:进入决赛团队将接受大赛组委会聘请的国内外知名专家评审。七、奖项设置本届大赛将设一等奖(前3名设冠军、亚军、季军奖)、二等奖、三等奖和华为专项奖,此外设有优秀组织奖以及优秀指导教师奖等奖项。(特设立华为专项奖,授奖对象为选择华为赛题,在初赛评审中成绩排名前10的赛队。此奖可重复获奖,赛队不足,可缺额评选。)一等奖10名,合计26万,其中:一等奖(冠军)1名,奖金5万,一等奖(亚军)1名,奖金4万,一等奖(季军)1名,奖金3万,其它队7名,奖金2万,二等奖20名,每队奖金1万合计20万,三等奖55名左右,获奖证书华为专项奖10名,每队1万(为重复奖)合计10万优秀组织奖(若干)优秀指导教师奖(若干)八、其他事宜1.大赛官网:https://cpipc.acge.org.cn/2.秘书处及承办单位联系方式秘书处联系方式:吴姣、卢俏,联系方式:0571-88208147,电子邮箱:cpipcai@163.com。通讯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866号浙江大学研究生综合教育楼815办公室,邮编310058。承办单位联系方式:熊萌立,联系电话:0755-86708997,邮箱:207121@qq.com。通讯地址: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3688号深圳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邮编:5180613.为方便各培养单位组织人员、指导教师以及参赛选手之间的沟通与联系,欢迎加入QQ群交流。组织人员、指导教师QQ群聊号码:893154520,群聊二维码:(培养单位组织人员、指导教师群)参赛选手QQ群聊号码:499519097,群聊二维码:(参赛选手群)【更新】第三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参赛指南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组委会2021年5月19日
19
2021-05
“中信银行杯”第三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赛题
一、大赛赛题(一)技术创新:开放题(二)应用创意:开放题(三)企业赛题:华为赛题共4个,均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从实际需求出发拟定的与智能技术密切相关的题目。属于此种选题方式的作品还可以参与华为专项奖的评奖。1.华为赛题一1.1题目名称:提升AI模型在工业质检中“通用性”1.2题目描述计算机视觉在智能制造工业检测中发挥着检测识别和定位分析的重要作用,为提高工业检测的检测速率和准确率以及智能自动化程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在应用过程中会存在如下“通用性”差的问题:(1)易受光照影响。目前的AOI工业质检设备,都需要加补光装置,而通常在某一个光照条件下训练的AI模型,很难“泛化”到其他光照条件下。(2)样本数据少。基于工业质检场景对高精度要求,目前AI模型,通常采用有监督学习方式,需要采集大量缺陷样本进行训练,当在实际生产中,缺陷产品占比很小,很难收集大量样本。(3)无法跨域“迁移”。比如训练了一个PC外观缺陷检测的模型,但是却无法直接用于手机屏幕、冰箱、洗衣机甚至不同型号的PC的外观缺陷检测。1.3具体要求(1)所提方法,必须具有“通用性”,不可只能解决某一个小问题。(2)可在一些公开数据集上实现算法,进行验证,并通过多组对比实验,证明方法的有效性。(3)在保证模型“通用性”条件下,尽量保证模型精度不下降。1.4华为赛题一咨询专家及联系邮箱:OCR及工业质检通用性--温雨金--wenyujin@huawei.com2.华为赛题二2.1题目名称:自然场景下的小样本光学字符识别算法2.2题目描述当前光学字符识别算法,主要采用深度学习的方法进行识别,目的是识别出图像中出现的文字。由于传统的深度学习方法需要基于大量样本进行有监督训练,在训练样本不充足的情况下,难以得到泛化性高的模型。这导致在新增样本识别任务中,出现误判或者错判。在制造,供应仓储等场景下,对于元器件、电路板的字符图片,由于元器件供应商多,器件种类多,字符的样式多种多样,且针对一家供应商无法大量搜集电路板、元器件上的字符图片样例,同样对于跨境运输的货车,车牌样式,字体均不一致,且数据难以搜集。需要一种小样本训练的算法,在提供少量(20张以内)图片的情况下,即可训练出一个识别模型,识别待测物体的字符。2.3具体要求(1)基于小样本学习的光学字符识别算法,训练样本数量小于等于20张图片。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标记、学习,生成识别模型。可实现图像的自动采集、在线处理和检测及识别。(2)模型以一张图片作为数据,以Json格式输出图片中的文字的位置和内容。2.4华为赛题二咨询专家及联系邮箱自然场景下的小样本光学字符识别算法--温雨金--wenyujin@huawei.com3.华为赛题三3.1题目名称:视觉-语义模式匹配3.2题目描述当代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视觉模型已经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但许多实验都表明,常规视觉模型通常以感知的形式实现各类视觉任务,如检测、分割、识别等等。一旦这些任务中涉及抽象的语义,视觉模型通常会受到困扰,并且容易发生过拟合。一种可能的方式是通过自然语言描述与视觉信息的模式匹配,使得视觉模型可以区分不同语义的信息,完成更高鲁棒性的特征提取过程,并且可以利用这一点直接支持下游各类任务。比如,在仓储、物流等场景中,模型可以直接根据“卸货车辆后方未着工作服的行人”这类概念提示潜在货物风险或行人危险;在商业文档识别等场景中,模型可以根据“价格栏下方的数字”作为潜在的物品价格等等可能。请设计一种视觉-语义模式匹配的方式,使得至少可以通过自然语言输入完成对图像的检索,或者对给定的图像完成正确的自然语言描述输出。3.3具体要求(1)图像检索任务可以是从图库中检索单张或多张图片,也可以从图片中进一步检测出给定的待选区域,或是两者结合。输入越接近自然语言、结果越是准确、检索的内容越是精细的检索方式得分越高。不限定自然语言输入的格式要求,允许设计带有限制性的语言格式(比如可以设计一个JSON列表作为输入,但JSON的值仍然需要尽可能地包含自然语言)。(2)语言输出任务是对选定图片进行语言描述,描述的准确性越高、信息越丰富,得分越高。语言流畅度不作为主要得分项(所以也可以一定程度上结构化输出),但至少应该可以被人类较方便地读懂。(3)任务数据限定为自然场景数据和OCR类文档数据。参考文献仅提供参考,可以使用其他合理的数据集,但所使用数据集需要本身为公开数据集或可以被公开展示。(4)提供与现有基线方法的比较和差异化创新点说明。3.4参考文献与数据集ModelingContextinReferringExpressions:https://arxiv.org/pdf/1608.00272ContrastiveLanguage-ImagePre-Training:https://arxiv.org/abs/2103.00020FromRecognitiontoCognition:VisualCommonsenseReasoning:https://arxiv.org/abs/1811.10830VQA:VisualQuestionAnswering:https://arxiv.org/abs/1505.004683.5华为赛题三咨询专家及联系邮箱视觉语义题目--李成--licheng81@huawei.com4.华为赛题四4.1题目名称:任务型多轮对话理解4.2业务背景多轮对话系统研发是让机器具备与人交流的能力的人工智能领域的一项关键和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其核心包含自然语言理解、多轮对话管理和自然语言生成,通俗地讲,就是构建能够听懂人话、了解用户意图并生成有意义且相关的回复来帮助人类的人工智能系统。现有的多轮对话系统由于需要考虑对话的时序上下文依赖和用户在多领域的意图的动态变化,其可靠性、可扩展性和领域自适应性存在缺陷。具体研究问题的细化就是如何在训练语料不足时,利用预训练语言模型和知识表示对意图、目标做出动态的感知和推理;在多轮对话管理和对话文本生成研究中探索包含用户个性、情感、任务和领域的对话特征记忆以解决多领域适应的目标表示和对话策略连续学习;在用户目的不明确时如何构造引导式的对话管理等。任务型对话可广泛应用于华为多种业务场景中,典型场景为CBG客服场景(如产品售前售后咨询、故障申告、退换货等)、12345IT服务热线(如HR政策咨询、办公软件使用问题等)以及WeLink办公助手(预订机票、酒店和会议室等)。4.3题目描述多轮对话系统研发是让机器具备与人交流的能力,是人工智能领域一项关键和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其核心包含自然语言理解、多轮对话管理。通俗地讲,就是构建能够听懂人话、了解用户意图进而返回系统响应。作为下一代人机交互的核心技术,各大公司纷纷入局并推出了自己的产品或服务,例如华为小艺,AppleSiri,GoogleAssistant,百度度秘等。同时,各大银行,运营商,电商等也推出了自己的智能客服,智能导购系统。请设计针对多轮对话的“自然语言理解”算法来理解(结构化)用户会话(UserUtterance)。一般来说,这里的输入是从0到t时刻的用户及系统历史对话<U0,M0,U1,M1,……,Ut-1,Mt-1Ut,Mt>,其中Uk为第k轮用户会话,Mk为第k轮系统会话,输出是此轮用户会话涉及的领域、意图及槽位(含槽值)。4.4具体要求(1)参赛者可自由设计算法方案来比赛,但不可调用第三方外部接口,也不可使用基于规则的技术方案。(2)参赛者可采用业界常见的评估方法,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定义评估方法,有合理性即可。(3)需要考虑数据集中可能出现的指代消解问题。4.5参考数据集任务型对话数据集:MultiWOZ2.3https://github.com/lexmen318/MultiWOZ-coref4.6参考文献NLU[1]ChenQ,ZhuoZ,WangW.Bertforjointintentclassificationandslotfilling[J].arXivpreprintarXiv:1902.10909,2019.MultiWOZ2.3[3]Han,Ting,etal."MultiWOZ2.3:Amulti-domaintask-orienteddatasetenhancedwithannotationcorrectionsandco-referenceannotation."arXivpreprintarXiv:2010.05594(2020).Benchmark[2]Takanobu,Ryuichi,etal."Isyourgoal-orienteddialogmodelperformingreallywell?empiricalanalysisofsystem-wiseevaluation."arXivpreprintarXiv:2005.07362(2020)4.7华为赛题四咨询专家及联系邮箱中文任务型多轮对话理解--刘喜明--liuximing1@huawei.com*华为赛题专项奖华为公司为选择华为赛题的赛队设立了华为专项奖。选择华为赛题,在初赛评审中成绩排名前10名的赛队将获得华为专项奖,每队奖金1万元人民币。华为专项奖是重复奖,参赛赛队可同时参加竞赛执行委员会组织的其它竞赛奖项的评审和获奖。二、报名及提交作品要求参赛队伍在以上赛题中任选其一进行作品创作参赛。6月30日前,在大赛官网https://cpipc.acge.org.cn/中报名,通过培养单位资格审查后,8月31日前,在大赛官网提交参赛作品。(作品提交规范及模板见附件)附件1:第三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初赛作品提交规范附件2:第三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项目文档模版
21
2020-12
“华为杯”第二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第二次组委会会议在湖南长沙举行
2020年12月12日-14日,“华为杯”第二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在湖南长沙圆满落下帷幕。决赛期间举行了第二次组委会会议,会议审议并通过了调整后的组委会名单,汇报了大赛组织和决赛有关情况,审定了大赛最终奖项等级和优秀组织奖,并确定第三届承办单位。本次会议由组委会副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研究生管理处处长张荣祥主持。组委会委员赵冬明汇报了本届大赛组织工作和决赛情况。本届大赛于2020年6月1日起正式进入网上报名阶段,共有来自203所高校的3625名参赛选手组成的1159支队伍报名参赛,“双一流”高校覆盖率高达95.24%。经初赛线上评审,最终共78支队伍晋级决赛。全国总决赛共评选出一等奖10项,其中包含冠军、亚军和季军各一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52项,华为专项奖10项。此外,41所研究生培养单位获评“优秀组织单位”,来自21个单位的29位指导教师获“优秀指导老师”奖。经向各单位征求下届大赛的承办意愿,深圳大学脱颖而出。会上,深圳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副院长陆克中做了学校相关介绍及表态发言。经组委会会议审定,最终确定深圳大学承办第三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会上,组委会委员、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秘书长赵忠升就进一步扩大赛事品牌影响力、促进大赛在更好地发现人才以及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提出建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研工处策划部项目主任王昭表示,赛事为研究生提供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在研究生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系列创新大赛的获奖结果也将用于学科评估,以推动培养研究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其他组委会专家也提出了建议,为进一步提升大赛办赛水平发挥积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关我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问题。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赛促研、以赛促学、创新驱动,积极培育人工智能创新产品和服务,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后备人才的培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大赛将为创新人才培养、为高质量发展添薪续力,助力人工智能赋能新时代!
17
2020-12
“华为杯”第二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获奖名单公示
2020年12月14日,“华为杯”第二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圆满结束,经专家评审并报大赛组委会审核通过,所有奖项均已产生,现将名单予以公示。公示时间:2020年12月17日-20日,如有疑问可与大赛组委会联系。联系电话:0571-88208147;电子邮箱:cpipcai@163.com冠亚季军序号项目名称奖项等级所属高校1在线反向词典系统冠军清华大学2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有人无人机混合集群智能协同系统亚军国防科技大学3多人三维位姿检测算法及应用季军浙江大学一等奖序号项目名称所属高校1自适应的混合黑盒对抗攻击国防科技大学2客观题(楼俊鸿等)杭州电子科技大学3Aristagram(AI艺幻创客)南京大学4基于分组贝叶斯优化的脑健康服务系统武汉大学5AIProducer:视听融合的短视频生成平台浙江大学6晓曦AI助视系统浙江大学7基于近超声信号的智能室内定位系统浙江大学二等奖序号项目名称所属高校1基于人工智能的EDA高效布线工具电子科技大学2穿透雷达人体姿态智能重构系统国防科技大学3牧星者-基于DRL和星上意图推理的智能卫星任务调度系统国防科技大学4“猎豹之眼”——夜间场景的彩色感知与三维场景表示国防科技大学5智能光通信车灯系统华南理工大学6客观题(涂鹏琦等)华中科技大学7基于多模态脑影像的自闭症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南京工业大学8手有语香_“不能说的秘密”之神经手语翻译厦门大学9新冠肺炎AI辅助诊断及预警系统四川大学10客观题(陈宇等)四川大学11基于功率序列感知的战域级快速电压控制武汉大学12慧眼识珠-运动训练辅助机器人武汉大学13基于光谱异常检测与识别的水体智能监管系统浙江大学14高效准确的纯黑盒对抗攻击模型框架浙江大学15土豆冠军队—中药电子鼻重庆大学三等奖序号项目名称所属高校1知伴-基于MR的全息人工智能伙伴北京邮电大学2不畏浮云遮望眼——基于无人机航拍影像大数据的智能化目标检测跟踪云平台东南大学3基于高相关度特征的深度SE-ResNet算法东南大学4基于深度学习的无人机目标检测与距离感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5基于特征分离的跨域自适应学习系统国防科技大学6客观题(杨昊等)国防科技大学7未知雷达波形分类系统海军工程大学8基于TensorFlow的肌电控制服务机器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9“AI助医”——儿童癫痫智能辅助预测系统杭州电子科技大学10VR+AI-运动康复新模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11AIbot_你疑我答基于学情的智慧课堂湖南大学12客观题(沈飞等)华侨大学13战疫奇兵-智能防疫巡视检测告警飞行平台火箭军工程大学14智能生活垃圾分类助手吉林大学15工业机器人三维场景智能感知定位及可视化系统江苏科技大学16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过程的实时监测江西理工大学17智能四足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兰州大学18智慧地铁视频监控系统南京工业大学19基于深度学习的全自动骨龄评估系统内蒙古大学20基于几何的人工智能脑部形态测量技术研究清华大学21桥梁体裂纹全方位智能分析平台三峡大学22无人机智能检测系统厦门大学23基于机器学习的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全栈式诊疗系统深圳大学24一款真正“懂”你的人工智能耳机深圳大学25近地飞行器深度估计四川大学26面向复杂救援场景的跨媒介语义交互系统天津大学27基于深度学习的糖网筛查系统武汉纺织大学28基于对抗样本强化声纹识别防御系统的研究武汉理工大学29基于图像识别的智能招领系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30基于深度学习的苹果果害识别及履带机器人应用西安工业大学31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墓室壁画外延信息重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32智能化仓储无人机管理系统西安交通大学33基于视听双模融合的语音增强技术西安交通大学34基于冠脉OCT图像的三维重建与病变分析西安交通大学35一种更鲁棒的域特征解耦合网络西安交通大学36基于AI图像识别的垃圾分类系统西安科技大学37基于物联网的淤地坝监测与预警系统西安理工大学38人员落水智能救援平台西北工业大学39客观题(韩滔等)西北工业大学40大规模无人机农田热红外遥感图像拼接技术与实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41实时矫正运动姿势APP西南交通大学42侧脸生成正脸浙江大学43AIAssistant——Moran(墨染)人机协创系统浙江大学44基于元学习的跨任务高效神经网络结构搜索浙江工业大学45便携式路面病害智能诊断设备郑州大学46复用基站蜂窝信号的用户识别和计数系统中国海洋大学47客观题(程允浩等)中国海洋大学48基于视线检测的线上考试作弊检测系统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二研究院49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LoRa信号射频指纹识别技术中国科学院大学50客观题(张凯捷等)中国科学院大学51客观题(谢鹏程等)中国科学院大学52客观题(王鼎杰等)重庆邮电大学华为专项奖序号项目名称所属高校1企业赛题——非客观题(李鑫等)国防科技大学2企业赛题——客观题(楼俊鸿等)杭州电子科技大学3企业赛题——客观题(沈飞等)华侨大学4企业赛题——客观题(涂鹏琦等)华中科技大学5企业赛题——客观题(陈宇等)四川大学6企业赛题——非客观题(田甜等)西安交通大学7企业赛题——客观题(韩滔等)西北工业大学8企业赛题——非客观题(赵子鸣等)浙江大学9企业赛题——非客观题(张铭扬等)浙江工业大学10企业赛题——客观题(张凯捷等)中国科学院大学优秀指导教师序号教师姓名所属高校1相晓嘉国防科技大学2王菖国防科技大学3霍静南京大学4李文斌南京大学5张克俊浙江大学6朱建科浙江大学7王智浙江大学8贾刚勇杭州电子科技大学9陈丹武汉大学10柯德平武汉大学11钱君辉重庆大学12侯迪波浙江大学13王莉南京工业大学14沈捷南京工业大学15张沪寅武汉大学16郭迟武汉大学17王成弟四川大学18郭际香四川大学19陈杰男电子科技大学20金添国防科技大学21范崇祎国防科技大学22桑农华中科技大学23高常鑫华中科技大学24陈盈果国防科技大学25刘晓路国防科技大学26张帆浙江大学27李健国防科技大学28丁鑫锐华南理工大学29陈毅东厦门大学优秀组织单位高校名称高校名称国防科技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重庆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郑州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厦门大学吉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江西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深圳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南京大学上海海事大学青岛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宁波大学北京交通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南大学海军工程大学西安工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江苏科技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湖南大学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组委会2020年12月17日
16
2020-12
“华为杯”第二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圆满落幕
2020年12月12日-14日,“华为杯”第二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在中国湖南长沙圆满落幕。本次大赛于2020年6月1日正式进入网上报名阶段,7月20日报名截止。自大赛启动以来,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积极响应、热情参与。最终,共有来自203所高校的3625名参赛选手组成的1159支队伍报名,“双一流”高校覆盖率高达95.24%。经线上初赛评审,最终共78支队伍晋级决赛。决赛答辩现场本届大赛评委团阵容强大,由国内人工智能领域顶级专家学者以及华为等领先企业的核心技术人员组成,有效实现校企联合,真正助力人工智能技术落地发展。全国总决赛共评选出一等奖10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52项。经过激烈角逐,清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分别斩获冠、亚、季军。此外,41所高校获评优秀组织单位,来自21个单位的29位指导教师获优秀指导教师奖。同期,大赛组织进行参赛作品展览,并邀请华为云人工智能领域首席科学家田奇老师开展前沿技术讲座。田奇老师围绕“浅谈计算机视觉:过去、现在和未来”,与参赛选手等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颁奖典礼12月14日晚,大赛颁奖典礼在湖南长沙佳兴世尊酒店顺利举行。颁奖典礼上,人工智能大赛组委会副主任委员吴美平教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武汉研究所张继超所长分别致辞。大赛组委会副主任委员吴美平教授致辞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武汉研究所张继超所长致辞第二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共同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共同主办,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赞助,湖南银河电气有限公司、长沙景嘉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凌翔磁浮科技有限公司、湖南康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深之蓝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长沙行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湖南超能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协办,《中国研究生》杂志提供媒体支持。人工智能创新大赛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大赛以“AI赋能智创未来”为主题,围绕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主题,旨在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高端人才,为人工智能领域健康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作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研究生人工智能赛事,大赛正逐步实现与同类型高水平国际赛事的接轨。附:“华为杯”第二届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颁奖照片
04
2020-12
“华为杯”第二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参赛补充说明
各参赛队:关于“华为杯”第二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参赛补充说明如下:一、疫情防控(1)来自国内低风险地区且未有疫区接触史的参赛师生或其他参赛人员,长沙市健康码为绿色且体温正常,可正常参加现场活动。(2)来自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或有疫区接触史的参赛师生或其他参赛人员,不参加现场活动,采用线上答辩的方式。(3)请来自国内中高风险区或有疫区接触史的参赛队伍,填写《第二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线上答辩申请表》(附件1)申请线上答辩,并于12月6日前将申请表发送至邮箱:yjszs_s3@nudt.edu.cn,邮件命名方式:“线上答辩申请-团队名称-队长姓名”。二、知识产权为保障参赛选手和本届大赛组委会的合法权益,请各参赛队填写《第二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参赛承诺书》(附件2),并于12月12日晚决赛赛前会议现场提交至各答辩小组负责人。未按要求提交的团队,将视同其放弃全国总决赛资格。附件1.《第二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线上答辩申请表》附件2.《第二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参赛承诺书》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组委会秘书处2020年12月4日
12
2020-11
“华为杯”第二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参赛说明
各参赛队:“华为杯”第二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将于2020年12月12日-15日在湖南省长沙市佳兴世尊酒店(金星中路247号)举行,关于决赛相关安排说明如下:一、竞赛形式全国总决赛现场答辩时长为18分钟(如没有作品展示环节则答辩总时长为15分钟),包括作品展示(3分钟)、作品介绍(10分钟)、专家问答(5分钟)三部分,每个环节分别计时。作品展示原则上要求参赛队伍携带作品前往答辩地点进行现场演示,如作品不便携带可提前录制视频在此环节播放。第一轮分组封闭答辩和第二轮封闭答辩阶段,每队允许不超过3名队员和1名带队老师进入答辩会场。作品展示环节如采用现场展示,可由3名队员共同完成,如采用视频展示则由1名队员代表完成;作品介绍环节由1名队员代表完成;专家问答环节可3名队员共同完成。如有因疫情防控原因无法参加现场答辩,需申请线上答辩的参赛队伍,请准备好决赛所需材料并等待后续通知。二、决赛作品材料提交要求材料名称要求提交时间及方式答辩文档(纸质版)完成决赛文档模版内要求的所有内容,双面打印18份,决赛文档模板请见附件一。12月12日抽签现场提交给工作人员答辩PPT(电子版)1.现场答辩时使用,模板请见附件二;2.PPT命名为“队长学校名称_项目名称”;3.比赛电脑操作系统为Windows10,PPT播放软件为MicrosoftOfficePowerPoint2019,投影幕比例16:9。作品展示环节如需采用播放视频的方式,文件大小不超过300M(MP4格式),视频播放软件为迅雷影音。12月12日抽签现场拷贝给工作人员项目海报(电子版)1.按照模板要求完成宣传易拉宝设计,模板附件三,展示内容只需修改模板内文字及图片部分,其余部分不可修改;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学校、指导老师、参赛队员、项目介绍;2.海报信息图片格式提交jpg格式文件;3.所有jpg文件精度要求为300dpi;4.海报文件命名为“队长学校名称_项目名称”;5.所有海报元素应不涉及版权问题。11月25日前提交至邮箱yjszs_s3@nudt.edu.cn.三、决赛主要环节时间及流程安排时间议程内容12月12日09:00-18:00报到报到19:30-22:00调试队长于19:30前到场提交答辩材料和抽签(答辩顺序)12月13日08:30-12:00答辩分组封闭答辩14:30-17:30答辩分组封闭答辩17:30抽签第二轮封闭答辩及10强公开答辩顺序抽签19:30-22:30答辩第二轮封闭答辩12月14日08:30-12:00答辩决赛10强公开答辩17:30-20:00颁奖颁奖典礼及晚宴08:30-18:00同期活动作品展览12月15日全天返程全体人员附件一:“华为杯”第二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决赛文档模板附件二:“华为杯”第二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决赛答辩PPT模板附件三:“华为杯”第二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决赛海报模板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秘书处2020年11月12日
06
2020-11
关于举办“华为杯”第二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的通知
各参赛队:“华为杯”第二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于2020年5月正式开赛,共有来自全国二百余所高校的1122支有效队伍报名参赛。经过紧张角逐,共有78支队伍晋级全国总决赛(名单见附件一)。在此,我们谨代表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组委会向晋级决赛的各支队伍表示衷心祝贺,并诚挚邀请各位同学参加全国总决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总决赛安排“华为杯”第二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将于2020年12月12日-15日在湖南省长沙市举行(其中12日为报到,15日为返程,相关日程安排见附件二)。参加全国总决赛的队伍将通过PPT答辩等形式,角逐总决赛一、二、三等奖,同时,我们还将评选优秀指导教师奖和优秀组织奖。二、其他事项参加全国总决赛团队成员包括参赛队员和带队老师,队员人数不超过3人,带队老师不超过1人,具体以初赛报名系统中的数据为准。参赛队员和带队老师请于12月12日前往湖南省长沙市佳兴世尊酒店(金星中路247号)报到并参加后续比赛和相关活动。1.参赛队员报名:晋级全国总决赛各参赛队伍成员请务必进入决赛选手交流QQ群(群号:372585825)。大赛为参赛队员提供用餐,交通及住宿等其他费用由各参赛队伍自理,酒店房间预订请参赛队员直接于大赛决赛群内与佳兴世尊酒店服务人员预订(可享受协议价格),或自行预订周边其他酒店,组委会不收取其他费用。请参赛选手于11月30日前填写参会情况,报名链接和二维码如下:链接:https://www.wjx.cn/m/96301215.aspx二维码:2.参赛团队带队老师报名:晋级全国总决赛各参赛队伍带队老师请进入决赛带队老师交流QQ群(群号:296228783)。大赛为带队老师提供用餐,交通及住宿等其他费用由各参赛队伍自理,酒店房间预订请带队老师直接于大赛决赛群内与佳兴世尊酒店服务人员预订(可享受协议价格),或自行预订周边其他酒店,组委会不收取其他费用。请带队老师于11月30日前填写参会情况,报名链接和二维码如下:链接:https://www.wjx.cn/m/96299469.aspx二维码:3.评审专家以及组委会委员:秘书处将对评审专家以及组委会委员进行专门邀请,具体将另行通知。4.咨询电话:0571-88208147,吴老师;0731-87005031,张老师。三、大赛疫情防控大赛期间,疫情防控要求如下:1.来自国内低风险地区的参赛师生或其他参赛人员,长沙市健康码为绿色且体温正常,可正常参加现场活动。2.来自国内中高风险地区的参赛师生或其他参赛人员,不参加现场活动,线上答辩。具体情况请关注后续大赛官网通知。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组委会秘书处2020年11月6日附件一:“华为杯”第二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入围全国总决赛名单附件二:“华为杯”第二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日程安排关于举办“华为杯”第二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的通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