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事动态
21
2021-06
关于“光谷杯”第三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延长作品提交时间以及修改作品提交要求的通知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根据目前大赛的报名情况以及相关队伍反映的作品提交情况,经大赛组委会研究决定,“光谷杯”第三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相关时间以及作品提交要求进行调整。时间调整如下:1.大赛报名时间延期至:2021年6月29日晚11点2.作品提交时间延期至:2021年6月30日晚11点3.赛事初赛时间调整为:2021年7月1日-7月20日4.赛事决赛为时间:2021年8月23日-8月25日(暂定)初赛作品提交要求调整如下:参赛项目报告书除在大赛平台提交网页版本之外,还需在大赛平台中的附件提交部分上传报告书PDF版本(PDF命名为“参赛项目类别+参赛项目名称”),请各位同学尽量保证网页中提交的文字内容与PDF版本中一致。参赛选手如有任何疑问,可通过大赛邮箱和电话进行咨询。后续工作请继续关注官方网站“研创网”的通知。(1)大赛官网:https://cpipc.acge.org.cn(2)问题咨询与交流为方便各培养单位组织人员、指导教师以及参赛选手之间的沟通与联系,欢迎加进入QQ群交流。QQ群:764164847(参赛选手群)QQ群:773759005(培养单位组织人员、指导教师群)联系电话:027-87544175电子邮箱:yjscxds@hust.edu.cn通讯地址:湖北省武汉市珞喻路1037号华中科技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邮编430074)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赛事组织委员会2021年6月21日
17
2021-04
“光谷杯”第三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参赛邀请函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为进一步引导广大高校学生积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引导广大研究生在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推动机器人科技创新发展,促进机器人科技及其转化成果更好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继续举办第三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本次赛事由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市委组织部(武汉市招才局)、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共同承办,大赛决赛拟于2021年8月中下旬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一、赛事名称“光谷杯”第三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二、组织单位1.指导单位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2.主办单位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3.联合主办单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器人分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机器人专业委员会中国宇航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4.承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市委组织部(武汉市招才局)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5.赛事举办地湖北·武汉·华中科技大学6.组织委员会由指导单位、主办单位、联合主办单位、主要发起单位、承办单位、技术支持单位和部分研究生培养单位共同组成。7.赛事组委会秘书处哈尔滨工业大学8.技术支持单位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院9.赛事媒体支持《中国研究生》杂志10.赛事冠名“光谷杯”的含义武汉东湖高新区,又称“中国光谷”,陆续获批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武汉片区,全区规划总面积518平方公里,实有人口120多万,拥有企业总数突破10万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3100家,瞪羚企业460家,上市公司50家,形成了以“光芯屏端网”等光电子信息、生命健康两大主导产业,数字经济与新消费两大新兴业态,以及未来产业(脑科学、区块链、量子信息等)的产业发展格局。2020年,东湖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01亿元、增幅5.1%,总量和增幅位居武汉市第一,综合实力在169个国家级高新区排名第五,其中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位居第一,是全国10家重点建设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之一。当前,东湖高新区正聚焦东湖科学城建设,紧盯武汉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创建,奋力打造“创新光谷、富强光谷、美丽光谷”升级版。三、参赛作品范围本届大赛参赛作品范围包括机器人的新概念、新技术、新产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参赛作品可以围绕某个机器人领域的主题(如工业领域、家政服务领域、康复医疗领域等),重点考核研究生对社会需求的洞察能力、创新性设计和关键技术实现等能力,提升研究生教学与科研创新实践水平,促进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四、参赛对象及方式1.参赛对象正式注册的国内在校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及已获研究生入学资格的应届本科毕业生。2.参赛方式以学校为单位,个人或团队参赛,每支团队参赛队员一般不超过5人(其中第1申报人默认为参赛团队队长),指导教师一般不超过2人,可跨学科跨校组队,以队长所在单位为参赛单位。3.进入全国决赛后,不得变更项目及团队成员。4.已经在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某一项主题赛事获奖的参赛作品,不能以同一作品参评其他主题赛事的奖项。五、赛制安排按照作品的成熟度和技术特点分成仿真组、部件组和集成组,以及为响应“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号召,本着面向重大传染性疾病、关注人民健康专门设置的医疗健康专项组。仿真组:提供机器人三维仿真分析、数字化设计、算法等方案,提出可行性分析报告;部件组:提供机器人部件的创新设计方案与样机,并进行部件功能的实物展示或视频演示;集成组:提供机器人整机的创新设计报告与样机,并进行整机的实物展示或视频演示;医疗健康专项组:提供医疗健康机器人整机的创新设计报告与样机,并进行作品的实物展示或视频演示。(医疗健康相关项目既可报名三个常规组,也可报名专项组。)第一阶段(初赛):机器人创新概念设计阶段线上评审,每个队伍必须提交申报项目的技术方案或设计规划报告,评审专家委员会根据所上传报告进行线上初评。第二阶段(决赛):机器人设计实现阶段进入决赛的队伍,需要按照分组进行计算机动态仿真、作品展示和现场答辩,由评审专家确定作品获奖等级。六、赛程安排1.赛事通知发布时间:2021年4月17日内容:大赛官网公布第三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通知。2.赛事报名及作品提交时间:2021年6月20日截止内容:参赛项目团队须在截止日期前进行注册、报名并提交初赛作品;参赛队所在单位须及时审核本单位报名人员的参赛资格。上述事宜均须通过大赛官网(https://cpipc.acge.org.cn/)进行操作。3.赛事初赛时间:2021年6月21日-7月15日内容:组织专家通过网上进行初赛评审并发布决赛名单。4.赛事决赛时间:2021年8月23日-8月25日(暂定)内容:入围决赛团队将在华中科技大学进行比赛。注:最终比赛时间将根据新冠肺炎病毒疫情防控情况和教育部有关要求进一步确定,并提前一个月通知。各项内容具体时间安排以正式通知为准。七、奖项设置本次竞赛面向参赛作品设置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具体奖项数量根据提交参赛作品的数量另行确定;面向组织单位和个人设立优秀组织奖、优秀指导教师奖及优秀工作者等奖项。奖金设置:参赛作品特等奖50000元/项(可空缺),一等奖20000元/项,二等奖10000元/项,三等奖(证书)。优秀组织奖、优秀指导教师奖及优秀工作者颁发荣誉证书。八、其他事宜赛事最终解释权归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赛事组委会所有。1.赛事承办单位联系人:谷宗洪郑名扬联系电话:027-87557584电子邮箱:yjscxds@hust.edu.cn通讯地址:湖北省武汉市珞喻路1037号华中科技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邮编430074)2.赛事组委会秘书处联系人:华中科技大学丁鼎027-87543462哈尔滨工业大学李超0451-864164193.大赛官网:https://cpipc.acge.org.cn/4.赛事官方微信名称: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微信公众号二维码)5.为方便各培养单位组织人员、指导教师以及参赛选手之间的沟通与联系,欢迎加进入QQ群交流。工作人员QQ(漆子文:846801231;李世昊:113195756;王涵申:364950797)。QQ群:764164847(培养单位组织人员、指导教师群)QQ群:764164847(参赛选手群)第三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咨询专用QQ号:355810132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赛事组委会2021年4月17日附件1:“光谷杯”第三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参赛作品项目报告书参考模板
09
2020-10
第二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获奖名单公示
2020年9月25日,第二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圆满结束,参赛作品经现场展示、分组答辩及特等奖争夺三个环节的专家评审,并报大赛组委会表决通过,所有奖项均已产生,现将获奖名单予以公示。公示时间:2020年10月9日-2020年10月12日联系邮箱:cpridc@163.com特等奖获奖名单(学校名称拼音排序)参赛单位团队名称作品名称奖项哈尔滨工业大学HIT-VSbot面向开放环境的变刚度柔性关节机械臂系统特等奖西安交通大学众智团队面向婴儿脑瘫的自发运动姿态估计与辅助诊断技术研究特等奖浙江理工大学浙理钱塘蛟面向铝合金结构件的五轴加工机器人机构设计研究特等奖一等奖获奖名单(学校名称拼音排序)参赛单位团队名称作品名称奖项北京理工大学RoboticJerry微小型智能仿生机器鼠一等奖东南大学妙手可得队手部外骨骼康复机器人一等奖哈尔滨工业大学小马快跑具有轨迹跟踪与视觉避障功能的生物机器人一等奖华南理工大学HexaBoters吸附式攀爬六足机器人跨平面自主过渡运动仿真设计一等奖华中科技大学iPolishHust团队高铁车体机器人焊缝打磨感知、决策与预测技术研究一等奖华中科技大学力拔千钧小队一种欠驱动刚柔耦合双驱气动抓手一等奖华中科技大学HUST随行者基于人机协同控制的智能康复跟随机器人一等奖陕西科技大学Foryou多功能智能护理床创新设计一等奖苏州大学苏大强多模态力感知微创手术柔性机器人一等奖天津大学天大医工一队脑肌电协同控制的柔性外肢体手指机器人一等奖西安交通大学蟹老板节肢动物仿生外骨骼手部康复系统一等奖西安交通大学岸边魟太浪新式波动推进水下机器人及其仿生设计一等奖西安交通大学RWBY触觉刺激手功能康复机器人一等奖西安交通大学管道机器人研发团队管道检测机器人一等奖中南大学跟我签订契约成为魔法少女吧一种新型多自由度刚柔软一体化关节一等奖二等奖获奖名单(学校名称拼音排序)参赛单位团队名称作品名称奖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海洋探险者“海洋漫步者”机器人二等奖北京交通大学新世界步行概念队可重构躯干八足步行机器人二等奖北京理工大学北京智创迅侦团队基于轮履腿结构的可重构式移动侦察平台二等奖大连理工大学ZLZT-Robot基于张拉整体结构的连续型机械臂控制系统设计二等奖国防科技大学机械游骑兵四驱战狼—多模态全地形移动平台二等奖哈尔滨工业大学共轴飞行器研究小组旋翼轴线角度可控的共轴飞行器二等奖哈尔滨工业大学宇航小分队变胞串并联机械手二等奖哈尔滨工业大学跳跳小分队跳跃式月球车二等奖海军工程大学一号哨位“Aceso”车道快速检测机器人二等奖华中科技大学奔腾后浪队基于变胞原理的欠驱动机械手设计与研究二等奖华中科技大学iRobotCNC团队航空发动机叶片全数字式机器人磨抛系统二等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e^x-1(x≥0)全向飞行物理交互空中机器人——Elf二等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HandbyHand机械传感一体化的仿生灵巧手结构设计与运动控制二等奖清华大学软体实验室可进行角度旋转的气动执行器二等奖陕西科技大学球场扫地僧“瓦力”网球拾取机器人二等奖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一八筑梦队可重构可展多模式步滚移动并联机器人二等奖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少年Fighting一种蛇形水面救援机器人二等奖太原理工大学苍狼基于刚柔耦合驱动的超大轴类锻件氧化皮在线清除机器人二等奖太原理工大学铁甲变形车履足变形水泵房巡检机器人二等奖西安交通大学为中国之光可穿戴肩腰腿外骨骼设计及仿真研究二等奖西安交通大学重摆成双球形机器人双重摆飞轮驱动及全景感知部件二等奖西安交通大学SEAGO用于下肢外骨骼柔顺驱动的紧凑式串联弹性驱动关节二等奖西安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Rockers团队生物反馈技术下的定制化智能手部康复外骨骼二等奖西安交通大学西交腾飞战队基于全状态(Whole-body)阻抗控制的移动操作机器人系统二等奖西安交通大学插标卖手一种高抗扭高负载能力具有变刚度特性的拉弯型连续体机器人二等奖西安交通大学Amphibious-XJTU仿生波动鳍水陆两栖机器人二等奖西安精密机械研究所银河战舰自主续航式水陆两栖侦察机器人二等奖西安理工大学小毛虫队仿毛虫天花板倒挂爬行机器人二等奖燕山大学燕康团队生物融合式肘腕康复机器人二等奖浙江大学肌肉金刚自主运动的仿生软体爬行机器人二等奖三等奖获奖名单(学校名称拼音排序)参赛单位团队名称作品名称奖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车轮滚滚地形自适应爬行机器人三等奖北京交通大学知行机器人战队新型刚柔耦合六自由度并联运动模拟器三等奖北京交通大学超越队基于Bennett机构的轮腿式机器人三等奖北京理工大学云控制小分队基于云的多地面移动机器人控制三等奖北京理工大学仿真跑得队新型仿鸟扑翼机器人的导航定位及自悬停控制设计三等奖北京理工大学智盈迅科“蓝鲨”智能消防机器人三等奖北京理工大学游龙无人机全自主柔性起降系统三等奖重庆大学“乘风破浪”团队可重构稳定导航物流机器人三等奖重庆大学“雪尽马蹄轻”队智能扫雪机器人三等奖重庆大学任我行下肢人机融合伴随系统三等奖大连理工大学深蓝科技一种船舶螺旋桨水下自动清洗机器人三等奖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探索之行智能窗户三等奖哈尔滨工程大学旺仔队绳索牵引康复机器人三等奖哈尔滨工程大学潜跃海洋考虑推进器故障的多可底栖式水下机器人协同编队系统三等奖哈尔滨工程大学AirRobot创新团队智能云端空气质量监测机器人三等奖哈尔滨工业大学TIB-K544多功能智能消毒防疫机器人三等奖哈尔滨工业大学HIT卫星所-空间“多面手”空间“多面手”自主变形机器人三等奖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杭电Maker茶叶嫩芽仿生采摘机器人三等奖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小侠队多步态软体节肢机器人设计仿真与驱动控制三等奖河北工业大学我亚瑟贼强膝-踝-趾动力型假肢的柔顺控制三等奖河北工业大学千金市骨队基于信息物理融合的骨折复位机器人三等奖河北科技大学龙吟队自动折叠翼无人机三等奖湖南大学追梦者医院大厅服务导览机器人设计三等奖湖南大学robotic小分队机械臂-手灵巧抓取与操作系统三等奖湖南大学睿思空地协作的建筑测绘机器人三等奖湖南大学天空之城电力行业空中作业机器人三等奖华北电力大学焕新风基于智能制造的风机塔筒清洁检测机器人三等奖华北电力大学HD-ROBORT配电线路绝缘修复机器人三等奖华南理工大学移动智能操作队BetaGo:基于ROS的双臂移动操作机器人及其仿真环境三等奖华南理工大学执子之“手”PFDrobothand三等奖华南理工大学1106消防大队基于物联网的高层消防机器人系统三等奖华南理工大学智能康复小分队面向偏瘫患者的智能上肢康复机器人三等奖华南师范大学PIONEER攀行者通信基站爬杆巡检机器人三等奖华中科技大学海洋机器人创新团队2水下机器人-双臂机械手浮游协同作业系统三等奖华中科技大学TUFBOT运载操作一体化自主移动机器人三等奖江南大学e江南面向家庭陪护的语音机器人三等奖江苏科技大学老八秘制小汉堡AUV全局路径规划及局部动态避障算法与仿真的研究三等奖空军工程大学车模狂飙军用多功能战场自主侦查排障履带车三等奖昆明理工大学MCVN机器人科研团队龙门式四自由度手套浸胶专用机器人三等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水下漫步者基于压电作动的水下机器人及其控制应用三等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NUAA机器人小队小型四足机器人运动平台研究三等奖南京理工大学胖虎工作室配电线路维护机器人三等奖南通大学610战队图书智能上架机器人系统三等奖宁波大学白鹭机器人战队医护助手—灵巧型器械护士助理机器人三等奖宁夏大学群英会基于激光构图的服务机器人定位导航系统设计三等奖厦门大学鹰隼队智能小助手三等奖山东大学爱学习小分队基于肌电信号与姿态捕捉的上肢康复机器人三等奖山东科技大学烧不红的铁巨人防爆机器人三等奖山东科技大学攀登者高压输电塔攀爬机器人三等奖上海大学211雪糕队基于剪式升降机构的AGV取放货系统三等奖沈阳工业大学白菜帮基于深度视觉的助行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三等奖沈阳工业大学107studio基于多信息融合检测的全方向辅助步行器三等奖石河子大学SHZU&飞蛇高压线缆变构态两栖检修机器人三等奖石河子大学中国神农智能移栽机器人三等奖天津工业大学勤劳队基于脑眼电信号的机器人连续控制系统三等奖天津科技大学TUST康复梦之队高人机融合站立康复机器人三等奖武汉大学IRA‘sGroup基于3D视觉的人机协作递交机器人系统三等奖武汉大学WHU-BioRobot水陆两栖仿生六足侦查机器人三等奖武汉科技大学后浪极板自动打磨机器人三等奖武汉理工大学Robust突击小分队油罐除锈爬壁机器人三等奖西安工程大学高铁卫士小分队高铁信号中继站智能巡检机器人三等奖西安工业大学无人队履带式果林助手三等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八角马柔性机器人象棋人机博弈系统三等奖西安交通大学曹家庄技术团队基于头部位姿估计的机械臂式可移动虹膜认证机三等奖西安交通大学绝云图南队基于三自由度RCM机构的泌尿外科微创手术机器人三等奖西安交通大学克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磁控胃内幽门螺杆菌诊疗机器人三等奖西安交通大学草帽一伙高精度海浪模拟与补偿机器人三等奖西安交通大学多地形适应振动机器人创新团队多地形适应振动软体机器人三等奖西安交通大学创熠智慧停车平台开拓者三等奖西安交通大学巡检小能手巡检小能手-USVN智能巡检机器人三等奖西安交通大学iBrainC基于增强现实的动态场景诱发脑控智能假肢三等奖西安交通大学三羊科技沉浸式心肺康复机器人三等奖西安科技大学智慧矿山装备煤矿综采工作面巡检机器人三等奖西安科技大学西科创想基于视觉的自主飞行避障与导航系统三等奖西安理工大学智多星团队具有感知决策功能的调节阀自主装配机器人三等奖西安理工大学清淤机器人队两栖式智能清淤机器人三等奖西安理工大学VEG-ROBOT水培蔬菜机器人三等奖西安理工大学456战队机器蛙人——桥梁水下结构检测修补系统三等奖西安理工大学鹰击长空目标追踪激光干扰演示机器人三等奖西北工业大学快稳准狠姿态自适应地空导弹(炮弹)发射机器人三等奖西北工业大学深蓝精灵午夜幽灵——仿生线翎电鳗三等奖西北工业大学工大服务小队便携式背部按摩机器人三等奖西北工业大学开路先锋机器人团队Defensor液压双足机器人三等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械智媒基于手写汉字的机械臂楷书美化与书写方法研究三等奖西南石油大学水质精灵团队下潜式动态水质监测机器人三等奖燕山大学智科工作室一种不改变坐姿的新型移乘护理机器人三等奖长安大学致一科技低成本力控四自由度机械腿三等奖浙江大学梦逐蓝天面向飞机中机身壁板部件装配调姿的串并联协同机器人三等奖浙江大学HDL海洋温差能驱动自主沉浮式剖面观测机器人三等奖浙江大学HOME战队基于人机智慧共享的水下仿人机器人三等奖浙江大学ZJU-Fighting用于新冠隔离病房的遥操作医疗辅助机器人三等奖浙江大学西湖皇家陆战队基于超声无损检测的自动化巡检爬壁机器人三等奖浙江大学友声之眼基于机器人的医学超声扫查系统三等奖浙江工业大学上古神兽基于惯性传感器和视觉传感器的医护助手机器人三等奖浙江理工大学ZSTU-MAN适于水陆环境的爬游式仿生机器人三等奖浙江理工大学破浪移植队高速稀植水培叶菜钵苗移植机器人三等奖郑州大学正前行基于数字化双胞胎的工业机器人系统设计三等奖中北大学战狼队3-UPU六足移动机器人三等奖中北大学梦之队基于手势识别与信息感知的多功能仿生机械手三等奖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帽兜小队“饭盒号”无线式储罐缺陷扫查车三等奖中山大学逸仙robot开源3D无人船仿真测试平台三等奖优秀组织奖获奖名单参赛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浙江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工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重庆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北大学东南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武汉科技大学西安工程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8
2020-08
第二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 全国总决赛通知
各高校(科研院所)决赛参赛队伍:根据第二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安排,全国总决赛将于2020年9月23日至25日在西安交通大学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举办。为保证大赛顺利举行,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参赛人员参赛团队名单及作品编号详见《第二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参赛团队名单及作品编号》(附件1)。参加决赛的代表,必须来自于团队成员,每队可有指导教师或带队教师陪同参会。每队必须指定一名领队,没有教师带队的队伍,可由队长担任领队。参赛人员名单以初始报名系统为准,参赛队伍不得随意更换包括指导教师在内的任何参赛人员。二、决赛时间、地点及日程安排1.时间:2020年9月23日至25日2.地点: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3.决赛日程安排日期时间主要活动安排9月23日星期三9:00-17:00参赛队伍报到,参赛学校升旗,布展9月24日星期四9:00-9:50开幕式10:00-12:00作品现场评审13:00-17:30作品答辩评审机器人作品展览9月25日星期五8:30-11:30特邀报告机器人作品展览13:30-17:00特等奖争夺赛、闭幕式暨颁奖典礼三、报到与离会1.报到时间:2020年9月23日9:00-17:002.报到地点: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沣西新城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涵英楼3.食宿安排:大赛负责统一提供不多于3名学生队员和1名指导教师23日-25日三天的食宿,交通费自理。参赛学生报到时发放参赛一卡通、并领取参赛服装、参赛证等物品,决赛期间凭大赛发放的参赛一卡通在西安交通大学创新港学生宿舍集中住宿,在学生食堂用餐。4.离会时间:各参赛队伍可于25日总决赛闭幕式后自行离赛。请各参赛队填写《第二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参赛确认函》(附件2),于9月13日17时前将参赛确认函以PDF格式发送至邮箱cpridc@163.com,邮件主题及文件命名方式为“确认函+作品编号+作品名称+院校名称”。未按时反馈确认函者,将视同其放弃全国总决赛资格。四、决赛形式决赛采用“现场展示+评委专家答辩”的方式。参加集成组的团队原则上应有实物展示,如集成实物体积过大不便于携带,可制作视频展示;参加仿真和部件组的团队可以自愿制作视频进行展示。现场展示将在24日上午开幕式结束后进行,专家将在现场对每个作品逐一打分,每个作品的现场演示时间不超过2分钟。评审专家答辩环节将在24日下午进行,每个作品PPT汇报4分钟,专家提问及选手回答3分钟。专家根据汇报和答辩情况现场打分。五、有关材料准备及提交方式1、作品海报展示。请各参赛队根据大赛组委会提供的模板设计作品展示海报(参考附件3模板),海报应严格按照1200mm×900mm尺寸采取竖版进行设计,可用简短文字和图片呈现作品核心信息,图片分辨率不小于400dpi,不得覆盖模板中赛事统一logo,并于9月13日17时前将设计图以PSD格式发送至邮箱cpridc@163.com,文件命名方式为“海报+作品编号+作品名称+院校名称”。作品展示架由大赛组委会统一制作,并于决赛主会场集中展示。未按时提交者,将视同其放弃该资格。注意作品展示海报提交后不接受任何修改和替换。2.汇报PPT。请各参赛队根据大赛组委会提供的PPT模板(附件4)制作汇报PPT。为保证PPT的兼容性,请采用PowerPoint2010及以上版本软件制作,并以“汇报PPT+作品编号+作品名称+院校名称”命名,以PPTX格式提交。汇报PPT于各参赛队参赛报到时拷贝到大赛组委会专用电脑。特别注意汇报PPT提交后不接受任何修改和替换3.团队展示视频。大赛将统一制作宣传视频,请各参赛队伍提交团队展示、作品展示、作品制作过程等内容的相关视频。要求:①时长15秒-60秒;②视频格式为rmvb/mp4;③视频画面分辨率为1920*1080;④视频以“视频+作品编号+作品名称+院校名称”命名;⑤9月13日17时前将视频的百度网盘分享链接和文件提取码发送到cpridc@163.com。视频提交后不接受任何修改和替换。4.为展示各参赛院校风采,本次大赛特别安排了升旗仪式,请各高校参赛队伍提前准备好学校校旗,报到后以学校为单位统一参加升旗活动。六、知识产权为保障参赛选手和本届大赛组委会的合法权益,请各参赛队填写《第二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参赛承诺书》(附件5),并于9月13日17时前将扫描件或者照片发送至邮箱cpridc@163.com,文件命名方式为“承诺书+作品编号+作品名称+院校名称”。未按时反馈承诺书者,将视同其放弃全国总决赛资格。七、大赛疫情防控大赛期间,疫情防控要求如下:来自国内中高风险地区的参赛师生,不参加现场活动,采用线上答辩的方式,参赛师生可将团队作品制作成视频进行展示。来自国内低风险地区的参赛师生或其他参赛人员,西安市健康码为绿色且体温正常,可参加现场活动。请参赛师生填写《第二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参赛师生健康登记表》(附件6),并于9月13日17时前将扫描件或者照片发送至邮箱cpridc@163.com,文件命名方式为“健康登记表+作品编号+作品名称+院校名称”。八、举办地点及联系方式本次决赛举办地点: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沣西新城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具体交通路线图见附件7)1.大赛承办方联系人: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张俊峰马钰焯联系方式:029-82665737电子邮箱:zyxw@mail.xjtu.edu.cn(赛事咨询)cpridc@163.com(材料提交)2.大赛组委会秘书处联系人:哈尔滨工业大学李超0451-864164193.大赛官网:https://cpipc.acge.org.cn/4.大赛QQ群与西安一码通附件1:第二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参赛团队名单及作品编号附件2:第二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参赛确认函附件3-1:第二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作品海报模板(仿真组)附件3-2:第二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作品海报模板(部件组)附件3-3:第二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作品海报模板(集成组)附件4:第二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答辩PPT模板附件5:第二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参赛承诺书附件6:第二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参赛师生健康登记表附件7: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交通路线图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组委会2020年8月28日
20
2020-07
关于第二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延长报名时间和作品提交时间等事宜的通知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大部分研究生培养单位尚未全面开学,选手组队及作品设计存在一定困难。经大赛组委会研究决定,第二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以下简称“大赛”)相关时间调整如下:报名时间及作品提交截止时间延期至:7月31日决赛举办时间延期至:9月下旬参赛选手如有任何疑问,可通过大赛邮箱和电话进行咨询。后续工作请继续关注官方网站“研创网”的通知。(1)大赛官网:https://cpipc.acge.org.cn(2)问题咨询与交流为方便各培养单位组织人员、指导教师以及参赛选手之间的沟通与联系,欢迎扫码进入QQ群。QQ群:1054686996(培养单位组织人员、指导教师群)QQ群:253257033(参赛选手群)(3)大赛承办单位联系人:张俊峰马钰焯联系电话:029-82665737电子邮箱:zyxw@mail.xjtu.edu.cn大赛组委会秘书处联系人:哈尔滨工业大学李超0451-86416419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组织委员会2020年7月20日
11
2020-06
关于第二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资格审核及延长报名时间等事宜的通知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各参赛同学:第二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初赛报名即将结束,大赛参赛资格审核系统已经开启,请各培养单位研究生院负责人做好相关资格审核工作。现将资格审核注意要点说明如下:每位同学只能以1件作品参赛一个赛题,不允许一稿多投;每支参赛队伍必须要有指导教师且最多为2人,同一指导教师可指导多支参赛队伍;各培养单位只能审核自己学校学生为队长的参赛队伍。各培养单位可根据上述说明进行资格审核,审核通过者方可在系统里提交项目报告书,审核不通过者需修改相关不符合项,继续提交报名申请,研究生培养单位继续审核报名资格,直至审核通过才能提交项目报告书。大赛秘书处决定延长大赛报名时间、资格审核时间至7月19日,作品提交时间如有调整以后续通知为准。该时间段内学生可继续报名,培养单位进行资格审核,资格审核通过后提交项目报告书。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组织委员会2020年6月10日
27
2020-03
关于举办第二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的通知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为进一步引导广大高校学生积极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潮流,提升研究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研究生设计能力,推动机器人科技创新发展,使机器人科技及其产品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和造福人民,根据工作安排,第二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将由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市科技局承办,大赛决赛拟于2020年8月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举行。现将大赛相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大赛名称第二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二、组织单位1、指导单位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2、主办单位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3、联合主办单位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机器人专业委员会中国宇航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器人分会4、承办单位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市科技局5、大赛举办地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6、组织委员会由指导单位、主办单位、联合主办单位、主要发起单位、承办单位、技术支持单位和部分研究生培养单位共同组成7、大赛组委会秘书处哈尔滨工业大学8、技术支持单位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视觉信息处理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陕西省智能机器人重点实验室等9、大赛支持媒体《中国研究生》三、参赛作品范围参赛作品范围涉及机器人的新概念、新技术、新产品。围绕某个机器人领域的主题(如智能家居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助老助残服务机器人、教育服务机器人等),重点考核研究生对市场需求洞察、创新性设计和关键技术实现等能力,提升研究生教学与科研创新实践水平,促进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四、参赛对象及方式1、参赛对象正式注册的国内在校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及已获研究生入学资格的应届本科毕业生。2、参赛方式以学校为单位,个人或团队参赛,每支团队参赛队员一般不超过5人(其中第1申报人默认为参赛团队队长),指导教师一般不超过2人,可跨学科跨校组队,以队长所在单位为参赛单位。3、进入全国决赛后,不得变更项目及团队成员。4、已经在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某一项主题赛事获奖的参赛作品,不能以同一作品参评其他主题赛事的奖项。五、赛制安排按照作品的成熟度和技术特点分成仿真组、部件组和集成组。仿真组:提供机器人三维仿真分析、数字化设计、算法等方案,提出可行性分析报告;部件组:提供机器人部件的创新设计方案与样机,并进行部件功能的实际演示;集成组:提供机器人整机的创新设计报告与样机,并进行整机的实际演示。第一阶段(初赛):机器人创新概念设计阶段线上评审,每个队伍必须提交申报项目的技术方案或设计规划报告,评审专家委员会根据所上传报告进行线上初评。第二阶段(决赛):机器人设计实现阶段进入决赛的队伍,需要按照分组进行计算机动态仿真、作品展示和现场答辩,由评审专家确定作品获奖等级。六、赛程安排1、赛事通知发布时间:2020年3月28日内容:大赛官网公布第二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通知。2、大赛报名及作品提交时间:2020年6月21日截止内容:参赛项目团队须在截止日期前进行大赛注册、报名并提交初赛作品;参赛队所在单位须及时审核本单位报名人员的参赛资格。上述事宜均须通过大赛官网(https://cpipc.acge.org.cn)进行操作。3、大赛初赛时间:2020年6月22日-7月17日内容:组织专家通过网上进行初赛评审并发布决赛名单。4、大赛决赛时间:2020年8月24日-8月26日内容:入围决赛团队将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进行比赛。注:最终比赛时间将根据新冠肺炎病毒疫情防控情况和教育部有关要求进一步确定,并提前一个月通知。各项内容具体时间安排以正式通知为准。七、奖项设置本次竞赛面向参赛作品设置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具体奖项数量根据提交参赛作品的数量另行确定;面向组织单位和个人设立优秀组织奖、优秀指导教师奖及优秀工作者等奖项。奖金设置:参赛作品特等奖50000元/项(可空缺),一等奖20000元/项,二等奖10000元/项,三等奖(证书)。优秀组织奖、优秀指导教师奖及优秀工作者颁发荣誉证书。八、其他事宜大赛最终解释权归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组委会所有。1、大赛承办单位联系人:张俊峰马钰焯联系电话:029-82665737电子邮箱:zyxw@mail.xjtu.edu.cn通讯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邮编710049)2、大赛组委会秘书处联系人:哈尔滨工业大学李超0451-864164193、大赛官网:https://cpipc.acge.org.cn4、大赛官方微信名称: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微信公众号二维码)5、为方便各培养单位组织人员、指导教师以及参赛选手之间的沟通与联系,欢迎加进入QQ群交流。QQ群:1054686996(培养单位组织人员、指导教师群)QQ群:253257033(参赛选手群)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组委会2020年3月28日附件1:第二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参赛作品项目报告书参考模板附件2: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用户手册---报名注册
01
2019-08
“HRG博实杯”第一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获奖名单公示
2019年7月28日,“HRG博实杯”第一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圆满结束,参赛作品经现场展示、分组答辩及特等奖争夺三个环节的专家评审,并报大赛组委会表决通过,所有奖项均已产生,现将获奖名单予以公示。公示时间:2019年8月1日-2019年8月5日联系邮箱:cpridc@163.com特等奖获奖名单(团队名称首字笔划排序)团队名称作品名称参赛单位奖项AI&SR软体爬行机器人清华大学特等奖医工-随心而动微创手术机器人主操作手哈尔滨工业大学特等奖一等奖获奖名单(团队名称首字笔划排序)团队名称作品名称参赛单位奖项AiderSim4下肢助行外骨骼机器人仿真平台电子科技大学一等奖MechRangerTriChanger-可重构多模态全地形移动机器人国防科技大学一等奖MushroomRobot平菇采摘机器人苏州大学一等奖WHUDynamics架空输电线路跨越式智能巡检机器人武汉大学一等奖WHUROBOT小型电驱四足机器人武汉大学一等奖中南SR小组软体仿生爬行机器人中南大学一等奖六轮足-先驱者电动并联式六轮足机器人北京理工大学一等奖心如止水“深蓝钢鲨”pro海军工程大学一等奖机器人之翼并联上肢助力外骨骼机器人哈尔滨工业大学一等奖两年半博士生基于阵列肌电图像的力触觉感知灵巧假手东南大学一等奖杭电Maker刚柔耦合两轮自平衡机器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一等奖软体海贼王一种可重组的多功能人工肌肉浙江大学一等奖变形金刚之干将莫邪重生双体车蛇复合变结构机器人天津大学一等奖深海利剑“海豚plus”号智能水下机器人海军工程大学一等奖晴科智能科技智能盘点飞行器的创新应用及库位设计西安交通大学一等奖蔚蓝高压线巡检机器人哈尔滨工业大学一等奖燕大飞鹰队一种新型三自由度并联运动模拟器燕山大学一等奖二等奖获奖名单(团队名称首字笔划排序)团队名称作品名称参赛单位奖项Action艾克申机器人队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东北大学二等奖Finder基于六自由度并联机构的一站式无人机综合管理平台燕山大学二等奖ForwardWin六足球形可变形机器人电子科技大学二等奖HOME-UnderwaterSweeper水下钢结构海生物清洗机器人浙江大学二等奖iRobotCNC团队大型复杂曲面全数字式柔性磨抛单元华中科技大学二等奖MAZA_TECH基于套索传动的机械臂与灵巧手设计中国科学院大学二等奖NPU-FIREFLY仿生机械水母西北工业大学二等奖SpaceU-HEU“鱼翔”便携式AUV哈尔滨工程大学二等奖X-Power仿蛇缠绕软体执行器及其应用研究西南科技大学二等奖下肢康复机器人设计团队脑卒中下肢康复机器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二等奖大碗宽面光伏组件清扫机器人河海大学二等奖小工匠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系统广东工业大学二等奖五自由度混联机器人创新团队面向航天复合材料的五自由度混联机构加工机器人燕山大学二等奖水稻移栽创新团队水稻钵苗宽窄行移栽机械手的设计东北农业大学二等奖东风创客油气管道爬行全位置焊接机器人郑州轻工业学院二等奖东南大学康复机器人团队基于力反馈手控器的虚拟现实康复训练系统东南大学二等奖闪电麦昆电脑鼠人工智能走迷宫机器人天津大学二等奖宇航空间机构小分队绳杆式变几何桁架空间操控机器人哈尔滨工业大学二等奖苍狼极地无人机应急保障机器人太原理工大学二等奖医疗天使基于混合现实的放射性粒子植入机器人哈尔滨理工大学二等奖吴涛老师最帅面向共享遥操作移动机器人的智能实景导航技术国防科技大学二等奖鱼香肉丝融合推进模式的仿生机器魟鱼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等奖复健者联盟全周期上肢康复训练系统西安交通大学二等奖竞技机器人团队一种基于鲹科加月牙式结合背腹式推进机构的高仿生机械海豚西北工业大学二等奖海洋机器人创新团队用于海洋牧场的水下机器人华中科技大学二等奖陪伴者独居老人健康监测与远程看护机器人郑州大学二等奖深海勇士仿生鳐鱼多自由度水下机器人海军工程大学二等奖深蓝精灵基于柔性腹鳍波动推进的仿生魔鬼刀鱼西北工业大学二等奖智行管道内壁缺陷图像获取机器人西安理工大学二等奖智行智远三维场景与SSVEP融合的空间动态导航超视距脑控无人机技术西安交通大学二等奖蔬果雕花机器人蔬果雕花机器人中国计量大学二等奖麓山创意小组攀爬式桥梁斜拉索智能视觉检测机器人湖南大学二等奖三等奖获奖名单(团队名称首字笔划排序)团队名称作品名称参赛单位奖项“创新实验室”欧阳科技团队仿蝎子结构三臂井喷救援机器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三等奖“海百合”音乐机器人“海百合”扬琴音乐机器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三等奖“探索者”水下团队面向海洋探测的矢量推进水下机器人西安交通大学三等奖1902战队引入辅助控制器的闭环脑机接口系统设计与实现西安科技大学三等奖301小分队基于深度学习的微型电机多模态无损检测机器人四川大学三等奖319老刘团发动机舱软管干涉试验用工业机器人控制算法与仿真的研究同济大学三等奖504A队温差能混合驱动深海无人潜航器中南大学三等奖A2-NCHU多无人机协同目标分配算法研究南昌航空大学三等奖Acubots数字经络智能针灸机器人南京中医药大学三等奖AIrobot基于Q-learning训练机械臂抓取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三等奖AlphaRobot基于高斯混合流动模型的机器人低时延高鲁棒性抓取方法中南大学三等奖Atom—Four飞盘运动机器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二研究院三等奖D.RoboT基于力反馈去毛刺机器人西安理工大学三等奖DLUT-4MEr基于机器视觉的激光刻蚀加工机械臂智能协作加工系统大连理工大学三等奖DreamSailing全向移动家庭服务机器人西安工程大学三等奖Elf-TElf-T——高层救援变形飞行机器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等奖EPT.0基于双向柔性传动机构的3D打印仿人机械手华中科技大学三等奖exo-upperlimb上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系统电子科技大学三等奖GHOST矿山钻孔探测救援机器人西安科技大学三等奖GM超能队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智能婴儿车武汉科技大学三等奖Groot基于脉冲神经网络和多巴胺调制机制的机器人无监督条件学习算法东南大学三等奖HandinHand基于机器视觉与肌电信号的仿生机械手臂控制系统设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等奖HappyTeam智能式多用途园林维护机器人山东科技大学三等奖HelloBird微型仿生扑翼飞行机器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等奖HITHercules基于多传感器自主定位导航的物流终端产业链机器人群哈尔滨工业大学三等奖HLGZ基于人体步态数据的下肢康复机器人自适应控制中原工学院三等奖iBrainC意念驱动型脑控假手西安交通大学三等奖ikun四足仿生机器人行走步态规划与仿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三等奖ironman无人驾驶控制系统设计兰州理工大学三等奖NeverStop战队海下石油管道智能封堵机器人浙江大学三等奖NUAA火箭队磁驱式主从腹腔镜手术机器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等奖Obstacle-Hibot小型可越障擦窗机器人西北工业大学三等奖OceanExplorer银狐号—水下机器人江苏科技大学三等奖Primer大型构件精细化喷涂机器人设计与实现西安交通大学三等奖RMFSbuilder货到人机器人调度系统仿真清华大学三等奖robot520面向云服务的医疗陪护机器人华东交通大学三等奖Robot620基于形状记忆合金丝驱动的手部功能康复机器人东北林业大学三等奖SingleRobot智能捡球机器人重庆大学三等奖SnakersMATLAB—ROS环境下的蛇形机器人运动步态仿真设计华南理工大学三等奖Starlight智能语音交互机器人西安科技大学三等奖TheSHIELD水田用践踏式除草机器人华南理工大学三等奖TUF工业机器人分离式示教系统东南大学三等奖ZERO基于主动感知意识的上肢康复机器人山东大学三等奖一七战队可折叠多模式步滚移动机器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一如既往不确定环境下服务机器人SLAM建图与路径规划运动控制四川轻化工大学三等奖二龙山护卫队基于振动机理的果实自动采摘装置中北大学三等奖大匠超高层灭火救援长臂机器人西安理工大学三等奖大黄锋战队基于AHRS的探险机器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三等奖风螺旋滚动减速器吉林大学三等奖石光机器形状记忆合金水下仿生机器人设计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三等奖东风火麒麟面向危险环境的远程仿人随动机器人火箭军工程大学三等奖东龙队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靶喷除草农业机器人系统东北农业大学三等奖电子爱好者果园挖坑施肥覆土机器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三等奖电网天行者架空输电线路自动巡检机器人华北电力大学三等奖汇智队多功能助老扶残轮椅武汉科技大学三等奖弘毅小灰机四旋翼无人机半物理仿真平台长安大学三等奖地面武装机器人创新团队多用途地面武装机器人南京理工大学三等奖芝士汉堡悬挂式廊道检测机器人新疆大学三等奖再见金校长基于SSVEP的脑控机械臂的物体抓取系统上海大学三等奖西安交大EVcenter全向行驶多机协同载重机器人西安交通大学三等奖西科创想具有环境意识的无人车侦察车西安科技大学三等奖迈康尼克可调节绳驱动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设计昆明理工大学三等奖仿生小分队具有自主识别的双驱动仿生柔性黏附抓取系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等奖交大求索队多组合机器人探测预警及搜救系统大连交通大学三等奖你是我的腿变瞬心下肢柔性外骨骼机器人武汉大学三等奖佛系471基于仿生避障与追踪策略的无人机动态自主导引研究中国农业大学三等奖阿喀琉斯之臂太空猎人国防科技大学三等奖努力努力再努力面向脊柱微创手术无辐射导航的自动化超声成像装置浙江大学三等奖青大开拓者基于双目视觉的药房取药机器人系统设计青岛大学三等奖英杰晟天新型三栖机器人的设计天津理工大学三等奖奋进号小队六轮多路面自适应智能搜救机器人的系统设计与仿真湖北工业大学三等奖泊车派全方位智能泊车AGV中国海洋大学三等奖南工大001智能云端自学习坐姿纠正引导机器人南京工业大学三等奖南山区梦想老年人代步看护机器人哈尔滨工业大学三等奖南京工程机器人基于Stewart结构的六自由度自平衡平台南京工程学院三等奖南强工业机器人队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系统厦门大学三等奖树懒熊半无缆式近海环境监测水下机器人系统华中科技大学三等奖牵引机器人小组连续油管轮式牵引机器人西南石油大学三等奖咱也不敢问快节拍下不同材料零部件的机器人智能装配系统山东大学三等奖哈尔滨莫迪科技A-BOT多构型模块化快速拆装机械臂哈尔滨工业大学三等奖适者生存基于3_PRS并联机构的姿态自适应调整机器人西北工业大学三等奖胖虎工作室基于视觉的双臂协作机器人及人机交互系统设计南京理工大学三等奖豹意队具有脊柱和头尾的高速跑跳仿豹机器人北京交通大学三等奖高档菌菇精准切削机器人高档菌菇精准切削机器人中国计量大学三等奖浙理守门员一种多功能轮椅式下肢康复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浙江理工大学三等奖海底漫步新概念两栖仿生蟹哈尔滨工程大学三等奖海螺兄弟在东北队面向城市的仿生轮腿式移动机器人东南大学三等奖诺亚方舟盲人自主导读便携机器人西安理工大学三等奖梦想机器人主从式高危作业机器人哈尔滨理工大学三等奖超越极限队智能轮式康复护理机器人合肥工业大学三等奖博远413基于智能网联的楼宇物流机器人设计北方工业大学三等奖棋开得胜小型中国象棋机器人河海大学三等奖最好的我们智能城市“清道夫”陕西科技大学三等奖智创未来智能家居服务机器人MAT系统贵州大学三等奖智晟超越队无潜海底管道维修焊接机器人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三等奖智能机械联盟油气管道主动自适应机器人重庆科技学院三等奖筑梦者水上智能巡航机器人重庆大学三等奖温室秧苗智能分选移栽补栽一体机器人温室秧苗智能分选移栽补栽一体机器人江苏大学三等奖魁鳌战队永磁吸附式爬管机器人东北石油大学三等奖群星地空联动长时作业机器人西安工业大学三等奖蜘蛛侠仿生机器人基于迁移强化学习的六足机器人全地形自适应技术南京大学三等奖精密筑梦灯饰水晶吊坠自动串接机器人研制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三等奖精密操作机器人团队面向微纳操控的新型微夹持器哈尔滨工业大学三等奖翱翔者陆空两栖可变形机器人北华航天工业学院三等奖攀登至上基于压电超声的钢混结构智能检测机器人长江大学三等奖优秀组织奖获奖名单(高校首字笔划排序)参赛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天津大学中北大学中南大学东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兰州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工程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江苏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重庆大学浙江大学海军工程大学新疆大学燕山大学
05
2019-07
“HRG博实杯”第一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入围名单公示
各参赛队:“HRG博实杯”第一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初赛阶段评审工作已顺利结束,现将比赛相关情况公告如下:为保证大赛评审工作公平、公正,组委会共邀请82家单位的236位专家担任本届大赛初赛评委。在规避本单位专家评审的原则下,确保每件作品由三名以上专家进行评审。每件作品由系统随机分配3名本组专家,如果针对一件作品,三位专家评审出的分数差距较大,则引入第四位专家进行评审,将所有参评专家给出的分数取平均值后得到作品最终成绩,以确保评审结果的公平性。本次大赛共有来自220家培养单位的1311支队伍参加,其中共有1106支队伍提交了作品,经评委初评,最终共有来自96家培养单位的160支队伍入围决赛,其中创意设计组28支,软件仿真组25支,实物展示组107支。名单详见附件。公示期为2019年7月5日-7月9日17:00。欢迎广大师生对入围决赛作品进行监督,如有疑问可与本届大赛组委会秘书处联系。秘书处联系人:李超0451-86416419电子邮箱:cpridc@163.com附件:“HRG博实杯”第一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入围名单“HRG博实杯”第一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组委会2019年7月5日
09
2020-10
第二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圆满落幕
9月23日-25日,第二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落下帷幕。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69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共154支队伍进入决赛,大赛评选出3个特等奖,15个一等奖,30个二等奖,102个三等奖。从冰城至古都,共赴“新港之约”2019年7月,百余所高校齐聚美丽冰城哈尔滨,相约机器人大赛;今年,大家从冰城来到古都西安,感受中国研究生在机器人设计领域的潜力、活力与能力,观览蓬勃兴起的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大赛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邓宗全,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郑庆华,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刘波等领导和嘉宾出席大赛开幕式。此次大赛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的主题赛事之一,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指导,由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西安交通大学、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陕西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西安市科技局承办。瞄准新方向,对接国家重大需求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为回应时代、国家所需,第二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主要围绕机器人技术及其应用等各个领域,重点考核研究生对市场需求洞察、创新性设计和关键技术实现等能力。不仅服务于机器人产业生态体系建设,更有利于引导广大高校学生积极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潮流,提升研究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研究生设计能力,推动机器人科技创新发展,使机器人科技及其产品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和造福人民。以赛促创,推动机器人技术新突破大赛按照创意作品的成熟度和技术特点分成仿真组、部件组和集成组三类,涉及先进工业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助老助残服务机器人等机器人技术及其应用的多个领域。活动旨在通过比赛激发学生创新潜力。大赛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邓宗全院士指出,此次大赛是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助力提升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机器人技术需要功能综合和概念创新,更需要围绕其指标和性能实现技术突破。希望同学们以市场需求为引导,在多学科交叉中解决机器人‍作业的主导性、‍多样性和高可靠性等技术难题,创作出灵活高效的智能机器人,用技术融合与概念创新引领学科发展,提升我国机器人技术的核心竞争力。创新高地,机器人之争掀起热潮经过作品现场展示、分组答辩评审、特等奖争夺三轮激烈角逐,最终浙江理工大学的“面向铝合金结构件的五轴加工机器人机构设计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面向开放环境的变刚度柔性关节机械臂系统”、西安交通大学的“面向婴儿脑瘫的自发运动姿态估计与辅助诊断技术研究”获得特等奖,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东南大学、中南大学、苏州大学、天津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的15个作品获一等奖。决赛期间同时举办了“2020年人工智能/机器人学术高端论坛”“2020年人工智能/机器人高端专门人才招聘会”“2020年人工智能/机器人产业展览会”等活动。经过各高校积极申报,综合考虑承办大赛的工作基础和准备情况,大赛组委会决定由华中科技大学承办第三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