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事动态
27
2020-03
关于举办第二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的通知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为进一步引导广大高校学生积极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潮流,提升研究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研究生设计能力,推动机器人科技创新发展,使机器人科技及其产品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和造福人民,根据工作安排,第二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将由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市科技局承办,大赛决赛拟于2020年8月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举行。现将大赛相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大赛名称第二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二、组织单位1、指导单位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2、主办单位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3、联合主办单位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机器人专业委员会中国宇航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器人分会4、承办单位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市科技局5、大赛举办地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6、组织委员会由指导单位、主办单位、联合主办单位、主要发起单位、承办单位、技术支持单位和部分研究生培养单位共同组成7、大赛组委会秘书处哈尔滨工业大学8、技术支持单位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视觉信息处理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陕西省智能机器人重点实验室等9、大赛支持媒体《中国研究生》三、参赛作品范围参赛作品范围涉及机器人的新概念、新技术、新产品。围绕某个机器人领域的主题(如智能家居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助老助残服务机器人、教育服务机器人等),重点考核研究生对市场需求洞察、创新性设计和关键技术实现等能力,提升研究生教学与科研创新实践水平,促进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四、参赛对象及方式1、参赛对象正式注册的国内在校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及已获研究生入学资格的应届本科毕业生。2、参赛方式以学校为单位,个人或团队参赛,每支团队参赛队员一般不超过5人(其中第1申报人默认为参赛团队队长),指导教师一般不超过2人,可跨学科跨校组队,以队长所在单位为参赛单位。3、进入全国决赛后,不得变更项目及团队成员。4、已经在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某一项主题赛事获奖的参赛作品,不能以同一作品参评其他主题赛事的奖项。五、赛制安排按照作品的成熟度和技术特点分成仿真组、部件组和集成组。仿真组:提供机器人三维仿真分析、数字化设计、算法等方案,提出可行性分析报告;部件组:提供机器人部件的创新设计方案与样机,并进行部件功能的实际演示;集成组:提供机器人整机的创新设计报告与样机,并进行整机的实际演示。第一阶段(初赛):机器人创新概念设计阶段线上评审,每个队伍必须提交申报项目的技术方案或设计规划报告,评审专家委员会根据所上传报告进行线上初评。第二阶段(决赛):机器人设计实现阶段进入决赛的队伍,需要按照分组进行计算机动态仿真、作品展示和现场答辩,由评审专家确定作品获奖等级。六、赛程安排1、赛事通知发布时间:2020年3月28日内容:大赛官网公布第二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通知。2、大赛报名及作品提交时间:2020年6月21日截止内容:参赛项目团队须在截止日期前进行大赛注册、报名并提交初赛作品;参赛队所在单位须及时审核本单位报名人员的参赛资格。上述事宜均须通过大赛官网(https://cpipc.acge.org.cn)进行操作。3、大赛初赛时间:2020年6月22日-7月17日内容:组织专家通过网上进行初赛评审并发布决赛名单。4、大赛决赛时间:2020年8月24日-8月26日内容:入围决赛团队将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进行比赛。注:最终比赛时间将根据新冠肺炎病毒疫情防控情况和教育部有关要求进一步确定,并提前一个月通知。各项内容具体时间安排以正式通知为准。七、奖项设置本次竞赛面向参赛作品设置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具体奖项数量根据提交参赛作品的数量另行确定;面向组织单位和个人设立优秀组织奖、优秀指导教师奖及优秀工作者等奖项。奖金设置:参赛作品特等奖50000元/项(可空缺),一等奖20000元/项,二等奖10000元/项,三等奖(证书)。优秀组织奖、优秀指导教师奖及优秀工作者颁发荣誉证书。八、其他事宜大赛最终解释权归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组委会所有。1、大赛承办单位联系人:张俊峰马钰焯联系电话:029-82665737电子邮箱:zyxw@mail.xjtu.edu.cn通讯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邮编710049)2、大赛组委会秘书处联系人:哈尔滨工业大学李超0451-864164193、大赛官网:https://cpipc.acge.org.cn4、大赛官方微信名称: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微信公众号二维码)5、为方便各培养单位组织人员、指导教师以及参赛选手之间的沟通与联系,欢迎加进入QQ群交流。QQ群:1054686996(培养单位组织人员、指导教师群)QQ群:253257033(参赛选手群)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组委会2020年3月28日附件1:第二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参赛作品项目报告书参考模板附件2: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用户手册---报名注册
01
2019-08
“HRG博实杯”第一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获奖名单公示
2019年7月28日,“HRG博实杯”第一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圆满结束,参赛作品经现场展示、分组答辩及特等奖争夺三个环节的专家评审,并报大赛组委会表决通过,所有奖项均已产生,现将获奖名单予以公示。公示时间:2019年8月1日-2019年8月5日联系邮箱:cpridc@163.com特等奖获奖名单(团队名称首字笔划排序)团队名称作品名称参赛单位奖项AI&SR软体爬行机器人清华大学特等奖医工-随心而动微创手术机器人主操作手哈尔滨工业大学特等奖一等奖获奖名单(团队名称首字笔划排序)团队名称作品名称参赛单位奖项AiderSim4下肢助行外骨骼机器人仿真平台电子科技大学一等奖MechRangerTriChanger-可重构多模态全地形移动机器人国防科技大学一等奖MushroomRobot平菇采摘机器人苏州大学一等奖WHUDynamics架空输电线路跨越式智能巡检机器人武汉大学一等奖WHUROBOT小型电驱四足机器人武汉大学一等奖中南SR小组软体仿生爬行机器人中南大学一等奖六轮足-先驱者电动并联式六轮足机器人北京理工大学一等奖心如止水“深蓝钢鲨”pro海军工程大学一等奖机器人之翼并联上肢助力外骨骼机器人哈尔滨工业大学一等奖两年半博士生基于阵列肌电图像的力触觉感知灵巧假手东南大学一等奖杭电Maker刚柔耦合两轮自平衡机器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一等奖软体海贼王一种可重组的多功能人工肌肉浙江大学一等奖变形金刚之干将莫邪重生双体车蛇复合变结构机器人天津大学一等奖深海利剑“海豚plus”号智能水下机器人海军工程大学一等奖晴科智能科技智能盘点飞行器的创新应用及库位设计西安交通大学一等奖蔚蓝高压线巡检机器人哈尔滨工业大学一等奖燕大飞鹰队一种新型三自由度并联运动模拟器燕山大学一等奖二等奖获奖名单(团队名称首字笔划排序)团队名称作品名称参赛单位奖项Action艾克申机器人队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东北大学二等奖Finder基于六自由度并联机构的一站式无人机综合管理平台燕山大学二等奖ForwardWin六足球形可变形机器人电子科技大学二等奖HOME-UnderwaterSweeper水下钢结构海生物清洗机器人浙江大学二等奖iRobotCNC团队大型复杂曲面全数字式柔性磨抛单元华中科技大学二等奖MAZA_TECH基于套索传动的机械臂与灵巧手设计中国科学院大学二等奖NPU-FIREFLY仿生机械水母西北工业大学二等奖SpaceU-HEU“鱼翔”便携式AUV哈尔滨工程大学二等奖X-Power仿蛇缠绕软体执行器及其应用研究西南科技大学二等奖下肢康复机器人设计团队脑卒中下肢康复机器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二等奖大碗宽面光伏组件清扫机器人河海大学二等奖小工匠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系统广东工业大学二等奖五自由度混联机器人创新团队面向航天复合材料的五自由度混联机构加工机器人燕山大学二等奖水稻移栽创新团队水稻钵苗宽窄行移栽机械手的设计东北农业大学二等奖东风创客油气管道爬行全位置焊接机器人郑州轻工业学院二等奖东南大学康复机器人团队基于力反馈手控器的虚拟现实康复训练系统东南大学二等奖闪电麦昆电脑鼠人工智能走迷宫机器人天津大学二等奖宇航空间机构小分队绳杆式变几何桁架空间操控机器人哈尔滨工业大学二等奖苍狼极地无人机应急保障机器人太原理工大学二等奖医疗天使基于混合现实的放射性粒子植入机器人哈尔滨理工大学二等奖吴涛老师最帅面向共享遥操作移动机器人的智能实景导航技术国防科技大学二等奖鱼香肉丝融合推进模式的仿生机器魟鱼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等奖复健者联盟全周期上肢康复训练系统西安交通大学二等奖竞技机器人团队一种基于鲹科加月牙式结合背腹式推进机构的高仿生机械海豚西北工业大学二等奖海洋机器人创新团队用于海洋牧场的水下机器人华中科技大学二等奖陪伴者独居老人健康监测与远程看护机器人郑州大学二等奖深海勇士仿生鳐鱼多自由度水下机器人海军工程大学二等奖深蓝精灵基于柔性腹鳍波动推进的仿生魔鬼刀鱼西北工业大学二等奖智行管道内壁缺陷图像获取机器人西安理工大学二等奖智行智远三维场景与SSVEP融合的空间动态导航超视距脑控无人机技术西安交通大学二等奖蔬果雕花机器人蔬果雕花机器人中国计量大学二等奖麓山创意小组攀爬式桥梁斜拉索智能视觉检测机器人湖南大学二等奖三等奖获奖名单(团队名称首字笔划排序)团队名称作品名称参赛单位奖项“创新实验室”欧阳科技团队仿蝎子结构三臂井喷救援机器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三等奖“海百合”音乐机器人“海百合”扬琴音乐机器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三等奖“探索者”水下团队面向海洋探测的矢量推进水下机器人西安交通大学三等奖1902战队引入辅助控制器的闭环脑机接口系统设计与实现西安科技大学三等奖301小分队基于深度学习的微型电机多模态无损检测机器人四川大学三等奖319老刘团发动机舱软管干涉试验用工业机器人控制算法与仿真的研究同济大学三等奖504A队温差能混合驱动深海无人潜航器中南大学三等奖A2-NCHU多无人机协同目标分配算法研究南昌航空大学三等奖Acubots数字经络智能针灸机器人南京中医药大学三等奖AIrobot基于Q-learning训练机械臂抓取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三等奖AlphaRobot基于高斯混合流动模型的机器人低时延高鲁棒性抓取方法中南大学三等奖Atom—Four飞盘运动机器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二研究院三等奖D.RoboT基于力反馈去毛刺机器人西安理工大学三等奖DLUT-4MEr基于机器视觉的激光刻蚀加工机械臂智能协作加工系统大连理工大学三等奖DreamSailing全向移动家庭服务机器人西安工程大学三等奖Elf-TElf-T——高层救援变形飞行机器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等奖EPT.0基于双向柔性传动机构的3D打印仿人机械手华中科技大学三等奖exo-upperlimb上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系统电子科技大学三等奖GHOST矿山钻孔探测救援机器人西安科技大学三等奖GM超能队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智能婴儿车武汉科技大学三等奖Groot基于脉冲神经网络和多巴胺调制机制的机器人无监督条件学习算法东南大学三等奖HandinHand基于机器视觉与肌电信号的仿生机械手臂控制系统设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等奖HappyTeam智能式多用途园林维护机器人山东科技大学三等奖HelloBird微型仿生扑翼飞行机器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等奖HITHercules基于多传感器自主定位导航的物流终端产业链机器人群哈尔滨工业大学三等奖HLGZ基于人体步态数据的下肢康复机器人自适应控制中原工学院三等奖iBrainC意念驱动型脑控假手西安交通大学三等奖ikun四足仿生机器人行走步态规划与仿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三等奖ironman无人驾驶控制系统设计兰州理工大学三等奖NeverStop战队海下石油管道智能封堵机器人浙江大学三等奖NUAA火箭队磁驱式主从腹腔镜手术机器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等奖Obstacle-Hibot小型可越障擦窗机器人西北工业大学三等奖OceanExplorer银狐号—水下机器人江苏科技大学三等奖Primer大型构件精细化喷涂机器人设计与实现西安交通大学三等奖RMFSbuilder货到人机器人调度系统仿真清华大学三等奖robot520面向云服务的医疗陪护机器人华东交通大学三等奖Robot620基于形状记忆合金丝驱动的手部功能康复机器人东北林业大学三等奖SingleRobot智能捡球机器人重庆大学三等奖SnakersMATLAB—ROS环境下的蛇形机器人运动步态仿真设计华南理工大学三等奖Starlight智能语音交互机器人西安科技大学三等奖TheSHIELD水田用践踏式除草机器人华南理工大学三等奖TUF工业机器人分离式示教系统东南大学三等奖ZERO基于主动感知意识的上肢康复机器人山东大学三等奖一七战队可折叠多模式步滚移动机器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一如既往不确定环境下服务机器人SLAM建图与路径规划运动控制四川轻化工大学三等奖二龙山护卫队基于振动机理的果实自动采摘装置中北大学三等奖大匠超高层灭火救援长臂机器人西安理工大学三等奖大黄锋战队基于AHRS的探险机器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三等奖风螺旋滚动减速器吉林大学三等奖石光机器形状记忆合金水下仿生机器人设计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三等奖东风火麒麟面向危险环境的远程仿人随动机器人火箭军工程大学三等奖东龙队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靶喷除草农业机器人系统东北农业大学三等奖电子爱好者果园挖坑施肥覆土机器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三等奖电网天行者架空输电线路自动巡检机器人华北电力大学三等奖汇智队多功能助老扶残轮椅武汉科技大学三等奖弘毅小灰机四旋翼无人机半物理仿真平台长安大学三等奖地面武装机器人创新团队多用途地面武装机器人南京理工大学三等奖芝士汉堡悬挂式廊道检测机器人新疆大学三等奖再见金校长基于SSVEP的脑控机械臂的物体抓取系统上海大学三等奖西安交大EVcenter全向行驶多机协同载重机器人西安交通大学三等奖西科创想具有环境意识的无人车侦察车西安科技大学三等奖迈康尼克可调节绳驱动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设计昆明理工大学三等奖仿生小分队具有自主识别的双驱动仿生柔性黏附抓取系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等奖交大求索队多组合机器人探测预警及搜救系统大连交通大学三等奖你是我的腿变瞬心下肢柔性外骨骼机器人武汉大学三等奖佛系471基于仿生避障与追踪策略的无人机动态自主导引研究中国农业大学三等奖阿喀琉斯之臂太空猎人国防科技大学三等奖努力努力再努力面向脊柱微创手术无辐射导航的自动化超声成像装置浙江大学三等奖青大开拓者基于双目视觉的药房取药机器人系统设计青岛大学三等奖英杰晟天新型三栖机器人的设计天津理工大学三等奖奋进号小队六轮多路面自适应智能搜救机器人的系统设计与仿真湖北工业大学三等奖泊车派全方位智能泊车AGV中国海洋大学三等奖南工大001智能云端自学习坐姿纠正引导机器人南京工业大学三等奖南山区梦想老年人代步看护机器人哈尔滨工业大学三等奖南京工程机器人基于Stewart结构的六自由度自平衡平台南京工程学院三等奖南强工业机器人队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系统厦门大学三等奖树懒熊半无缆式近海环境监测水下机器人系统华中科技大学三等奖牵引机器人小组连续油管轮式牵引机器人西南石油大学三等奖咱也不敢问快节拍下不同材料零部件的机器人智能装配系统山东大学三等奖哈尔滨莫迪科技A-BOT多构型模块化快速拆装机械臂哈尔滨工业大学三等奖适者生存基于3_PRS并联机构的姿态自适应调整机器人西北工业大学三等奖胖虎工作室基于视觉的双臂协作机器人及人机交互系统设计南京理工大学三等奖豹意队具有脊柱和头尾的高速跑跳仿豹机器人北京交通大学三等奖高档菌菇精准切削机器人高档菌菇精准切削机器人中国计量大学三等奖浙理守门员一种多功能轮椅式下肢康复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浙江理工大学三等奖海底漫步新概念两栖仿生蟹哈尔滨工程大学三等奖海螺兄弟在东北队面向城市的仿生轮腿式移动机器人东南大学三等奖诺亚方舟盲人自主导读便携机器人西安理工大学三等奖梦想机器人主从式高危作业机器人哈尔滨理工大学三等奖超越极限队智能轮式康复护理机器人合肥工业大学三等奖博远413基于智能网联的楼宇物流机器人设计北方工业大学三等奖棋开得胜小型中国象棋机器人河海大学三等奖最好的我们智能城市“清道夫”陕西科技大学三等奖智创未来智能家居服务机器人MAT系统贵州大学三等奖智晟超越队无潜海底管道维修焊接机器人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三等奖智能机械联盟油气管道主动自适应机器人重庆科技学院三等奖筑梦者水上智能巡航机器人重庆大学三等奖温室秧苗智能分选移栽补栽一体机器人温室秧苗智能分选移栽补栽一体机器人江苏大学三等奖魁鳌战队永磁吸附式爬管机器人东北石油大学三等奖群星地空联动长时作业机器人西安工业大学三等奖蜘蛛侠仿生机器人基于迁移强化学习的六足机器人全地形自适应技术南京大学三等奖精密筑梦灯饰水晶吊坠自动串接机器人研制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三等奖精密操作机器人团队面向微纳操控的新型微夹持器哈尔滨工业大学三等奖翱翔者陆空两栖可变形机器人北华航天工业学院三等奖攀登至上基于压电超声的钢混结构智能检测机器人长江大学三等奖优秀组织奖获奖名单(高校首字笔划排序)参赛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天津大学中北大学中南大学东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兰州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工程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江苏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重庆大学浙江大学海军工程大学新疆大学燕山大学
05
2019-07
“HRG博实杯”第一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入围名单公示
各参赛队:“HRG博实杯”第一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初赛阶段评审工作已顺利结束,现将比赛相关情况公告如下:为保证大赛评审工作公平、公正,组委会共邀请82家单位的236位专家担任本届大赛初赛评委。在规避本单位专家评审的原则下,确保每件作品由三名以上专家进行评审。每件作品由系统随机分配3名本组专家,如果针对一件作品,三位专家评审出的分数差距较大,则引入第四位专家进行评审,将所有参评专家给出的分数取平均值后得到作品最终成绩,以确保评审结果的公平性。本次大赛共有来自220家培养单位的1311支队伍参加,其中共有1106支队伍提交了作品,经评委初评,最终共有来自96家培养单位的160支队伍入围决赛,其中创意设计组28支,软件仿真组25支,实物展示组107支。名单详见附件。公示期为2019年7月5日-7月9日17:00。欢迎广大师生对入围决赛作品进行监督,如有疑问可与本届大赛组委会秘书处联系。秘书处联系人:李超0451-86416419电子邮箱:cpridc@163.com附件:“HRG博实杯”第一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入围名单“HRG博实杯”第一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组委会2019年7月5日
09
2020-10
第二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圆满落幕
9月23日-25日,第二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落下帷幕。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69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共154支队伍进入决赛,大赛评选出3个特等奖,15个一等奖,30个二等奖,102个三等奖。从冰城至古都,共赴“新港之约”2019年7月,百余所高校齐聚美丽冰城哈尔滨,相约机器人大赛;今年,大家从冰城来到古都西安,感受中国研究生在机器人设计领域的潜力、活力与能力,观览蓬勃兴起的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大赛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邓宗全,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郑庆华,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刘波等领导和嘉宾出席大赛开幕式。此次大赛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的主题赛事之一,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指导,由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西安交通大学、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陕西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西安市科技局承办。瞄准新方向,对接国家重大需求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为回应时代、国家所需,第二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主要围绕机器人技术及其应用等各个领域,重点考核研究生对市场需求洞察、创新性设计和关键技术实现等能力。不仅服务于机器人产业生态体系建设,更有利于引导广大高校学生积极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潮流,提升研究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研究生设计能力,推动机器人科技创新发展,使机器人科技及其产品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和造福人民。以赛促创,推动机器人技术新突破大赛按照创意作品的成熟度和技术特点分成仿真组、部件组和集成组三类,涉及先进工业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助老助残服务机器人等机器人技术及其应用的多个领域。活动旨在通过比赛激发学生创新潜力。大赛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邓宗全院士指出,此次大赛是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助力提升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机器人技术需要功能综合和概念创新,更需要围绕其指标和性能实现技术突破。希望同学们以市场需求为引导,在多学科交叉中解决机器人‍作业的主导性、‍多样性和高可靠性等技术难题,创作出灵活高效的智能机器人,用技术融合与概念创新引领学科发展,提升我国机器人技术的核心竞争力。创新高地,机器人之争掀起热潮经过作品现场展示、分组答辩评审、特等奖争夺三轮激烈角逐,最终浙江理工大学的“面向铝合金结构件的五轴加工机器人机构设计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面向开放环境的变刚度柔性关节机械臂系统”、西安交通大学的“面向婴儿脑瘫的自发运动姿态估计与辅助诊断技术研究”获得特等奖,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东南大学、中南大学、苏州大学、天津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的15个作品获一等奖。决赛期间同时举办了“2020年人工智能/机器人学术高端论坛”“2020年人工智能/机器人高端专门人才招聘会”“2020年人工智能/机器人产业展览会”等活动。经过各高校积极申报,综合考虑承办大赛的工作基础和准备情况,大赛组委会决定由华中科技大学承办第三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
13
2019-04
“HRG博实杯”第一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通知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和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发布的《关于举办2019年“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的通知》(学位中心〔2019〕15号),进一步引导广大高校学生积极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潮流,提升研究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研究生设计能力,推动机器人科技创新发展,使机器人科技及其产品更好地为推动经济发展、造福人民服务,现举办第一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现将大赛有关情况通知如下:一、大赛名称“HRG博实杯”第一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二、组织单位1、大赛主办单位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2、联合主办单位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机器人专业委员会中国宇航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器人分会3、技术支持单位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4、组织委员会由主办单位、联合主办单位、主要发起单位、技术支持单位和部分研究生培养单位共同组成5、组织委员会秘书处及首届大赛承办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6、赞助单位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哈尔滨博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三、大赛主题与参赛作品本届大赛主题为:迈向机器人智能时代参赛作品可以涉及机器人技术及其应用的各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先进工业机器人、可穿戴机器人、医疗机器人、智能家居机器人、助老助残服务机器人、教育服务机器人、救援机器人、农业机器人、空间与水下机器人、仿生机器人、生物与微纳机器人、软体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群体机器人等。设计内容形式包括但不限于:设计稿、3D模型、仿真软件、机器人算法、实物等。大赛作品三个类别:创意设计组、软件仿真组和实物展示组。1、创意设计组:机器人新概念、新结构、新外观等;2、软件仿真组:建模分析、软件仿真、机器人算法等;3、实物展示组:机器人实物等(侧重实物的功能性、完成度、使用效果)。四、参赛对象及方式1、参赛对象:中国大陆在校研究生或已取得研究生推免资格的大四本科学生,也吸纳港澳台地区和国外研究生参赛。参赛选手所在研究生培养单位负责审核报名参赛资格。大赛组委会秘书处单位具有对参赛人员资格进行抽查的权利。2、参赛方式:大赛以团队形式参加,参赛队伍包括参赛队员和指导教师,每支团队参赛队员一般不超过5人(其中第1申报人默认为参赛团队队长),指导教师一般不超过2人,可跨学科跨校组队,以队长所在单位为参赛单位,大赛承办单位为进入决赛团队提供决赛期间每队不多于三人的学生食宿。五、赛制安排与评审办法第一阶段(初赛):线上评审,每个队伍必须提交申报项目的技术方案或设计规划报告,评审专家委员会根据所上传报告进行线上初评。第二阶段(决赛):项目展示+现场答辩,每个队伍按类别呈现形式如下:1、创意设计组:设计报告+PPT2、软件仿真组:设计报告+PPT+仿真展示3、实物展示组:设计报告+PPT+实物展示1、赛题发布时间:2019年4月上旬内容:大赛官网和微信公众号公布首届大赛参赛方式、报名须知、作品要求、奖项设置等详细信息。2、大赛报名时间:2019年5月15日内容:参赛团队在该日期前在大赛官网进行注册报名。3、大赛初赛时间:2019年6月10日截止提交初赛作品内容:参赛项目团队须在截止日期前提交初赛作品,进行大赛初赛评审。2019年6月30日大赛执行委员会公布进入决赛团队名单。4、大赛决赛内容:进入决赛团队将由大赛组委会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评估,入围决赛的团队将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进行比赛。七、奖项设置本次竞赛将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若干,此外设有优秀组织奖以及优秀指导教师奖等奖项。由全国大赛组委会向获奖团队或个人颁发证书和奖金。特等奖50000元(1-2支队伍)一等奖20000元(进入决赛队伍10%)二等奖10000元(进入决赛队伍20%)三等奖证书(其余进入决赛队伍)优秀组织奖(若干)优秀指导教师奖(若干)八、联系方式1、联系人:李超2、联系方式:0451-864164193、电子邮箱:cpridc@163.com4、通讯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92号机械楼1023室5、邮编:1500016、大赛官网:https://cpipc.acge.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