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事动态
22
2017-08
“罗麦杯”第三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获奖名单
一等奖1.作品名称:“空中眼镜蛇”高机动无人机团队名称:前行者参赛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作品名称:便携式联结翼军用飞行器团队名称:折叠联结翼队参赛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3.作品名称:“幻影”卫星团队名称:幻影之舞参赛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航天工程大学4.作品名称:高机动长航时飞艇式预警平台团队名称:蓝鲸灵参赛单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5.作品名称:一种变弯度自适应机翼飞机的设计与验证团队名称:TuringSky参赛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6.作品名称:面向复杂环境的单涵道对转风扇无人飞行平台团队名称:新概念飞行器创新基地参赛单位:西北工业大学7.作品名称:带柔性舵面的自适应机翼团队名称:鲲鹏航空创新团队参赛单位:西北工业大学8.作品名称:“猎鹰计划”--无人机自动捕捉系统实现团队名称:老鹰捉小机队参赛单位:上海交通大学9.作品名称:“蜂灵”——可倾转动力垂直起降飞翼无人机团队名称:DeltaGo参赛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10.作品名称:“瘦身计划”——基于LED可见光通信的无缆化航天运载器团队名称:神箭一号参赛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11.作品名称:旋翼水空跨界质飞行潜航器团队名称:飞舞的蒲公英参赛单位:空军工程大学二等奖1.作品名称:基于超轻模块化旋翼阵列的智能悬浮探空监测系统团队名称:Smart-Suspension参赛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作品名称:基于先进流动控制技术的全天候智能无人机设计团队名称:未来之星参赛单位:国防科学技术大学3.作品名称:海空监视与反潜太阳能旋翼飞行器团队名称:海空巡弋者参赛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4.作品名称:电磁加速辅助式毛细管脉冲等离子推力器团队名称:浩宇参赛单位:西安交通大学5.作品名称:“天洁一号”太阳帆太空碎片清理系统团队名称:云帆参赛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6.作品名称:舰载长航时无人预警机团队名称:钦海队参赛单位:西北工业大学7.作品名称:飞翼式自由翼飞行器团队名称:扶风参赛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8.作品名称:“空中警察”-用无人机反无人机实现低空防务团队名称:空中警察参赛单位:上海交通大学9.作品名称:Aeroship海空两用飞船团队名称:纵横组合参赛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10.作品名称:天基通信、探测与能源功能一体蜂巢系统(SCIENCE-Honeycomb)团队名称:逐日之光队参赛单位: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11.作品名称:空间飞行器多用途返回着陆系统团队名称:Space-Y团队参赛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12.作品名称:基于扇翼增升的大载重短距起降飞行器团队名称:飞跃动力参赛单位:四川大学13.作品名称:仿蜂鸟扑翼飞行器团队名称:Airfly参赛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4.作品名称:“天弩”可变螺距四轴高机动性无人侦察系统团队名称:天弩参赛单位:上海理工大学15.作品名称:无人机720度自主式拍摄-VR视频实时随动监视系统团队名称:X.Man参赛单位:上海理工大学16.作品名称:基于地面机器人的飞行器“导盲”系统团队名称:BLUE参赛单位:电子科技大学17.作品名称:随心所欲-无人机多通道控制系统团队名称:精毅队参赛单位:西安交通大学18.作品名称:小型四旋翼自主导航系统设计团队名称:Eagle参赛单位:电子科技大学19.作品名称:天基定向能武器系统方案设计团队名称:天剑队参赛单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研究生院20.作品名称:“灵鸟”——会学习的智能跟随无人机团队名称:3院0队参赛单位: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1.作品名称:“飞马”-双涵道扇翼无人机团队名称:飞马参赛单位:西北工业大学22.作品名称:“蚁群”空间碎片主动移除系统团队名称:AFDL梦之队参赛单位:西北工业大学23.作品名称:“乘风者”可变联翼飞机团队名称:风之彩参赛单位:空军工程大学24.作品名称:“鹰鸮”——新型跨域动能拦截器团队名称:追风队参赛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航天工程大学25.作品名称:无人机空中非接触式能量补给系统设计团队名称:Tesla参赛单位:上海交通大学优秀组织奖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西北工业大学3.空军工程大学4.国防科学技术大学5.北京航空航天大学6.西安交通大学7.上海交通大学8.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航天工程大学9.上海理工大学10.电子科技大学11.四川大学12.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13.厦门大学14.沈阳航空航天大学15.山东科技大学16.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7.中北大学18.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21
2017-08
“罗麦杯”第三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圆满收官
  8月18-20日,“罗麦杯”第三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隆重举行。来自36所研究生培养单位的100支研究生队伍经过激烈的角逐,通过现场演示答辩和实物试飞等环节,本届大赛共评选出一等奖11项、二等奖25项、优秀奖64项,有18家研究生培养单位被评为大赛优秀组织奖。无论是理念超前的概念机,还是设计新颖的飞行器实物,都展现了同学们锐意创新的精神、扎实深厚的知识功底和突出的实践能力。  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洪流,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任助理赵瑜,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副主任单长勇,中国航天基金会执行理事张声远少将,国际宇航联合会大学联盟主席PierreRochus,“八一勋章”获得者、英雄试飞员、空军指挥学院训练部副部长李中华大校,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编辑部主任、《中国研究生》杂志副主编关长空,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院校合作处副处长范体宇,江苏省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任龚一钦,中国航天基金会理事、启明公益基金会秘书长王相东,评审专家代表唐硕教授,大赛组委会秘书长、西北工业大学研工部部长李春科,南京航空航天校长聂宏,副校长施大宁,校长助理陶勇,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江驹,出席闭幕式并为获奖选手和单位颁奖。  决赛期间的活动精彩纷呈,如高规格的企业文化展,为十余家国防重点单位与参赛学生面对面交流和研究生就业提供了平台;如国际宇航联合会大学联盟主席PierreRochus的专题报告等。值得一提的是,“八一勋章获得者”、英雄试飞员李中华大校,作了题为“筑梦空天强国兴军”的专题报告,通过报告会参赛选手们不仅了解了空军动态及航空工业的影响力,也明确了无人机自主化建设的未来研究方向,英雄试飞员的亲身经历和雄浑故事感染了每一位参赛选手,进一步激发了同学们对空天探索的热情,鼓舞同学们坚定信念,为中国梦、航天梦的实现贡献力量。  本届大赛得到了江苏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同时,也得到了中国航天基金会、启明公益基金会、罗麦科技集团、北京中航智科技有限公司的经费支持。  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航天基金会、国际宇航联合会、中国宇航学会、中国航空学会等单位共同主办。2018年,第四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将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航天工程大学联合承办。“罗麦杯”第三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获奖名单一等奖1.作品名称:“空中眼镜蛇”高机动无人机团队名称:前行者参赛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作品名称:便携式联结翼军用飞行器团队名称:折叠联结翼队参赛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3.作品名称:“幻影”卫星团队名称:幻影之舞参赛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航天工程大学4.作品名称:高机动长航时飞艇式预警平台团队名称:蓝鲸灵参赛单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5.作品名称:一种变弯度自适应机翼飞机的设计与验证团队名称:TuringSky参赛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6.作品名称:面向复杂环境的单涵道对转风扇无人飞行平台团队名称:新概念飞行器创新基地参赛单位:西北工业大学7.作品名称:带柔性舵面的自适应机翼团队名称:鲲鹏航空创新团队参赛单位:西北工业大学8.作品名称:“猎鹰计划”--无人机自动捕捉系统实现团队名称:老鹰捉小机队参赛单位:上海交通大学9.作品名称:“蜂灵”——可倾转动力垂直起降飞翼无人机团队名称:DeltaGo参赛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10.作品名称:“瘦身计划”——基于LED可见光通信的无缆化航天运载器团队名称:神箭一号参赛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11.作品名称:旋翼水空跨界质飞行潜航器团队名称:飞舞的蒲公英参赛单位:空军工程大学二等奖1.作品名称:基于超轻模块化旋翼阵列的智能悬浮探空监测系统团队名称:Smart-Suspension参赛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作品名称:基于先进流动控制技术的全天候智能无人机设计团队名称:未来之星参赛单位:国防科学技术大学3.作品名称:海空监视与反潜太阳能旋翼飞行器团队名称:海空巡弋者参赛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4.作品名称:电磁加速辅助式毛细管脉冲等离子推力器团队名称:浩宇参赛单位:西安交通大学5.作品名称:“天洁一号”太阳帆太空碎片清理系统团队名称:云帆参赛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6.作品名称:舰载长航时无人预警机团队名称:钦海队参赛单位:西北工业大学7.作品名称:飞翼式自由翼飞行器团队名称:扶风参赛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8.作品名称:“空中警察”-用无人机反无人机实现低空防务团队名称:空中警察参赛单位:上海交通大学9.作品名称:Aeroship海空两用飞船团队名称:纵横组合参赛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10.作品名称:天基通信、探测与能源功能一体蜂巢系统(SCIENCE-Honeycomb)团队名称:逐日之光队参赛单位: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11.作品名称:空间飞行器多用途返回着陆系统团队名称:Space-Y团队参赛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12.作品名称:基于扇翼增升的大载重短距起降飞行器团队名称:飞跃动力参赛单位:四川大学13.作品名称:仿蜂鸟扑翼飞行器团队名称:Airfly参赛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4.作品名称:“天弩”可变螺距四轴高机动性无人侦察系统团队名称:天弩参赛单位:上海理工大学15.作品名称:无人机720度自主式拍摄-VR视频实时随动监视系统团队名称:X.Man参赛单位:上海理工大学16.作品名称:基于地面机器人的飞行器“导盲”系统团队名称:BLUE参赛单位:电子科技大学17.作品名称:随心所欲-无人机多通道控制系统团队名称:精毅队参赛单位:西安交通大学18.作品名称:小型四旋翼自主导航系统设计团队名称:Eagle参赛单位:电子科技大学19.作品名称:天基定向能武器系统方案设计团队名称:天剑队参赛单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研究生院20.作品名称:“灵鸟”——会学习的智能跟随无人机团队名称:3院0队参赛单位: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1.作品名称:“飞马”-双涵道扇翼无人机团队名称:飞马参赛单位:西北工业大学22.作品名称:“蚁群”空间碎片主动移除系统团队名称:AFDL梦之队参赛单位:西北工业大学23.作品名称:“乘风者”可变联翼飞机团队名称:风之彩参赛单位:空军工程大学24.作品名称:“鹰鸮”——新型跨域动能拦截器团队名称:追风队参赛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航天工程大学25.作品名称:无人机空中非接触式能量补给系统设计团队名称:Tesla参赛单位:上海交通大学优秀组织奖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西北工业大学3.空军工程大学4.国防科学技术大学5.北京航空航天大学6.西安交通大学7.上海交通大学8.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航天工程大学9.上海理工大学10.电子科技大学11.四川大学12.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13.厦门大学14.沈阳航空航天大学15.山东科技大学16.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7.中北大学18.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10
2017-03
第三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正式开赛
  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国际宇航联合会、中国航天基金会、中国宇航学会、中国航空学会主办,欧盟QB50立方星低热层大气探测委员会、中国无线电协会业余无线电管理委员会联合主办。  大赛以“创新改变未来”为理念,围绕飞行器技术创新,有效增强广大研究生自主创新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发掘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  第三届大赛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承办,大赛开赛通知及大赛指南详情请点击大赛官网链接http://www.ffvc.org/dstz/qh_newscontent/1121.htm?urltype=newscontent
31
2016-08
第二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在国防科大完美收官
8月22日~23日,“罗麦杯”第二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决赛在国防科技大学成隆重举行。本届大赛吸引了全国85所研究生培养单位报送的420件作品(1800余名研究生)参赛。经过专家网上初评,共有92件作品脱颖而出晋级决赛。经过决赛的现场演示答辩和实物试飞,大赛共评出一等奖10项,二等奖20项,优秀奖62项。来自国防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6所高校的10件参赛作品,获得一等奖。17个研究生培养单位获得优秀组织奖。大赛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航天科技集团九院沈绪榜院士,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任王立生,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任助理赵瑜,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副主任单长勇,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原副总经理、中国航天基金会副理事长承文,原25基地副政委、中国航天基金会执行理事张声远,湖南省教育厅副巡视员徐伟,罗麦科技集团启明公益基金会秘书长王相东,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战术武器事业部副书记王英杰,第二届大赛执行委员会委员、国防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苏成民,第二届大赛执行委员会秘书长、国防科技大学航天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陈小前出席闭幕式,部分嘉宾为获奖者颁奖。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任王立生在致辞中希望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能够成为航空航天相关领域研究生培养创新精神,发挥聪明才智、施展才华的舞台;成为培养单位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重要抓手。希望研究生培养单位鼓励研究生积极参赛,把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作为培养研究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的重要平台和手段。颁奖仪式后,沈绪榜院士和王立生主任接受了中央电视台记者的采访。颁奖仪式结束后参赛团队进行了精彩的飞行表演,时速可达6000公里的高超声速飞行器,全天候可定点降落的无人机,可不间断飞行的飞行器吸引师生和媒体驻足观看。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大赛是“全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航天基金会、国际宇航联合会、中国宇航学会、中国航空学会主办,欧盟QB50立方星低热层大气探测委员会、中国无线电协会业余无线电管理委员会联合主办。第三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将于2017年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承办。教育部学位中心王立生、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单长勇副主任为获得优秀组织奖的单位颁奖交接会旗仪式
26
2015-08
“新丝路杯”第一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飞行表演,精彩绝伦!
  8月22日,“新丝路杯”第一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在西北工业大学盛大开幕。本次大赛汇集了多个领域的专家,其中院士、总师级人物比比皆是,可谓权威至极。开幕式过后上演了一场精彩绝伦的飞行表演。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充满智慧、敢于想象、勇于实现的研究生们的作品吧!飞行表演准备工作1.F3P型飞机的表演,它全重不到300g,刚柔并济,能动能静,被称为空中的芭蕾舞者。  2.看起来好像没那么炫,别小看它,它可不是用普通的摇杆手柄操纵的,操纵者通过戴在头上和手上的传感器控制飞机。“我挥一挥衣袖,只带走一架飞机”。  3.看起来不就是一个普通的四轴飞行器么?但你见一台机器操纵多架无人机编队飞行么?这种四旋翼飞行器不仅能实现多机协同作业,还能实现航拍和扫二维码呢!  4.直升机3D花样表演。别看这飞机个头不大,动起来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看得人眼花缭乱。俯冲、翻滚、摇摆,后来甚至头下脚上来了个倒立,极具观赏性。
26
2015-08
“新丝路杯”第一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开幕
  2015年8月22,“新丝路杯”第一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总决赛在西北工业大学隆重开幕。本届赛事共有来自70余所研究生培养单位的295支参赛队伍报名,共收到作品210件。根据大赛评审办法和评审细则,评审出66部作品进入全国总决赛。全国总决赛开幕式  在大赛总决赛开幕式上,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魏炳波院士,大赛组委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任助理赵瑜,国际宇航联大学联盟主席彼尔瑞.罗切尔斯(PierreROCHUS)以及大赛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陈一坚院士分别致辞。陕西省学位委员会秘书长袁宁,共青团陕西省委副书记徐永胜,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李明,中国航空工业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广兴,国家民用航天基地管委会主任陈长春等也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编辑部主任、《中国研究生》杂志副主编关长空主持。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陈一坚院士致辞 大赛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国际宇航联合会、中国宇航学会主办,欧盟QB50立方星低热层大气探测委员会、中国无线电协会业余无线电管理委员会联合主办,西北工业大学承办。本届赛事以“创新改变未来”为竞赛宗旨,围绕未来飞行器技术与创新,作品分为火星探测、航天器整机、航空器整机、航空航天部件软件四大类。
17
2015-08
关于参加第一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决赛的通知
各参赛队:  经大赛组委会研究决定,现安排大赛决赛相关事宜,详情请查看附件。  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组委会秘书处  2015年8月第一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相关事宜安排.doc
13
2015-05
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参赛指南(2015年)
主办单位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国际宇航联合会中国宇航学会中国航空学会联合主办单位欧盟QB50立方星低热层大气探测委员会中国无线电协会业余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承办单位西北工业大学第一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指南  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英文名称ChinaGraduateFutureFlightVehicleInnovationCompetition),是“全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活动”主题赛事之一,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国际宇航联合会、中国宇航学会、中国航空学会主办,欧盟QB50立方星低热层大气探测委员会、中国无线电协会业余无线电管理委员会联合主办。  大赛以“创新改变未来”为理念,围绕未来飞行器技术与创新,提高广大研究生在航空航天领域科研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为业界发掘培养复合型、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  第一届大赛由西北工业大学承办。将努力把大赛办成在研究生群体、研究生培养单位、航空航天院所厂企及社会上有较大影响力,被国内外研究生培养单位和行业广泛认可的全国性、高层次重要赛事,逐步实现与高水平国际赛事接轨。  第一章赛事基本情况  一、赛制  大赛分为初赛与决赛。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可组织与本赛事接轨的校级大赛,鼓励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将参加该项赛事纳入研究生综合评价和奖励体系。  二、赛题  本届赛题:飞行器前瞻性和创新性的新理念、新想法、新观念。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1)?新型微小飞行器各分系统创新技术。譬如新型结构系统设计;新型推进技术;新型姿态确定与控制系统技术;新型电源技术;新型通信技术及数据处理计算机技术;创新性载荷设计等。  (2)新概念火星或小行星探测方案设计。譬如适用于火星或小行星探测的微小航天器软、硬件平台;火星或小行星探测轨道规划与设计;火星或小行星探测微小卫星防护技术;创新火星或小行星探测科学任务等。  (3)其它各种创新性飞行器设计或创新飞行任务。  三、作品提交要求  作品分为创意类和实物类作品。  每支报名团队必须在2015年6月30日前提交项目报告书,报告书包括方案有何创新之处,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提供什么优势,方案的具体描述等内容。  项目报告书作为竞赛的最终评比材料。结构模型、设计图、原理图、三维动画、研究论文等可以作为附件与设计报告书一并提交。实物类作品在初赛时可以提供视频材料,决赛时需要提供实物。  第二章参赛方式  一、参赛对象  国内外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在读的研究生及已获得研究生录取资格的本科生。  二、参赛方式  各参赛队每队最多不超过5人,参赛选手均为学生,允许来自不同参赛单位。组委会鼓励以团队形式参赛。各参赛队按照组委会要求,注册、报名并按时提交作品。本届大赛必须在2015年5月31日前在大赛网站报名。  第三章奖项设置  本次大赛设置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及优秀奖,设立优秀组织奖和优秀指导教师奖。其中特等奖一项,一等奖三项,二等奖及优秀奖若干。奖金设置如下:  特等奖50000元  一等奖30000元  二等奖10000元  特等奖、一等奖及二等奖的指导教师将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优秀组织奖将根据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获奖成绩及参赛情况进行评判。  第四章申诉仲裁与纪律处罚  一、各参赛培养单位严格审查参赛选手资格,若出现参赛选手资格问题,取消该作品参赛资格、参赛培养单位评优资格及承办单位申请权,并通报组委会各委员单位。  二、参赛作品指导教师仅负责指导参赛选手完成作品,不得将指导教师个人相关科研项目、研究成果署名学生作为参赛作品。如出现此类问题,取消参赛作品资格及指导教师评优资格,并通报组委会各委员单位。  三、参赛选手不得运用非法手段窃取他人技术数据、创意设计方案等,如出现此类问题,取消参赛选手资格并通报其所在培养单位,由所在培养单位给予相应处罚。  四、大赛秘书处、专家委员会及评审专家组等各职能部门严格遵守大赛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公正、公平、公开,若出现渎职、包庇等行为,取消相关作品资格及责任人职务,并通报组委会各委员单位。  第五章知识产权与保密  一、参赛作品应具原创性,无知识产权争议。组委会对因知识产权引起的任何实际侵权概不负责。  二、所有参赛作品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均取决于项目来源或相关约定。参赛选手可自行为参赛作品申请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组委会不涉及相关事宜。  三、所有参赛作品均不得涉密,或须做脱密处理。由于作品所引起的泄密问题,组委会概不负责。  第六章大赛时间安排  时间  事项  2015年3月20日网站上线及大赛报名  2015年5月31日报名截止  2015年6月1日-6月30日作品提交  2015年7月1日-7月31日作品初审  2015年8月1日-8月15日全国决赛通知  2015年8月25日-8月27日全国总决赛  第七章联系我们  一、大赛官网:www.ffvc.org  二、大赛邮箱:ffvc2015@126.com  三、组委会秘书处联系电话:  徐含乐,029-88495782林欢欢,029-88492192  四、组委会秘书处通讯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友谊西路127号,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秘书处),邮政编码:710072未来飞行器大赛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