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事动态
29
2020-09
“华为杯”第二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大赛全国总决赛入围名单公示
各参赛队:“华为杯”第二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初赛阶段评审工作已顺利结束,现将比赛相关情况公告如下:为保证大赛评审工作公平、公正,组委会从各单位推荐专家库中邀请80余位高校以及企业专家担任本届大赛初赛评审。经评审共78支队伍入围全国总决赛,其中技术创新组17支,应用创意组45支,企业赛题-非客观题组6支,企业赛题-客观题组10支,名单见附件(排名不分先后)。因大赛官网系统于9月30日晚8点至10月9日早8点进行网站维护,请各参赛队避开维护时间登录系统查看。初赛结果公示异议期为2020年9月29日-10月11日17:00。欢迎广大师生对入围决赛作品进行监督,如有疑问可与本届大赛组委会联系。联系电话:0571-88208147电子邮箱:cpipcai@163.com技术创新组序号队长姓名作品名称所属培养单位曹心雨基于冠脉OCT图像的三维重建与病变分析西安交通大学昌涛基于深度学习的无人机目标检测与距离感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葛俊彦工业机器人三维场景智能感知定位及可视化系统江苏科技大学雷海波一款真正“懂”你的人工智能耳机深圳大学罗晋廷超星思维团队-基于人工智能的EDA高效布线工具电子科技大学齐健博复用基站蜂窝信号的用户识别和计数系统中国海洋大学舒浩然基于近超声信号的智能室内定位系统浙江大学宋永坤穿透雷达人体姿态智能重构系统国防科技大学王波“猎豹之眼”——夜间场景的彩色感知与三维场景表示国防科技大学王婷“AI助医”——儿童癫痫智能辅助预测系统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闫超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有人无人机混合集群智能协同系统国防科技大学余文婷未知雷达波形分类系统海军工程大学袁柯婷基于AI图像识别的垃圾分类系统西安科技大学张守涵基于图像识别的智能招领系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张晔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LoRa信号射频指纹识别技术中国科学院大学郑蒋滨手有语香_“不能说的秘密”之神经手语翻译厦门大学郑润泽VR+AI-运动康复新模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应用创意组序号队长姓名作品名称所属培养单位陈创人员落水智能救援平台西北工业大学陈思佳基于TensorFlow的肌电控制服务机器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陈欣宜AIProducer:视听融合的短视频生成平台浙江大学程璐飞智能生活垃圾分类助手吉林大学崔继广大规模无人机农田热红外遥感图像拼接技术与实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董鹤友基于分组贝叶斯优化的脑健康服务系统武汉大学董家修便携式路面病害智能诊断设备郑州大学范继伟战疫奇兵-智能防疫巡视检测告警飞行平台火箭军工程大学方琦多人三维位姿检测算法及应用浙江大学冯善峥智能化仓储无人机管理系统西安交通大学何敏基于深度学习的糖网筛查系统武汉纺织大学柯琪锐移动通信基站关键参数无人机AI巡检系统五邑大学寇杰基于视听双模融合的语音增强技术西安交通大学李杰鑫智能光通信车灯系统华南理工大学李亚东实时矫正运动姿势APP西南交通大学刘龙文桥梁体裂纹全方位智能分析平台三峡大学刘祥德Aristagram(AI艺幻创客)南京大学刘孝炎AIbot_你疑我答基于学情的智慧课堂湖南大学刘运鑫基于功率序列感知的站域级快速电压控制武汉大学卢梦晨土豆冠军队_中药电子鼻_作品材料重庆大学罗浩侧脸生成正脸浙江大学马程杰智慧地铁视频监控系统南京工业大学马游不畏浮云遮望眼——基于无人机航拍影像大数据的智能化目标检测跟踪云平台东南大学岂凡超在线反向词典系统清华大学乔路琪基于物联网的淤地坝监测与预警系统西安理工大学任金伟晓曦AI助视系统浙江大学邵俊朗医——新冠肺炎AI辅助诊断及预警系统四川大学史仓州基于视线检测的线上考试作弊检测系统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二研究院宋健基于深度学习的全自动骨龄评估系统内蒙古大学宋凯莉AIAssistant—Moran(墨染)人机协创系统浙江大学苏今腾慧眼识珠-运动训练辅助机器人武汉大学孙丽娜基于深度学习的苹果果害识别及履带机器人应用西安工业大学王姣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墓室壁画外延信息重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王祥通近地飞行器深度估计四川大学王怡静面向复杂救援场景的跨媒介语义交互系统天津大学延晶坤智能四足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兰州大学杨唯一牧星者-基于DRL和星上意图推理的智能卫星任务调度系统国防科技大学尹航基于光谱异常检测与识别的水体智能监管系统浙江大学尹晓东基于多模态脑影像的自闭症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南京工业大学袁程朗基于机器学习的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全栈式诊疗系统深圳大学张鸿远知伴-基于MR的全息人工智能伙伴北京邮电大学张伟彬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过程的实时监测江西理工大学张治慧基于对抗样本强化声纹识别防御系统的研究武汉理工大学郑逸铖无人机智能检测系统厦门大学朱永佩基于几何的人工智能脑部形态测量技术研究清华大学企业赛题-非客观题序号队长姓名作品名称所属培养单位李鑫基于特征分离的跨域自适应学习系统国防科技大学刘德平基于高相关度特征的深度SE-ResNet算法东南大学田甜一种更鲁棒的域特征解耦网络西安交通大学肖添明自适应的混合黑盒对抗攻击国防科技大学张铭扬基于元学习的跨任务高效神经网络结构搜索浙江工业大学赵子鸣高效准确的纯黑盒对抗攻击模型框架浙江大学企业赛题-客观题序号队长姓名所属培养单位陈宇四川大学程允浩中国海洋大学韩滔西北工业大学楼俊鸿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沈飞华侨大学涂鹏琦华中科技大学张凯捷中国科学院大学谢鹏程中国科学院大学杨昊国防科技大学王鼎杰重庆邮电大学
02
2020-06
“华为杯”第二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赛题
一、技术创新:开放题二、应用创意:开放题三、企业赛题:华为赛题共4个,包括3个开放题和1个客观题,均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从实际需求出发拟定的与智能技术密切相关的题目。属于此种选题方式的作品还可以参与华为专项奖的评奖。(一)、开放题。提交作品材料包括:设计文档、代码、原型系统等。评估指标不唯一,评估标准包括:实现题目具体要求、方法创新度高、方案设计清晰明确、测试结果可复现等。跨域任务中的特征分离题目描述:在语音语义、工业视觉检测、自动驾驶等诸多机器学习的应用场景中,都存在数据来自多个不同的分布(域)的情况。例如MNIST数据集中的手写数字采集自若干个不同的书写风格。在监督学习中,我们希望从数据中抽取出对于我们预测标签有用的特征。当数据采自多个不同的域时,一些特征与标签的关系会出现跨域变化,我们称之为不稳定特征,而另一些特征与标签的关系在不同域中保持不变,我们称之为稳定特征。在不确定测试数据来自哪个域的情况下,我们倾向于利用稳定特征进行预测,实现可靠的跨域泛化结果。而在明确知道测试数据来自哪个域的情况下,我们则倾向于结合稳定特征与不稳定特征,共同用于标签的预测,在跨域适应问题上得到更高的预测精度。这就要求我们能够在训练时有效分离出稳定特征与不稳定特征。请设计一个监督学习算法,能够同时学到数据中的稳定特征与不稳定特征,从而在跨域泛化和跨域适应两类问题上同时有好的表现。具体要求:模型能够对图片的标签做出预测,在跨域泛化和跨域适应问题上同时达到高准确率。模型中针对特定域标签的参数应当尽量少。(可选)模型能够在有限计算资源(如一张V100显卡)情况下进行高效训练。参考数据集:ColoredMNIST(其中数字为稳定特征,颜色为不稳定特征;除了颜色外,可以考虑引入更多复杂特征)、其他跨域数据集参考文献:InvariantRiskMinimization:http://arxiv.org/abs/1907.02893PredictingwithHighCorrelationFeatures:https://arxiv.org/abs/1910.00164跨任务神经网络架构搜索题目描述:神经网络架构搜索对提高模型精度,减少模型计算量,提高推理速度起着很大的作用。然而神经网络架构搜索需要消耗大量计算资源,尤其是在大型数据集(如ImageNet)和复杂任务(如物体检测、语义分割)上。这对算法的高效性有很大的要求。同时,不同任务存在差异,把在一个任务上搜索得到的架构直接用到另一个任务上可能不是最优的,这对算法的通用性也有一定的要求。请设计一个算法,能适用于多个任务的网络架构搜索,如(不限于,也不需包括)图片分类,物体检测等,并且能高效地返回最优的网络架构。具体要求:给定若干个不同任务(或数据集),输出各自最优网络架构,(训练后)达到高准确率。算法能够从搜索过的任务学习到经验,并用到新任务中来提高搜索效率。参考数据集:图片分类:MNIST,CIFAR10,CIFAR100,ImageNet;物体检测、语义分割:PASCAL、VOC参考文献:ProgressiveDifferentiableArchitectureSearch:BridgingtheDepthGapbetweenSearchandEvaluation:https://github.com/chenxin061/pdartsPC-DARTS:PartialChannelConnectionsforMemory-EfficientArchitectureSearch:https://github.com/yuhuixu1993/PC-DARTSMetaArchitectureSearch:https://papers.nips.cc/paper/9301-meta-architecture-search.pdfTowardsFastAdaptationofNeuralArchitectureswithMetaLearning:https://openreview.net/forum?id=r1eowANFvr黑盒对抗攻击题目描述:对抗样本的存在,使得神经网络在实际运用中的安全性遭到质疑,尤其是黑盒攻击,跟实际应用场景非常接近。高效地寻找黑盒攻击样本有助于训练更鲁棒的模型。请设计一个算法,高效地获得对抗样本,骗过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模型。具体要求:实现黑盒攻击:攻击者不知道具体的网络架构,仅能给模型输入图片,并仅能获得输出类别,不能得类别的概率分布。实现有目标攻击和无目标攻击算法。有目标攻击:生成对抗样本使模型将其错误地分到指定一类;无目标攻击:生成对抗样本使模型错误地分类。尽可能地减少向目标模型查询(query)的数量和提高攻击的成功率。尽可能地减少黑盒攻击算法计算所需时间。提供和现有的基线算法的比较。参考文献:PracticalBlack-BoxAttacksagainstMachineLearning:https://dl.acm.org/doi/abs/10.1145/3052973.3053009ImprovingBlack-boxAdversarialAttackswithaTransfer-basedPrior:https://arxiv.org/abs/1906.06919SimpleBlack-boxAdversarialAttacks:http://proceedings.mlr.press/v97/guo19a/guo19a.pdf(二)、客观题。须在华为云大赛平台参加竞赛(竞赛链接:https://competition.huaweicloud.com/information/1000041227/introduction),具体参赛要求请参见竞赛链接中详细内容。请点击链接https://ma-competitions-bj4.obs.cn-north-4.myhuaweicloud.com/hwcup/readme.zip下载并查看该赛题参赛指南。面向未知域和未知类别的小样本学习题目描述:人类具有通过极少量样本识别一个新物体的能力,如小孩子只需要书中的个别图片,就可以认识什么是“苹果”,什么是“草莓”。研究人员希望机器学习模型在学习了一定类别的大量数据后,对于下游任务中遇到的新类别,只需要少量的样本就能快速学习,实现“小样本学习”。传统的小样本学习考虑训练数据与测试数据均来自于同一个域。如果下游任务中包含了未知域,则传统小样本学习方法效果不理想。请设计一个算法,使得模型在面向未知域、未知类别的下游任务,利用少量的样本学习,即可获得较高的分类准确率。参考文献:Cross-DomainFew-ShotClassification,https://arxiv.org/abs/2001.08735PrototypicalNetworksforFew-shotLearning,https://arxiv.org/pdf/1703.05175.pdf具体要求:请设计算法训练一个特征提取器,利用少量未知域、未知类别的标签数据,基于给定的度量方法,实现较高精度的小样本图片分类。训练数据:本赛题提供四个参考数据集,每个数据集对应一个域,即mini-ImageNet、CUB、Cars、Places。可自行划分训练集和验证集,例如利用其中三个数据集进行训练,在第四个数据集上验证模型在新域和新类别上的准确率。参考数据集下载链接mini-ImageNethttp://vllab.ucmerced.edu/ym41608/projects/CrossDomainFewShot/filelists/mini_imagenet_full_size.tar.bz2CUBhttp://www.vision.caltech.edu/visipedia-data/CUB-200-2011/CUB_200_2011.tgzCarshttp://imagenet.stanford.edu/internal/car196/cars_train.tgzPlaceshttp://data.csail.mit.edu/places/places365/places365standard_easyformat.tar模型输出格式:给定一张输入图片,要求输出对应的特征向量,格式如下:{“feature”:[0.1,-0.05,…,0.34]}测试方法:测试数据包含三个域,测试时从每个域中抽取多个任务,每个任务包含若干张“A型”图片和“B型”图片,以A型图片为基准,对每张B型图片用最近邻方法进行分类,计算模型在该任务上的准确率,最终准确率为所有任务准确率的均值。任务构造和准确率计算具体方式如下。每个任务包含N个类别,每个类别包含K张A型图片和K张B型图片,其中N为5-10之间的随机数,K为1-10之间的随机数。从测试集某个域中随机选取N个类别,然后从每个类别随机选取2K张图片,其中K张作为A型图片,另外K张作为B型图片。设xijA为第i类第j张A型图片的输出特征,设xijB为第i类第j张B型图片的输出特征。对每个类别计算A型图片特征中心点,作为该类别的原型(prototype):zi=1Kj=1KxijA,i=1,…,N.对每张B型图片xijB,判断其类别为与其欧式距离最近的原型对应的类别,即cxijB=argmini'xijB-zi'.该任务的准确率为判断类别正确的B型图片数除以B型图片总数,即Acc=i=1Nj=1KIcxijB=iNK.华为专项奖设置:华为公司为选择华为赛题的初赛前10名赛队设立华为专项奖,每队奖金1万元。初赛选择华为赛题的队伍按一定比例评审进入决赛,也可同时参评竞赛组委会设立的其它竞赛奖。赛事交流群(包含企业命题咨询和华为云平台使用咨询):扫码添加AI大赛小助手,回复关键词“华为杯”即可加入大赛企业赛题交流群报名及提交作品要求:参赛队伍在以上赛题中任选其一进行作品创作参赛。选择技术创新、应用创意和企业赛题-开放赛题的选手:7月20日前,在大赛官网https://cpipc.acge.org.cn/中报名。8月20日前,在大赛官网提交参赛作品。(作品提交规范及模板见附件)选择企业赛题-客观题的选手:7月20日前,在大赛官网https://cpipc.acge.org.cn/中报名,通过培养单位资格审查后在华为云大赛平台(竞赛链接:https://competition.huaweicloud.com/information/1000041227/introduction)中报名。8月20日前,在华为云大赛平台提交参赛作品。(作品提交规范及模板以华为平台要求为准)附件1:“华为杯”第二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初赛作品提交规范附件2:“华为杯”第二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项目文档模版
27
2020-05
“华为杯”第二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通知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英文名称:ChinaGraduateAIInnovationCompetition)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指导、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大赛秘书处设于浙江大学,本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由国防科技大学承办。大赛以“AI赋能、创新引领”为理念,围绕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主题,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激发研究生创新意识,提高研究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着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高端人才,为人工智能领域健康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大赛的目标是联合多方力量,努力把大赛办成在研究生群体、研究生培养单位和社会中有较大影响力,被国内外研究生培养单位和企业行业广泛认可的高层次、全国性重要赛事,逐步实现与同类型高水平国际赛事接轨。现将大赛有关情况通知如下:一、大赛名称“华为杯”第二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二、组织单位1.大赛指导单位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2.大赛主办单位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3.组织委员会由主办单位、相关产业联盟和部分研究生培养单位共同组成4.本届大赛承办单位国防科技大学5.赞助单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三、大赛主题与参赛作品本届大赛主题为:AI赋能、智创未来本届大赛将秉承“创新”原则,将大赛的特色定位在“前沿领域”和“深入探索”两个方面。参赛作品须围绕新一代人工智能相关技术探索和设计有明确场景驱动的应用创新方案,如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医疗、金融、环保、法律和设计等行业领域的深度应用。大赛采用开放命题,参赛队伍可选择华为AI开放平台作技术支持。参赛作品应当遵循相关设计、开发指南与规范。参赛者应充分发挥创新能力,自由探索应用场景并自行获取相关数据,最终提交具有原创性并能展示其应用潜力的参赛作品。大赛分为技术创新、应用创意及企业赛题三个类别,每支参赛队伍可根据兴趣及技术能力任选一个类别参赛,同一参赛队员(队伍)只允许报名参加一个类别。技术创新类强调软硬件结合,以可展示原型系统作为核心评审考察点;应用创意类强调重大领域场景,以技术可行性和应用落地价值作为重要评审考察点。四、参赛对象及方式1.参赛对象:凡具有正式学籍的研究生、已获得读研资格的本科生及本研贯通培养的学生有资格参赛。参赛选手所在研究生培养单位负责审核报名参赛资格。大赛组委会秘书处单位具有对参赛人员资格进行抽查的权利。2.参赛方式:参赛形式可以是个人或团队形式,且每人只能参加一支队伍。以团队形式参赛的队伍,每队最多不超过4人,其中在读研究生比例不低于50%,队长必须为在读研究生,且队员分工明确。允许跨校,校内跨年级、跨专业组队,以作品第一作者所在单位为参赛单位。参赛团队和选手可申报指导教师,每个团队最多可申报2名指导教师,以申报顺序排序。五、作品提交要求大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二个阶段,在各阶段,参赛队伍须按照要求按时、合规地提交参赛作品。团队名称、提交的作品材料中不得体现学校、学院或导师等影响比赛公平的信息。团队信息以初赛报名信息为准,一旦通过资格审查整个大赛期间不得更改团队成员、指导老师信息。初赛:参赛者须根据模板提交项目文档、项目视频、初期成果和参赛作品简介,内容应覆盖参赛作品创新点、应用场景、工作原理、解决的实际问题、技术方案、开发周期,团队介绍、团队分工等。决赛:参赛者须通过汇报和展示的形式,全方位呈现作品开发流程、技术概要和潜在应用。(最终决赛方式及时间将根据新冠肺炎病毒疫情防控情况和教育部有关要求进一步确定,并提前通知,具体安排以正式通知为准。)六、赛程安排1.大赛通知发布时间:2020年5月下旬内容:大赛官网公布本届大赛参赛方式、报名须知、作品要求、奖项设置等详细信息。企业命题具体要求另行通知。2.大赛报名时间时间:2020年6月1日-7月20日内容:参赛团队在该日期前在大赛官网进行注册报名并接受参赛资格审核。3.初赛评审与晋级结果发布时间:2020年7月1日开始提交初赛作品,8月20日截止提交初赛作品。内容:参赛项目团队须在截止日期前提交初赛作品,进行大赛初赛评审。2020年9月下旬大赛执行委员会公布进入决赛团队名单。4.决赛评审时间:2020年11月下旬内容:进入决赛团队将接受大赛组委会聘请的国内外知名专家评审。七、奖项设置本届大赛将设一等奖(前3名设冠军、亚军、季军奖)、二等奖、三等奖和华为专项奖,此外设有优秀组织奖以及优秀指导教师奖等奖项。(特设立华为专项奖,授奖对象为选择华为赛题,在初赛评审中成绩排名前10的赛队。此奖可重复获奖,赛队不足,可缺额评选。)一等奖10名,合计26万,其中:冠军队1名,奖金5万,亚军队1名,奖金4万季军队1名,奖金3万其它队7名,奖金2万二等奖15名,每队奖金1万合计15万三等奖50名左右,获奖证书华为专项奖10名,每队1万(为重复奖)合计10万优秀组织奖(若干)优秀指导教师奖(若干)八、其他事宜1.大赛官网:https://cpipc.acge.org.cn/2.秘书处联系人:卢俏、贵一琦联系方式:0571-88208147电子邮箱:cpipcai@163.com通讯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866号浙江大学研究生综合教育楼815办公室邮编:3100583.第二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参赛选手QQ交流群群聊号码:912447904群聊二维码:附件:“华为杯”第二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参赛指南
03
2019-12
第一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 第二次组织委员会会议在浙江德清举行
2019年11月22日-24日,为期三日的“英特尔杯”第一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在浙江德清圆满收官。决赛期间举行了第二次组委会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组委会更新名单、汇报了大赛组织和决赛有关情况、审定了大赛最终奖项及等级和优秀组织奖,并确定第二届承办单位。本次会议由组委会副主任委员、浙江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周天华主持。组委会副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研究生管理处处长张荣祥汇报了第一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组织工作和决赛情况。本届大赛得到浙江大学的高度重视,学校研究生院和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统筹协调,专业院系提供学科支撑,决赛期间共有保障力量近200人,强有力的师生团队共同确保了本届大赛顺利圆满完成。本届大赛自2019年5月启动以来,共有来自全国193所高校的1217支队伍报名参赛,C9高校覆盖率高达100%,双一流高校覆盖率高达92.86%。经线上、线下初赛评审,最终共55支队伍晋级决赛。大赛共评选出一等奖6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36项。同时,38家单位获得优秀组织奖,21位教师获优秀指导教师奖。经向各组委会单位征求下届大赛的承办意愿,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脱颖而出。会上,大赛组委会委员、中国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智能科学学院教学科研处处长赵冬明做了学校相关介绍及表态发言。经组委会会议审定,最终确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承办第二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让我们共同期待第二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大赛,共同助力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培养工作,营造促进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的良好生态。
27
2019-11
“英特尔杯”第一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圆满落幕
2019年11月22日-24日,为期三日的“英特尔杯”第一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在浙江德清圆满收官。(大赛全景)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指导,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大赛以“AI赋能创新引领”为理念,围绕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主题,旨在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高端人才,为人工智能领域健康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本届大赛由浙江大学承办并设秘书处,人工智能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浙江大学)、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德清研究院协办,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赞助,阿里巴巴集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浙江凯地基础工程有限公司、商汤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虹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支持。大赛自2019年5月启动以来,共有来自全国193所高校的1217支队伍报名参赛,C9高校覆盖率高达100%,双一流高校覆盖率高达92.86%。经线上、线下初赛评审,最终共55支队伍晋级决赛。大赛共评选出一等奖6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36项。此外,38家单位获得优秀组织奖,21位教师获优秀指导教师奖。(8强团队风采)(答辩现场)11月24日上午,大赛颁奖典礼在德清国际会议中心顺利举行。颁奖典礼上,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邬小撑表示,人工智能已成为当前信息技术和未来高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是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浙江大学与英特尔公司、德清县人民政府密切协同,进一步构建了政产学研融通的合作平台、激发了青年学子进行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意的热情、完善了竞赛育人的人才培养体系、营造了促进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的良好生态。邬小撑也提出,希望广大青年秉承科技报国之志,将科技创新的激情与力量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砥砺前行,追求卓越,不负伟大时代。(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邬小撑致辞)(一等奖团队上台领奖)(二等奖团队上台领奖)本届大赛评委团阵容强大,由国内人工智能领域顶级专家学者以及英特尔、虹软等战略性新兴行业领先企业的核心技术人员组成,有效实现校企联合,真正助力技术落地。大赛作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研究生人工智能赛事,正逐步实现与同类型高水平国际赛事的接轨。大赛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吴飞表示,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加速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国家和社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大批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优秀人才。吴飞对大赛的首创精神表达了充分肯定,并期待这一赛事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意识,为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培养更多人才。(决赛公开答辩评委阵容)同期举办的高端论坛——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与科技莫干山论坛围绕“AI人才培养、AI科技创新、AI赋能社会”三大主题,就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和课程体系建设、产学研协同推进人工智能人才培养高地建设、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等议题进行深入研讨,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出席并作了题为“论视觉知识”的报告。论坛汇聚了国内外顶尖专家学者,打造了中国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年度盛会。(潘云鹤院士作专题报告)(莫干山论坛)以“智”提“质”,用人工智能为高质量发展赋能;以“智”谋“祉”,用科技创新为国家民众造福。且以第一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的圆满落幕为起点,蓄科技创新之势,扬人工智能之帆,展中国研究生之采。(全体决赛团队为祖国点赞)(大赛服务保障)附大赛视频链接:https://pan.baidu.com/s/1RGeWhD1eSEFbBbn-noDlaw提取码:otx2(文秦钰阳、杨春雨、孔晓梦/摄影王崇均)
26
2019-11
“英特尔杯”第一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获奖名单
一、一等奖(6名)项目名称所属高校AI赋能的智能激光手术刀北京理工大学基于稠密方向场的物体三维位姿检测算法浙江大学儿童ADHD智能诊断系统浙江大学众里寻TA千百度武汉大学软硬件协同人工智能心电监测系统电子科技大学面向自主智能体的计算架构设计实现西安交通大学二、二等奖(11名)项目名称所属高校基于Transformer的药物分子性质预测北京大学AIRadar:非接触式智慧化生命体征监测系统北京邮电大学非侵入式负荷监测:深度学习与特征融合算法及在智能用电中的应用天津大学基于跨模态深度学习的手势识别技术与应用浙江大学基于多模态融合的一体化宫颈癌辅助筛查系统浙江大学基于3DU-net全卷积神经网络的OCT内外指纹提取算法浙江工业大学基于视觉和知识引擎的电力设备状态检修系统武汉大学雨雾天气下图像增强与理解一体化系统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基于无人机航拍影像的生态智能监测分析平台电子科技大学水面移动智能救援平台西北工业大学野生东北虎再识别项目宁波大学三、三等奖(36名)项目名称所属高校数据驱动的自寻迹智能小车灰色故障诊断方法与系统北京大学基于分层强化学习策略的软体机械臂环抱轨迹规划清华大学STEP-基于低功耗边缘计算的智慧课堂系统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广告牌智能感知与分析系统北京邮电大学面向变电站运维场景的多模态信息融合分析技术天津大学基于人工智能的肺结节实时检测与诊断方法的研究及可视化系统的实现天津工业大学水产品产地溯源系统大连海事大学基于CapsuleGAN的新药生成模型的研究沈阳建筑大学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分类垃圾桶一体化解决方案吉林大学肌肉穿刺导航系统哈尔滨工程大学基于田间工况条件下的玉米秧苗目标检测东北农业大学基于MovidiusNCS2的嵌入式人脸识别系统复旦大学AI-AnnotatedAssistant上海交通大学智慧教室南京大学智能道路施工机器人系统东南大学智慧空管——飞机异常行为智能化监控系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人机分布式光伏系统智能巡检浙江大学基于RISC-V的二值化神经网络加速器浙江大学神经疾病动态智能测评分析系统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艺术风格智能美学QR码郑州大学面向视频监控场景的行人检索系统武汉大学无人驾驶的异构终端部署武汉工程大学印象搜图武汉理工大学借助VR技术“奏响”古老编钟——一种基于“碰撞检测”算法的乐器演奏系统华中师范大学非限定场景下的人群计数及智能预警系统华南理工大学“戴狗乐”一种宠物狗情绪智能识别设备的设计西南石油大学基于APSOC的实时先心病机器辅助诊断系统云南大学基于视觉与三维激光融合的无人驾驶环境感知西安交通大学手机玻璃机壳缺陷检测方案西安交通大学智能供水云平台西安理工大学智能驾驶行为综合评价系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基于深度学习的果害识别及其农用机器人系统西安工业大学ShoppingBot西安科技大学AI服装辅助设计和定制生成系统中国科学院大学Ecogents智慧蓝穹——城市大气群智立体监测与精准污染源定位系统国防科技大学面向云存储平台的智能异常检测系统国防科技大学四、优秀指导教师(21名)优秀指导教师所属高校王茜蒨北京理工大学吴飞、张雁翼浙江大学潘少明、种衍文武汉大学周军电子科技大学任鹏举西安交通大学张琳北京邮电大学王守相天津大学董玮、高艺浙江大学吴健浙江大学梁荣华、王海霞浙江工业大学张乐飞、王波武汉大学颜露新华中科技大学段立新电子科技大学闫永胜西北工业大学郭立君、潘善亮宁波大学五、优秀组织奖(38所高校)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天津大学中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大学浙江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厦门大学郑州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石油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长安大学新疆大学青岛大学宁波大学西安邮电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30
2019-10
关于举办“英特尔杯”第一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的通知
各参赛队:“英特尔杯”第一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于2019年5月正式开赛,共有来自全国193所高校的1217支队伍报名参赛。经过紧张角逐,共有55支队伍晋级全国总决赛(名单见附件一)。在此,我们谨代表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组委会向晋级决赛的各支队伍表示衷心祝贺,并诚挚邀请各位同学参加全国总决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总决赛安排“英特尔杯”第一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将于2019年11月22日-25日在浙江省德清县举行(其中22日为报到,25日为返程,相关日程安排见附件二)。参加全国总决赛的队伍将通过PPT答辩等形式,角逐总决赛一、二、三等奖,同时,我们还将评选优秀指导教师奖和优秀组织奖。决赛期间,参加全国总决赛的团队均可参加由教育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专家组、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联合教育部四大教指委主办的第二届“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与科技莫干山论坛”。莫干山论坛由潘云鹤院士担任论坛主席,并联合郑南宁院士和高文院士担任论坛指导委员会委员。我们将在论坛期间举行第一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颁奖典礼,所有参赛队伍都有机会聆听院士、专家报告。同时,我们将在会场周边举办团队作品展示活动,为优秀选手及指导老师提供与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互动交流的机会。二、其他事项参加全国总决赛团队成员包括参赛队员和带队老师,队员人数不超过4人,具体以初赛报名系统中的数据为准。参赛队员和带队老师请于11月22日前往德清县金银岛国际酒店主楼报到并参加后续比赛和相关活动。1.参赛队员报名:晋级全国总决赛各参赛团队成员于11月4日前填写参会情况,报名链接和二维码如下。大赛为参赛队员提供用餐,其他费用需自理。(https://www.wjx.cn/jq/48495462.aspx)2.参赛团队带队老师报名:请各参赛团队带队老师填写参赛回执(附件三),并于11月4日前发送至秘书处邮箱(cpipcai@163.com)。带队老师交通及住宿费用请自理,大赛提供用餐,组委会不再收取其他费用。3.评审专家以及组委会委员参会:秘书处将对评审专家以及组委会委员进行专门邀请,具体将另行通知。4.咨询电话:0571-88208147,联系人:贵老师。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组委会秘书处2019年10月30日附件一:“英特尔杯”第一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入围全国总决赛名单附件二:“英特尔杯”第一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日程安排附件三:“英特尔杯”第一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参赛回执(带队老师)附件四:报到路线指引
06
2019-08
“英特尔杯”第一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入围名单公示
各参赛队:“英特尔杯”第一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初赛阶段评审工作已顺利结束,现将入围决赛名单予以公布。为保证大赛评审工作公平、公正,2019年7月25日-8月3日组委会从各单位推荐专家库里邀请60余位高校以及企业专家担任本届大赛线上和线下的初赛评审工作,经评审共55支队伍入围全国总决赛,名单详见下表(排名不分先后)。序号项目名称学校1基于Transformer的药物分子性质预测北京大学2数据驱动的自寻迹智能小车灰色故障诊断方法与系统北京大学3AI赋能的智能激光手术刀北京理工大学4数字广告牌智能感知与分析系统北京邮电大学5AIRadar:非接触式智慧化生命体征监测系统北京邮电大学6STEP-基于低功耗边缘计算的智慧课堂系统北京邮电大学7水产品产地溯源系统大连海事大学8类人双臂还原魔方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大连理工大学9基于心电检测和姿态识别的健康监护系统电子科技大学10基于无人机航拍影像的生态智能监测分析平台电子科技大学11基于复杂田间工况条件下的FasterR-CNNwithPretrainednetwork玉米秧苗目标检测模型东北农业大学12智能道路施工机器人系统东南大学13基于MovidiusNCS2的嵌入式人脸识别系统复旦大学14面向云存储平台的智能异常检测系统国防科技大学15Ecogents智慧蓝穹——城市大气群智立体监测与精准污染源定位系统国防科技大学16肌肉穿刺导航系统哈尔滨工程大学17神经疾病动态智能测评分析系统杭州电子科技大学18非限定场景下的人群计数及智能预警系统华南理工大学19雨雾天气下图像增强与理解一体化系统研究华中科技大学20借助VR技术“奏响”古老编钟——一种基于“碰撞检测”算法的乐器演奏系统华中师范大学21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分类垃圾桶一体化解决方案吉林大学22智慧教室南京大学23智慧空管—飞机异常行为智能化监控系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4野生东北虎再识别项目宁波大学25基于分层强化学习策略的软体机械臂环抱轨迹规划清华大学26AI-AnnotatedAssistant上海交通大学27基于量化网络和FPGA加速的图像分类和目标检测器上海交通大学28基于CapsuleGAN的新药生成模型的研究沈阳建筑大学29面向变电站运维场景的多模态信息融合分析技术天津大学30非侵入式负荷监测深度学习与特征融合算法及在智能用电中的应用天津大学31基于人工智能的肺结节实时检测与诊断方法的研究及可视化系统的实现天津工业大学32面向视频监控场景的行人检索系统武汉大学33众里寻TA千百度武汉大学34基于视觉和知识引擎的电力设备状态检修系统武汉大学35无人驾驶的异构终端部署武汉工程大学36印象搜图武汉理工大学37智能驾驶行为综合评价系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38基于深度学习的果害识别及其农用机器人系统西安工业大学39面向自主智能体的计算架构设计实现西安交通大学40基于视觉与三维激光融合的无人驾驶环境感知西安交通大学41手机玻璃机壳缺陷检测方案西安交通大学42ShoppingBot西安科技大学43智能供水云平台西安理工大学44水面移动智能救援平台-水上护卫队-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45“戴狗乐”一种宠物狗情绪智能识别设备的设计西南石油大学46基于APSOC的实时先心病机器辅助诊断系统云南大学47基于跨模态学习和可穿戴设备的手势输入法浙江大学48基于RISC-V的二值化神经网络加速器浙江大学49儿童ADHD智能诊断系统浙江大学50基于多模态融合的一体化宫颈癌辅助筛查系统浙江大学51基于稠密方向场的物体三维位姿检测算法浙江大学52无人机分布式光伏系统智能巡检浙江大学53基于3DU-net全卷积神经网络的OCT内外指纹提取算法浙江工业大学54艺术风格智能美学QR码郑州大学55AI服装辅助设计和定制生成系统中国科学院大学公示期为2019年8月6日-8月13日17:00。欢迎广大师生对入围决赛作品进行监督,如有疑问可与本届大赛组委会秘书处联系。联系电话:0571-88208147电子邮箱:cpipcai@163.comQQ交流群:542223272“英特尔杯”第一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组委会秘书处2019年8月6日
06
2019-06
关于“英特尔杯”第一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报名时间及作品提交截止时间延长的通知
各参赛同学:第一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因多家头部人工智能企业关注导致筹备时间超出预期,启动较晚。考虑到同学们需要时间组建团队及大赛组委会安排的进校宣传活动过于临近报名截止时间。经大赛专家委员会建议,并由大赛组委会秘书处讨论后决定延长大赛报名时间至6月30日23点59分,作品提交截止时间延长至7月22日23点59分。考虑到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资格审核时间,建议同学们尽快完成大赛报名,大赛秘书处会催促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及时进行资格审核,资格审核通过后同学们方可提交作品。若有参赛团队在7月3号前仍然无法通过资格审核导致无法提交作品,请及时联系大赛秘书处。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组委会秘书处2019年6月6日
06
2019-06
关于“英特尔杯”第一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入校宣讲通知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各位同学:为加深同学们对第一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的了解,促进同学们与大赛组委会及赞助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大赛组委会秘书处及本届承办单位浙江大学将于6月陆续在部分高校举行入校宣讲活动,具体安排如下:第一站:长沙市宣讲时间及地点:1.湖南大学(欢迎周边高校师生前来参与)时间:6月11日19:00-20:30地点: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湖南大学研究生楼D310教室2.国防科技大学(限本校师生)时间:6月12日19:30-21:00地点:湖南长沙开福区德雅路109号,国防科技大学一号院101教学楼109教室宣讲内容:1.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国家特聘专家、大赛组委会成员朱强博士将给予30分钟的TechTalk:介绍人工智能技术的历史发展、技术概述和典型应用;2.大赛主赞助商英特尔将给予30分钟的赛事介绍:包括赛制赛题解读、赛程安排、大赛期间给予的线上线下技术支持及相关培训计划等;3.大赛秘书处和技术专家将给予30分钟的Q&A,现场回答各位同学的相关问题。第二站:成都市宣讲时间及地点:1.四川大学(欢迎周边高校师生前来参与)时间:6月14日14:00-15:40地点: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一环路南一段24号四川大学望江校区研究生院3区231阶梯教室2.电子科技大学(欢迎周边高校师生前来参与,入馆请携带身份证)时间:6月14日19:00-20:40地点: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西区西源大道2006号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图书馆百学堂宣讲内容:1.英特尔首席工程师杨维平将给予40分钟的TechTalk:介绍智能制造的趋势与挑战SmartManufacturingTrendandChallenge;2.大赛主赞助商英特尔将给予30分钟的赛事介绍:包括赛制赛题解读、赛程安排、大赛期间给予的线上线下技术支持及相关培训计划等;3.大赛秘书处和技术专家将给予30分钟的Q&A,现场回答各位同学的相关问题。第三站:杭州市宣讲时间及地点:时间:2019年6月14日(周五)18:30-21:00地点:浙江大学玉泉校区曹光彪东楼502室宣讲内容:主题一:从最优解(数据拟合)到均衡解(博弈对抗)报告人:吴飞教授主题二:人工智能时代的增强现实:三维视觉感知、理解与增强报告人:姜翰青博士第四站:北京市宣讲时间及地点英特尔中国研究院(欢迎周边高校师生前来参与)报到时间:6月19日18:00-18:30(提供晚餐简餐)宣讲时间:6月19日18:30-20:00地点:北京市海淀区科学院南路2号融科资讯中心A座8层/9层宣讲内容1.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首席工程师张益民博士TechTalk;2.大赛主赞助商英特尔将给予30分钟的赛事介绍:包括赛制赛题解读、赛程安排、大赛期间给予的线上线下技术支持及相关培训计划等;3.大赛秘书处和技术专家将给予30分钟的Q&A,现场回答各位同学的相关问题。报名方式1.报名时间:即日起,截止2019年6月19日12:00(名额有限,报满为止)。2.报名方式:扫描下方二维码在线填写报名表3.报名成功后同学将于6月19日12:00后收到短信或邮件通知。烦请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协助大赛的活动宣传,并广泛发动本校研究生报名参与此次宣讲活动!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组委会秘书处2019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