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事动态
29
2024-05
“畅行天地,逐梦未来” 第十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参赛邀请函
“畅行天地,逐梦未来”第十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参赛邀请函各研究生培养单位:根据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工作安排,现将“畅行天地,逐梦未来”第十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赛事简介“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是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和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中国宇航学会、中国航空学会联合主办。大赛以“创新改变未来”为理念,围绕飞行器技术创新,旨在通过竞赛和激励的方式,提高广大研究生在航空航天领域科研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为业界发掘培养复合型、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本届大赛由北京理工大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飞行汽车分会、广东院士联合会联合承办。二、参赛对象参赛对象为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在读研究生、已获得研究生录取资格的本科生、研究生毕业一年以内的高等院校及科研单位的在职人员,特此鼓励企业在职人员积极参与企业赛道报名,参赛资格可放宽至研究生毕业5年以内。鼓励以团队形式参赛,各参赛队每队最多不超过5人,允许跨单位组队。三、主题、赛题及作品提交(一)主题“畅行天地,逐梦未来”(二)赛题1.常规赛道1.1航空飞行器总体及分系统设计各类在大气层内飞行的航空飞行器总体设计,及其新构型、新布局、新材料、新结构、新动力、新载荷、新控制等分系统设计。1.2航天飞行器总体及分系统设计各类天地往返飞行或在轨道空间运行的航天飞行器总体设计和任务设计,及其新构型、新材料、新动力、新载荷等分系统设计。1.3飞行汽车与低空飞行装备专题针对城市空中交通与中短途通勤、空中物流运输、应急救援、旅游观光、探测巡检、农业植保等典型场景设计不同构型或组合方式的飞行汽车与低空飞行装备(包括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给出构型与总体设计、陆空模态切换、气动性能、能源系统、动力推进、自主行驶等核心技术方案,促进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设计高紧凑城市空间低空飞行器设计,针对城市低空空中交通、作业等需求,设计可在狭窄街巷进行机动飞行的低空飞行器,飞行器适应城市近地复杂空地环境,可避让城市建筑与地物,具有一定的防异物卷入或防轻微碰撞能力。1.4飞行器先进空天动力专题各类航空、航天飞行器、跨域飞行器、跨介质飞行器先进空天动力系统,包括但不限于新型航空燃气涡轮动力系统、冲压动力系统、爆震动力系统、组合动力系统、固体、液体动力系统、电推进等新能源动力系统的系统设计以及动力系统先进制造与智能制造技术、智能装配技术、新材料及工艺装备技术等。1.5新能源飞行器技术专题面向绿色能源飞行器长航时、大载荷、高能效的技术需求,开展应用太阳能、氢能、激光传能、微波传能,以及先进双高型储能电池等新型能源的飞行器总体设计技术、混合能源动力技术,以及能源管理技术等研究,完成技术方案设计论证或原理样机设计。1.6空天跨域飞行器专题面向全球极速达到、高效航天运输等典型场景,提出支持宽速域、大空域高效可靠飞行的新型空天跨域飞行器概念与应用模式,完成飞行器系统总体方案以及气动、动力、结构机构、热防护、导航制导以及决策控制等分系统方案论证与设计。1.7空水跨介质飞行器专题面向临近水面安全飞行、跨介质探测巡检作业等典型场景,提出支持多次出入水的新型空水跨介质飞行器概念与应用模式,设计飞行器总体方案以及气水动、动力、材料、结构机构、跨介质通信以及导航制导控制等分系统方案。1.8深空探测器设计专题面向月球与行星探测环绕伴飞、着陆附着、表面移动作业等应用场景,提出低成本、小尺寸、多用途的深空探测器概念与应用模式,开展轨道器与着陆/巡视器总体设计及其能源、信息、采样、载荷等分系统设计。1.9飞行器集群智能任务协同专题面向无人机集群协同、卫星集群协同、跨域/跨介质集群协同、有人无人集群协同等未来应用场景,完成协同方案、协同感知、多目标视觉跟踪、导航定位、任务决策、任务分配、航迹/轨迹规划、协同制导控制以及任务效能评估等技术方案设计。1.10微小卫星态势感知技术专题面向空间未知目标检测与轨道锁定、高速低空目标识别、复杂目标形貌反演等典型场景,提出支持广域、多类目标高效检测识别的新型微小卫星概念与应用模式,完成自主发现、快速检测、轨道确定、形貌反演、分类判别以及数据处理等技术方案设计。2.企业赛道2.1红旗飞行汽车构型创意和系统安全技术解决方案设计融入红旗系列轿车元素,考虑应用场景和能源、动力系统约束,开展飞行汽车构型创意设计,兼具飞行和陆地行驶的功能。聚焦系统安全和应用场景安全,开展解决方案设计。2.2新能源飞行汽车与航空器动力系统创新设计针对飞行汽车、新型航空器需求设计新能源飞行汽车与航空器动力系统,包括燃机发电机组、氢能源动力、燃料电池、高能量密度功率密度电池等。2.3高适应性智能安全eVTOL载人飞行器面向未来应用场景,提出高适应性智能安全eVTOL载人飞行器概念和实施方案,论证可分离结构系统、高效动力形式、多模态飞行模式、智能安全控制策略和低空经济服务保障方案。3.挑战赛道3.1飞行器和地面车辆线路协同巡检本赛道以飞行器和地面车辆线路(如包括地面和空中设施和线路的电力输电线路、高架桥交通线路、线下管廊线路等)协同巡检为应用背景,进行飞行器和地面车辆自主控制系统开发,通过飞行器自主起飞、飞行器/车辆自主巡检、飞行器/车辆协同路径规划及避障、飞行器定位降落等任务,实现协同巡检任务。本赛道不设初赛,决赛期间为一轮制比赛,比赛过程不能中断。3.2天基光学观测星座轨道设计与优化在近地空间碎片数量攀升、碰撞风险频发的严峻形势下,加强对空间碎片环境的态势感知能力,对保障在轨资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天基光学观测不受大气辉光干扰,是对小尺寸、低反照率暗弱空间碎片的理想观测方式;同时,通过星座协同观测可进一步提升碎片环境的全球感知能力。然而,天基光学观测星座设计变量繁多、观测几何约束多样、覆盖性能评估复杂,导致其轨道设计和优化困难。在此背景下,设置面向“天基光学观测星座轨道设计和优化”的挑战赛道赛题,服务我国未来天基光学观测星座的工程部署和实施。本赛道不设初赛,将在决赛前30天发布详细赛题,包括动力学环境、观测目标分布、星座设计约束、观测几何约束、观测得分方式、结果提交格式等。参赛团队可动用任意资源解题,解题期限为30天。竞赛期间,参赛团队可多次提交设计结果,承办方负责对提交的设计结果进行校验,并反馈校验结果和得分。根据各团队提交的最高得分,实时公布当前排名,并根据竞赛截止时刻的比赛排名情况确定获奖队伍。3.3无人战斗机智能协同决策智能博弈代表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方向与核心基础,其中,智能空战技术是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亟需。该任务以智能协同空战为背景,无人战斗机要在有限的态势感知约束下进行自主决策。参赛队需要赛方提供的虚拟环境中进行2对2空战,针对要地空域展开争夺。比赛以某型无人战斗机为虚拟空战平台,装备有虚拟机载雷达、虚拟近距空空导弹和虚拟航炮。每支参赛队自行设计智能空战的机载计算方案,将包含智能决策算法的嵌入式计算机通过USB接口与仿真服务器相连。每个嵌入式计算机的智能算法控制一架飞机:接收服务器提供的信息,同时向虚拟环境发送飞机、雷达和武器的操控指令。本赛道不设初赛,在决赛期间进行,采取单循环制对抗赛,即任意两支参赛队伍都有且仅有一次对抗,由总赢率进行排名,总赢率相同时,根据胜负关系确定排名。4.国际赛道:未来新概念空天飞行器设计探索面向未来应用的航空与航天飞行器总体设计方案,以及新构型、新布局、新能源、新动力、新结构、新材料等分系统设计方案。旨在通过创新设计,论证未来新概念空天飞行器,以为人类畅游天空、探索宇宙,甚至深空旅行提供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案。(三)作品提交(国际赛道另行通知)作品分为创意类和实物类作品。每支报名团队必须在2024年9月5日前提交项目报告书,报告书包括方案创新点,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势,具体方案描述等内容。参赛作品通过大赛网站提交项目报告书。项目报告书为比赛最终评比材料。设计方案、数字模型、动画、视频、研究报告等可作为附件一并提交。如作品包含实物模型,在初赛时提供视频材料,决赛时进行实物展示或视频演示。大赛不接受涉密作品和存在知识产权纠纷的作品参赛,如出现涉密或涉知识产权纠纷作品,由参赛选手承担相应责任。四、大赛安排(一)国内赛事大赛分为初赛与决赛,初赛采用网上评审形式,决赛采用现场答辩和实物展示等形式(挑战赛道不设初赛)。1.2024年5月28日:发布大赛通知。2.2024年5月29日-9月5日:网上参赛报名、资格审核与初赛作品提交。参赛团队队长所在单位需对本单位参赛队伍进行资格审核。所有参赛团队须在9月5日前完成初赛作品提交。参赛队注册、报名、参赛队所在单位审核及初赛参赛作品提交截止到9月5日22:00,通过官方网站进行,网址为:https://cpipc.acge.org.cn/cw/hp/3。3.2024年9月6日-10月7日:大赛初赛作品评审,组织专家网上进行初赛作品评审。4.2024年10月8日-10月31日:公布大赛决赛入围名单。5.2024年11月:在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举行现场决赛。(二)国际赛事国际赛道具体安排另行通知。五、奖项设置本届大赛面向参赛作品设置一等奖(前3名为冠军、亚军、季军奖)、二等奖、三等奖,面向组织单位评选“优秀组织单位”。奖金设置:冠军50000元/项,亚军40000元/项,季军30000元/项,一等奖10000元/项,二等奖3000元/项,三等奖可获得荣誉证书。奖项数量:根据提交参赛作品的数量另行确定。六、其他事宜作品提交要求、申诉仲裁、纪律处罚、知识产权与保密、大赛时间安排等其他相关事宜详见《“畅行天地逐梦未来”第十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指南》(附件2)。大赛最终解释权归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组委会所有。本届大赛后续相关事宜敬请关注大赛官方网站及微信公众号。1.大赛官网:https://cpipc.acge.org.cn/cw/hp/32.大赛邮箱:grd@bit.edu.cn3.大赛微信号二维码: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大赛官微4.问题咨询与交流:为方便各培养单位组织人员、指导教师以及参赛选手之间的沟通与联系,欢迎扫码进入QQ群。各单位组织教师QQ群:参赛队队长交流QQ群:5.第十届大赛工作人员及联系方式:承办单位联系人:肖文英010-68914502(总体协调)王曼丽0755-89896202(决赛竞赛组织)何洪文010-68915135(专家评审)方浩然18810570873(1.1、1.2、1.4-1.10、2.3、3.2、3.3等赛题的报名、作品提交)张雨甜15201619185(1.3、1.4、2.1、2.2、3.1等赛题的报名、作品提交)李金阳18682266763(国际赛道报名、作品提交)农钰婷15521431489(媒体宣传)秘书处联系人:刘澈梁星丹029-88460213(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组委会2024年5月28日附件1:第十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参赛邀请函附件2:第十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指南附件3:第十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参赛作品项目报告书参考模板附件4: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用户手册
30
2023-10
关于"新动航空杯"第九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奖金及优秀指导教师证书发放的说明
各参赛队:"新动航空杯"第九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奖金已发放完成,原则上奖金拨付至队长预留的银行卡中,或申请变更收款人的卡中,优秀指导教师证书为电子版详见网盘链接https://pan.baidu.com/s/1IRdj-WUYv0oulEPqi1nhkg?pwd=vvnc(提取码vvnc),如有其它问题,请致电024-89273727。
05
2023-09
关于核对“新动航空杯”第九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获奖信息的通知
各参赛代表队:“新动航空杯”第九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已顺利闭幕,为了保障获奖证书发放的顺利进行,请各参赛队进一步核对获奖证书、银行卡号、邮寄地址等信息,具体要求如下:1.参赛队员信息:按大赛组委会要求,参赛队员、指导教师不能进行人员的变更与增减,但参赛队员在队长不变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排序的变更。2.邮寄地址:如涉及同一所学校多个参赛队获奖,建议写一个邮寄地址,便于统计与发放。3.银行卡信息:原则上奖金汇入队长本人银行卡内,以竞赛官方登记信息为准,如需变更卡号,请在邮件中说明,此外,请不要填写信用卡信息。4.优秀组织单位奖:优秀组织单位奖将根据参赛人数、获奖情况等客观情况确定,原则上不能进行更改和增减,如需邮寄请一并说明。请各参赛队于9月7日前将最终确定的获奖证书信息、银行卡号、证书邮寄地址及相关更改说明一并发送至Sau_qrh@126.com信箱中,逾期将视为获奖信息没有变化,将以竞赛系统内信息为准,邮件名以“序号+队名+队长姓名”命名。联系人:孙瑞联系电话:15942312391。
25
2023-08
“新动航空杯”第九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决赛结果公示
各参赛单位、参赛队:“新动航空杯”第九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已于2023年8月20日至24日在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圆满结束。参赛作品经过线下专家评审、专委会评议,并报大赛组委会表决通过,共评出冠亚季军各1项、一等奖11项、二等奖40项、三等奖83项、优秀组织单位24个,现将获奖名单予以公示(见附件)。如有异议,请通过邮件或书面形式实名向大赛组委会秘书处反映。公示时间:2023年8月25日-2023年8月28日联系邮箱:yjs@email.sau.edu.cn附件:“新动航空杯”第九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决赛获奖名单公示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组委会2023年8月25日附件:“新动航空杯”第九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决赛获奖名单
05
2023-08
关于举办“新动航空杯”第九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的通知
大赛决赛各参赛单位、参赛队:根据“新动航空杯”第九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决赛(以下简称“决赛”)实施计划,全国总决赛将于2023年8月20日至24日举办。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比赛总体要求1.比赛模式常规赛道和企业赛道决赛采用“PPT汇报+专家质询”的方式,可根据作品情况增加视频和实物展示环节(计入答辩时间)。每个作品PPT汇报10分钟,专家提问及答辩5分钟。汇报环节由一名队员进行汇报;汇报结束后,由专家提问,选手回答。视当天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安排室外实物飞行演示,每个作品的演示时间不超过5分钟。专家根据汇报和答辩情况打分。挑战赛道需要参赛队伍到场地实飞,其中准备阶段不超过10分钟,任务阶段即正式比赛限时10分钟,评委根据现场飞行及地面站情况综合评分。2.参赛人员进入决赛的常规赛道、企业赛道队伍每队派1-2名代表参赛,挑战赛队伍每队派1-3名代表参赛,每队最多派1名指导教师参赛,参赛人员必须来自于报名系统提交的团队成员。二、决赛时间、地点及日程安排1.时间:2023年8月20日-24日2.地点:沈阳航空航天大学3.决赛日程安排:具体安排以现场报到领取的《决赛指南》为准三、报到与离会1.报到时间:(1)挑战赛报到时间为8月20日09:00-18:00(2)常规、企业赛道报到时间为8月22日09:00-18:002.离会时间:8月24日下午3.报到地点:参赛师生: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蓝天剧场4.交通安排: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于8月20日和8月22日在沈阳北站、沈阳站、沈阳桃仙机场安排车辆接站;于8月24日14:00时开始,分批次安排车辆赴以上各车站(机场)送站。具体安排以现场报到领取的《决赛指南》为准。5.食宿安排:参赛学生食宿由承办单位统一保障;指导教师住宿推荐酒店信息见附件1:《参赛确认函》,入住可享受协议价,费用由指导教师自理,提供工作用餐;参赛师生交通费自理。具体安排以现场报到领取的《决赛指南》为准。四、报名信息提交1.决赛参赛确认函请各参赛队将填写好的《参赛确认函》(附件1)以“附件1+作品序号+作品名称”命名文件及邮件主题(作品序号为初评结果公示的序号),于8月6日17时前发送至邮箱sau_qrh@126.com,未按时反馈确认函者,将视同其放弃决赛资格。(挑战赛只需报送此材料即可)2.作品征集确认函、决赛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为扩大大赛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经第九届大赛执委会研究决定,大赛执委会将以各作品的展示设计图为基础,编辑并印制《决赛作品集》,请各参赛队将手写签字后的《作品征集确认函》、《决赛知识产权免责声明》(附件2)扫描成PDF格式,以“附件2+作品序号+作品名称”命名文件及邮件主题,于8月10日17时前发送至邮箱sau_zzh@126.com,未按时反馈者,将视同其放弃决赛资格。3.作品展示设计图为更好的展示作品风貌,各队需按设计模板(附件3),将作品图以“附件3+作品序号+作品名称”命名文件及邮件主题,于8月10日17时前发送至邮箱sau_zst@126.com。4.作品报告书请各参赛队严格按照模板填写报告书(附件4),并自行打印5份,于比赛当天携带至参赛现场,供评委专家审阅。5.汇报PPT请各参赛队制作汇报PPT,内容不得体现任何参赛队伍、指导教师及培养单位实名信息,否则视为作弊。将汇报PPT以“汇报PPT+作品序号+作品名称”命名,于8月15日17时前发送至邮箱sau_ppt@126.com,PPT提交后不接受任何修改和替换!6.获奖展示PPT请各参赛队制作展示PPT,PPT共2页,首页为参赛名、参赛队名和所属院校,次页简介参赛作品(图片+200字创新点)。以“获奖展示PPT+作品序号+作品名称”命名文件及邮件主题,于8月15日17时前将展示PPT发送至邮箱sau_ppt@126.com。大赛承办单位将根据获奖情况,在颁奖典礼上播放展示PPT。PPT提交后不接受任何修改和替换!7.作品视频请各参赛队制作一段能够展示本队参赛情况的视频,要求:①时长1-2分钟;②视频格式为mp4;③作品名称、团队名称、院校名称须在视频开始时以文字形式出现。请将视频及邮件标题以“视频+作品序号+作品名称”命名;于8月15日17时前将视频发送到邮箱sau_zpsp@126.com。大赛承办单位将根据获奖情况,在颁奖典礼上播放视频。视频提交后不接受任何修改和替换!五.答辩纪律1.请携带本人身份证件以备查验,同时保持本人手机畅通,方便工作人员及时联络;2.答辩过程禁止录音、录像和录屏,禁止将相关信息泄露或公布;3.答辩全程只允许参赛队员在答辩房间,其它队伍请在等候区等待,无关人员禁止进入答辩场地;以上若有违反,视同作弊,当即取消参赛成绩并通报所在研究生培养单位。六、比赛注意事项1.其它未尽事宜及相关通知将通过大赛官网https://cpipc.acge.org.cn发布,请各参赛队及时关注。2.为方便统计工作,比赛提交材料、邮件主题及提交邮箱地址均有严格格式、时间要求。请各参赛队在发送材料时仔细核对,因未按照格式提交材料而产生的问题由参赛队承担。3.为方便交流沟通,请决赛常规赛道及企业赛道队长、挑战赛道队长分别加入决赛微信群。周思雨13898654801(总体协调)张勇18704049846(竞赛组织)王共冬13940264269(高峰论坛)王志18040039619(常规及企业赛道)王志18040039619(挑战赛道)王共冬13940264269(专家评委)赵文强18729777160(材料汇总)大赛组委会秘书处联系人:牛茂贵15829557071梁星丹156903515464.本通知由“新动航空杯”第九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执委会负责解释。“新动航空杯”第九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执委会2023年8月5日附件
02
2023-08
关于“新动航空杯”第九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决赛拟入围名单的公示
按照《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管理办法》及评审规则等相关要求,“新动航空杯”第九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初赛已顺利结束。现将初赛阶段评审工作相关情况公告如下:为保证大赛评审工作公平、公正、公开,组委会共邀请40家单位的146位专家担任本届大赛初赛评委。评审过程中已经回避本单位专家评审,同时避免每件作品由3位以上同单位专家评审,以及避免1位专家评选5件以上同单位作品的情况。每件作品由系统随机分配5名本组专家,去掉最高分及最低分后平均得到作品最终成绩。本届大赛报名664支队伍,提交有效作品430个,其中挑战赛道23个作品不参与初赛评审。其余407支队伍中,共有来自31家培养单位的121支队伍入围决赛,其中常规赛道102支,企业赛道19支,现将拟入围名单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2023年8月3日至8月5日。如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内以实名方式向大赛秘书处或承办方反映,逾期及匿名反映不予受理。秘书处联系人:梁星丹15690351546承办方联系人:张勇18704049846电子邮箱:yjs@email.sau.edu.cn“新动航空杯”第九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执委会2023年8月2日附件:“新动航空杯”第九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拟入围名单
01
2023-08
“新动航空杯”第九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挑战赛指南修订说明
具体内容详见附件https://cpipc.acge.org.cn/sysFile/downFile.do?fileId=2f430538b4a64c048881b783eff3fe7d
18
2023-07
“新动航空杯”第九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挑战赛一问一答
本赛道的目的是为了锻炼和培养参赛选手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对无人机未来需要的前沿视觉算法的整合落地能力,违背该目的,投机取巧的方法将会获得较低分数,由于咨询该赛道的同学较多,竞赛执委会将普遍问题和共性问题进行了汇总,用问答的形式广而告之,希望参赛选手有所准备。问:跟踪目标与干扰目标是否有明显特征区别?答:没有,参赛队伍需要识别出所有人物,然后由评委在现场随机指定一个作为目标人物,则其他人物就自动变成干扰目标问:飞控是否可是使用大疆飞控或其他开源及商用飞控?答:可以问:无人机机架等硬件设备是否可以购买市面上已有的设备答:可以问:地面站软件部分是否可以基于开源地面站软件如(QGC)等进行二次开发答:可以,但是在实现同样功能的情况下,全自主开发的地面站软件会获得更高的分数问:目标跟踪等算法是否可以使用开源算法答:可以,但是禁止使用如阿木实验室提供的开源算法平台(Prometheus)等问:定点巡航和目标追踪先后顺序还是定点巡航中进行跟踪(目标追踪如何进行)答:可以分开,但是巡航中进行跟踪可获得更高分数问:无人机能否机载GPS答:可以问:巡检过程中有障碍吗(需要避障吗)答:巡检过程中不需要避障问:跟踪目标一个还是多个答:跟踪目标是1个问:干扰目标是否也会动答:干扰目标也会动,可能会遮挡被跟踪目标问:是否提前公开追踪目标(某个具体的东西或者人)如何区分追踪目标和干扰目标(二者是同一类东西吗),会提前给追踪目标的信息吗答:跟踪目标是场内工作人员(比赛时临时指定)问:跟踪和巡检路线是否一样答:跟踪过程中,被跟踪目标不一定会沿着巡检路线走,跟踪结束后继续按初始路径巡检问:追踪的评分标准答:根据是否跟踪丢失、跟踪效果给分问:无人机循迹的时候是给出轨迹的全局位置还是给出循迹轨迹的有色线条让无人机来确定循迹路线答:巡检轨迹是不规则多边形,举一个例子,比如比赛场地是一个操场中的足球场,巡检路线为矩形足球场,地面站中地图应该可以显示这个足球场,在地面站上指定巡检路线后,无人机按巡检路线飞行(可以根据地图上指定的点转换成GPS坐标或其他形式实现巡检功能,但不可以预先通过RTK等设备测量),问:关于地面站指点问题,是否有工作人员帮助操作在地面站上指点答:工作人员不会帮助选手操作地面站。问:每组选手的巡航路线是否相同答:相同问:比赛场地在室内还是室外答:室外问:比赛官方是否提供的无人机定位系统答:不提供定位系统,无人机上需要自己搭载定位系统,如GPS问:比赛中障碍物的类型有哪些?答:空中巡检没有障碍,无人机不需要避障动作,参赛队伍需要识别出所有人物,评委是现场指定的人物,和干扰人物没有特别的区分问:跟踪的目标人实在开始比赛之前(无人机未起飞之前)进行框选还是在巡检飞行过程中框选?答:巡检过程中问:“跟踪结束后继续按初始路径巡检”什么情况是跟踪结束(目标任人物偏离巡检路线吗)?答:由评委现场给出指令,结束跟踪任务,则无人机继续按初始路径完成后续的巡检问:巡检过程中框选目标是手动的吗?答:不是,是程序自动框选的,得到目标编号,然后由评委现场制定跟踪编号的人员
16
2023-07
“新动航空杯”第九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专家网上初赛评审操作手册-2023
请专家特别注意,初评时间:7月17日-7月22日23时59分(网上评审)。联系电话:西北工业大学梁星丹15690351546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张勇187040498461、登录系统请采用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者谷歌浏览器访问系统,进入系统后点击右上角的登录按钮在弹出的界面输入登录账号和密码点击登录完成登录操作,具体操作如下图:图登录界面2完善个人信息首次登录系统后,专家需完善个人信息,完善个人信息页面如下图所示。其中【开户银行】必须填写到支行,否则将无法发放评审费。图专家完善个人信息3评审管理3.1我的评审任务点击【我的评审任务】可查看分配给自己的评审任务,如下图所示。图我的评审任务点击【录入评阅结果】,可查看作品并录入评分和意见,如下图所示。图录入评阅结果点击标号1处,可展开赛题信息。点击标号2处的作品文件名称,可下载作品文件。标号3处,可对作品进行打分。点击【暂存】,可暂存评阅结果信息。暂存后,可对结果再进行修改。点击【提交】,可提交该作品的评阅结果。提交后,不可再进行修改。3.2评审历史点击【评审历史】,可查看自己的评审历史,如下图所示。点击【查看评阅结果】,可查看自己对作品的评分及评审意见。图评审历史4用户中心4.1修改个人信息点击【修改个人信息】,专家可修改自己的个人信息,如下图所示。其中【开户银行】必须填写到支行,否则将无法发放评审费。图修改个人信息4.2个人密码修改点击【个人密码修改】可修改自己的登录密码,如下图所示。图个人密码修改
10
2023-05
“新动航空杯”第九届中国研究生未来 飞行器创新大赛参赛邀请函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根据“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工作安排,现将“新动航空杯”第九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赛事简介“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是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和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中国航天基金会、中国宇航学会、中国航空学会联合主办。大赛以“创新改变未来”为理念,围绕飞行器技术创新,着力增强广大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和发掘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本届大赛由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与青岛新动航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承办。二、参赛对象参赛对象为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在读研究生、已获得研究生录取资格的本科生、研究生毕业一年以内的高等院校及科研单位的在职人员,特此鼓励企业在职人员积极参与企业赛道报名,参赛资格可放宽至研究生毕业5年以内。鼓励以团队形式参赛,各参赛队每队最多不超过5人,允许跨单位组队。三、主题、赛题及作品提交(一)主题“叩问苍穹,逐梦星辰”(二)赛题1.常规赛道1.1航空飞行器总体及分系统设计各类在大气层内飞行的航空飞行器总体设计及其新材料、新结构、新动力、新载荷等分系统设计。包括各类使用氢能、电能、可持续航空燃料的新能源航空飞行器的总体设计及其新型气动布局、新动力、新结构、新材料等分系统设计。1.2航天飞行器总体及分系统设计各类在空间轨道运行的航天飞行器总体设计及其新材料、新结构、新动力、新载荷等分系统设计。1.3变体飞行器设计专题。各类在大气层内飞行、临近空间飞行、跨介质飞行的变体飞行器总体设计及其新材料、新结构、新动力、新载荷、新型制导/控制系统等分系统设计。1.4飞行器先进推进系统专题各类航空、航天飞行器先进推进系统,包括但不限于新能源动力推进系统、新型航空燃气涡轮推进系统、固液体推进系统、爆震推进系统等的系统设计以及推进系统先进制造与智能制造技术、智能装配技术、新材料及工艺装备技术等。1.5飞行器集群智能协同任务规划设计专题各类飞行器针对不同任务背景,通过单机或协作的方式完成任务决策、任务规划、综合评估等方面内容。1.6新一代智能飞行器设计专题各类在空间轨道运行、临近空间飞行、天地往返飞行、大气层内飞行、跨介质飞行的智能飞行器总体设计及多信息融合、智能决策、自适应制导/导航/控制、智能协同等分系统设计。2.企业赛道2.1多驱动模式融合的多栖无人飞行器设计设计一种多驱动方式的多栖无人飞行器,整机可以在水上、陆上、空中两种或三种介质通行,提出飞行器总体优化设计方案及分系统方案,重点突出多驱动模式融合控制策略及功能模块设计,需具有一定应用转化价值,完成相关仿真或模拟或实物验证。2.2抛射式可折叠小型无人机设计针对场景限制、空间限制等问题,设计一种便于携带和安装,可通过人工或机械抛射快速起飞的可折叠小型无人机。重点介绍抛射和可折叠的机翼或支架设计、飞行控制算法设计和机体结构优化设计,确保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可靠性,需具有一定应用转化价值,完成相关的仿真和实验验证或实物验证。2.3船载无人机稳定收放结构与控制技术面向高海况船舶平台应用场景,设计可供船舶搭载配套的旋翼无人机总体方案,重点突出旋翼无人机在高海况情况下的移动舰船的平台上的起降回收固定装置设计和控制策略,完成相关仿真或模拟或实物验证。2.4创新型消防无人机设计面向城市超高层建筑火灾灭火和被困人员救援场景,设计一种具有高载重能力、高可靠性、高灭火效率和救援效率、适应城市密集建筑场景使用的创新型无人机方案,并完成总体方案与动力、结构、控制等分系统的方案概念设计与仿真,或实物验证。2.5创新构型单人飞行器设计面向大型自然灾害救援现场、复杂地形地貌搜救等场景,设计一种具备轻量化、可穿戴或便携的创新构型单人飞行器方案,并完成总体方案与动力、结构等分系统的方案概念设计与仿真。3.挑战赛道室外复杂环境下无人机巡检与跟踪以室外复杂环境下无人机巡检为任务背景,进行无人机自主控制系统设计与开发,通过自主起降、固定线路巡航、目标识别、目标追踪等任务,实现无人机巡检过程中对特定目标的精准识别、持续跟踪和定位,并尽可能获得最多任务分数,具体要求详见《“新动航空杯”第九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指南》。(三)作品提交作品分为创意类和实物类作品。每支报名团队必须在2023年7月15日前提交项目报告书,报告书包括方案创新点,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势,具体方案描述等内容。参赛作品通过大赛网站提交项目报告书。项目报告书为比赛最终评比材料。设计方案、数字模型、动画、视频、研究报告等可作为附件一并提交。如作品包含实物模型,在初赛时提供视频材料,决赛时进行实物展示或视频演示。大赛不接受涉密作品和存在知识产权纠纷的作品参赛,如出现涉密或涉知识产权纠纷作品,由参赛选手承担相应责任。四、大赛安排大赛分为初赛与决赛,初赛采用网上评审形式,决赛采用现场答辩和实物展示的形式(挑战赛道不设初赛)。1.2023年5月10日:发布大赛通知。2.2023年5月11日-6月30日:网上参赛报名。3.2023年5月11日-7月1日:资格审核。4.2023年5月11日-7月15日:提交初赛作品。参赛团队队长所在单位需对本单位参赛队伍进行资格审核。所有参赛团队须在7月15日前完成初赛作品提交。参赛队注册、报名、参赛队所在单位审核及初赛参赛作品提交需通过大赛官方网站进行,网址为https://cpipc.acge.org.cn/cw/hp/3。5.2023年7月16日-31日:大赛初赛作品评审,组织专家网上进行初赛作品评审。6.2023年8月1日-8月15日:公布大赛决赛入围名单。7.2023年8月末:举行决赛。五、奖项设置本届大赛面向参赛作品设置一等奖(前3名为冠军、亚军、季军奖)、二等奖、三等奖,面向组织单位评选“优秀组织单位”。奖金设置:冠军50000元/项,亚军40000元/项,季军30000元/项,一等奖10000元/项,二等奖3000元/项,三等奖可获得荣誉证书。奖项数量:根据提交参赛作品的数量另行确定。六、其他事宜作品提交要求、申诉仲裁、纪律处罚、知识产权与保密、大赛时间安排等其它相关事宜详见《“新动航空杯”第九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指南》(附件2)。大赛最终解释权归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组委会所有。本届大赛后续相关事宜敬请关注大赛官方网站及微信公众号。1.大赛官网:https://cpipc.acge.org.cn/cw/hp/32.大赛邮箱:yjs@email.sau.edu.cn3.大赛微信号:sau-yjs4.问题咨询与交流:为方便各培养单位组织人员、指导教师以及参赛选手之间的沟通与联系,欢迎扫码进入QQ群各单位组织教师QQ群:630850396参赛队队长交流QQ群:1975027325.第九届大赛工作人员及联系方式:承办单位联系人:周思雨024-89723492(总体协调)张勇024-89723727(竞赛组织)许录艳024-89723995(专家评审)袁浩13614045377(报名工作)张佳琪15804250695(报名工作)何洪斌15712320986(作品提交)陈仁桢18804027618(作品提交)刘焕梅024-89726538(媒体宣传)秘书处联系人:牛茂贵梁星丹029-88460398(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组委会2023年5月10日附件1:“新动航空杯”第九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参赛邀请函附件2:“新动航空杯”第九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指南附件3:“新动航空杯”第九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参赛作品项目报告书参考模板附件4: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用户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