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5B�E8B�2A8�001
08
2019-04
“案例中心杯”第三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100强名单
经过专家评审,“案例中心杯”第三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初赛第一轮评审圆满结束,现将本届大赛100强案例名单公布如下(根据案例名称首字母升序排列):序号案例名称(按首字母升序排列)1“不听话”的资金: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思考——基于安徽省无为县电缆产业联保互保风险化解的案例研究2“城市游击队”何去何从?—以T市流动商贩管理为例3“当你老了,上不去了”之困—以上海老龄化背景下的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为例4“甘薯困局”的破与立:精准扶贫背景下互利村农民合作社纪实5“官告民”,无奈之举,还是神来之笔?——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控辍保学攻坚战6“警企协作”社会应急救援模式的探讨——以洞头溢香应急救援协会为例7“科特派”干部的尴尬处境:蛋糕应该怎么分?——基于南平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利益主体分析与激励路径创新8“老楼加梯”,如何把好事办好?——从“济南样板”看政府如何协调公共利益9“闹大”与“柔化”:一个民间环保组织的行动策略——基于新型政社关系构建的案例研究10“入土”何以难安?---J省跃进式殡葬改革的行政逻辑与反思11“网红”占路电线杆何时“退路”--对城市协同治理的思考12“无处安放”的千家客栈谁之过?——透视洱海治理议程设置的“缓”与“急”13“相约二八”约出治理新道——福建省松溪县源尾村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探索14“疫苗之王”的毁灭之路:多重监管失效启示录15“有形之手”对“无形之手”外部性问题的修正——江西贵溪“毒地”治理重拾民心16“朱”门不再酒肉臭——古镇餐饮“游击队”终成“正规军”175G时代即将到来,居民小区通信基站纠纷还将继续么--城市治理难点与社会共识建立18DC古城的改造困局19癌症患者的药神在哪里——抗癌药的利益调节与价格控制20北京折叠:群租房治理何去何从?21不规范耕地的规范化治理——J省Y市的册外地权益之争22拆的速度VS改的温度:恩宁路“微改造”之社区营造运动23除淤泥而无污染——从Z镇污泥治理中看政府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探索和改变24从“田园牧歌”到“丛林政治”:集体林权改革的后遗症——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异龙镇集体林权纷争困境探索25从“线下认证的不便”到“线上认证的不实”——社会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如何兼顾“精准”与“精心”?26从“乡贤评理堂”剖析出的乡村治理现代化之道——重庆永川创新实践调查27从“一箩筐”到“一站式”——重庆市九龙坡区信访工作的“熵减”之路28从各方共赢到满盘皆输——长租公寓上海寓见兴衰始末29从科层到动员:环境政策执行机制的演变30村内棺前争几许,受伤自是布衣人——基于J省农村殡葬改革政策执行的系列故事31大型水污染事件频发背景下“河长制”的“强化升级”——Y市的水环境治理实例分析32冬“火”之殇:X市政府机构改革背景下城市应急管理的难点与出路33都是“大班额”惹的祸?——耒阳学生分流事件始末34扶贫资金变资产:山东省沂水县扶贫资产“四权”分置长效机制的探索35敢问路在何方:15年建不起一栋村经贸楼,乡村治理何以走向善治?36公平感何以实现:基于湛江机场迁建项目民众谋利行为的策略研究37共建共治共享上海在行动——上海市“非机动车违停”治理记38管理创新还是甩手掌柜?——清远市“小象城泊”PPP模式路边停车案例分析39国家医保基金岂容鼠辈侵蚀?——从沈阳骗保事件说起40何时能“自如”?如何能“自如”?——对长租公寓安全监管问题的反思41化“邻避”为“挽臂”:仙桃市垃圾焚烧厂建设中的一波三折42机缘巧合还是民企宿命?——从江西“赛龙”“赛维”事件看地方政企关系43基于整体性治理视角下企业注销难与便利化改革的研究——以某崇明区企业注销故事为例44江西省农村殡葬改革背后的乡风民俗和政策张力45降药价之难——从两票制实施看医药改革难题46解“垃圾围坝”,还“一身清白”:武江河流域水环境协同治理的“前事今声”47警惕基层减负越减越“富”48旧不去新难来——郑州市X小区物业公司更换纷争49栏杆拍遍,权变式赋能助普惠金融扶贫政策生根50老楼加装电梯的“是”与“非”——“惠民工程”背后为诉求表达、平等协商和利益补偿51落后地区“免费医疗”政策何以成功?——以广东水唇免费医疗为例52盲道帮“倒忙”?——城市盲道建设的绩效思考53拿什么撑起云南旅游的高颜值?——旅游行业低价游背后的故事54难摘的贫困帽——精准扶贫路上的喜与忧55强笼VS强农——贵州六枝强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长的烦恼56清理“猪队友”:世界级生态岛的养殖治理之困----基于上海崇明岛的实证案例57权力的游戏——常熟全市拆除违章建筑中“公权”与“民权”的博弈58如何防止政策执行“念歪经”——郑州市电动车挂牌管理案例引发的思考59如何让“医”“养”真正“合”起来?——江苏省老年医院“多点发力”推进医养结合的模式探索与实践60如何让老外“不见外”?——基于南京银城东苑国际社区外籍人员融入问题的案例研究61如何走出举国体制办体育,卸下大型体育场馆的“重包袱”?62三生三世麒麟海63善淘网:慈善超市与互联网的一次相遇64世界工艺美术大师“库淑兰”的后时代——多中心治理理论视角下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65市场愿意为社会企业买单吗?共享馄饨背后的公益之困66收费难,不如停车易——为清远市公共道路停车服务解局67谁动了村民的奶酪?——以实体经济名义谋取房地产高额利润纪实68谁动了贫困户的奶酪——以茅山光伏扶贫项目为例69睡美人苏醒记——四川省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驱动高校创新的案例探究70四分垃圾隆中策——上海xx小区垃圾分类研究71四九城里的老上海:历史文化生态保护与现代胡同街区发展——以A历史街区焕活为例72天平上的“官办”与“民营”——慈善超市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思考73脱贫“小菜棚”的一波五折:西部地区A村产业扶持政策中的“变通性执行”74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一位驻村干部的扶贫日记——基于广东省省定贫困村T村的案例研究75危险的“创新“——T县金融扶贫的迂回之路76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记徽州古村落的复兴之路77我要当被告:街头官僚的行为策略及影响因素分析——B市工伤认定背后的故事(基于B市工伤认定案例的研究)78五维共治: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宁国样本79昔日疆场赴国难今时政府上访忙——“维稳战线”上的越战老兵80仙桃市垃圾焚烧项目的“死”与“生”81乡镇“四个平台”建设助力“做多跑一次”改革82乡镇信访事件处理中政府能力匹配探析——以湖北省黄石市Y县H镇信访事件为例83小小停车位难倒业主自治典型:嘉泰花园小区物业管理路在何方?84协同调处:民族地区农村土地纠纷的化解之道85信“访”不信“法”如何影响地方治理——以D区应对缠访闹访为例86摇号能否“摇”出公平来?——从福州“摇号升学”说开去87一个废弃的票箱——宗族文化背景下的农村选举88一米的尴尬——安庆市四好农村路政策制定中的“上下来去”89源于“捡破烂”的循环经济90远成集团在L市落户案例91折翼“铅锌”凤凰如何涅槃重生?——湘西凤凰县矿区G村发展困境探讨92正激励与负效应:基层税务部门绩效考评结果运用缘何形式化?93政府采购绩效何以可能?——来自G省采购员小李的故事94政社携手,共护花young年华——济南市二七新村街道社区青少年公益项目的合作治理95制度紧缩视角下基层治理的困境——以某地取缔“同行之家”特殊儿童教育中心为例96智慧停车的“智慧”97忠诚的抗议:河北邢台毓秀苑楼盘群体性事件案例分析98重大工程项目社会许可的获得机制研究——博罗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案例分析99住在“文物”里的烦恼——芙蓉村古建筑群保护背后的故事100昨日今日明日——“时间银行”如何破解老龄化困境
13
2019-03
关于征集第四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 决赛承办单位的通知
关于征集第四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决赛承办单位的通知教指委〔2019〕4号各MPA培养单位: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和全国MPA教指委联合主办,系“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本项赛事每年举办一届,第三届大赛决赛将由中山大学承办。自开办以来,本项赛事受到全国MPA师生广泛关注,已经产生了较大影响力。为提前做好大赛承办衔接工作,现面向各MPA培养院校征集2020年第四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决赛阶段的有意承办单位。具体事宜如下:一、承办大赛的基本任务1.人员接待须安排共约600人的住宿,住宿费由参赛单位自行承担。注:酒店住宿应符合中央和国家机关国内差旅住宿费标准。2.会场提供须提供条件良好的大会场一个(能容纳600人)、分会场四个(能容纳200人)及会议室两个(分别能容纳30人和100人),会场须具有多媒体设备,较大的主席台或讲台(以便两队在台上展示、答辩)。3.道具准备须准备大赛期间所需的记分牌、计时器等比赛道具。4.赛事组织须安排相关工作人员(含学生志愿者),保障大赛顺利举办。二、申请办法请有意承办的单位于2019年4月15日前提交承办申请书。申请书简要说明承办计划、承办条件和优势(包含举办场所的会议设施、接待设施和交通情况等),提供联系人和联系方式,字数不超过600字。请点击以下链接http://survey.mpa.org.cn/jq/35837903.aspx填写申报书。三、财务预算承办单位承担决赛期间产生的费用,一般包括会议场地费、评委住宿费、评委交通费、材料制作费、志愿者劳务费。联系人及联系方式:于建,010-62519150。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2019年3月13日
04
2019-03
关于延长第三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案例提交时间的通知
各有关研究生培养单位:接上级通知,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网站即日起限时开放,开放时间为每个工作日08:30至17:00,其他时间(包括周末)关闭。因目前正处于第三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案例提交阶段,考虑到部分参赛队伍尚未完成案例提交,经研究,我委决定将本届大赛案例提交截止时间延长至2019年3月6日17点。请您关注并合理安排案例提交时间。特此通知。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2019年3月1日
30
2018-11
关于举办“案例中心杯”第三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的通知
关于举办“案例中心杯”第三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的通知教指委〔2018〕28号各有关研究生培养单位:为引导我国研究生关注公共管理实际问题,提高其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公共管理高等教育中推广案例教学方法,增进高等院校与实践部门互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MPA教指委)决定共同主办第三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相关背景自2013年起,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开始举办“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要面向在校研究生,以提升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为核心,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目标。“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创设于2016年,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的十大主题赛事之一。“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由中国专业学位案例中心提供主要资金与技术支持。中国专业学位案例中心是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联合全国相关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共同建设的教学案例交流与使用平台,旨在促进案例教学在我国专业学位教育中的应用和推广,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二、组织架构“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设立组织委员会(以下简称组委会),组委会下设评审工作组、申诉工作组及组委会办公室。组委会负责大赛的组织、管理、决策与协调,由主办单位、承办单位、部分研究生培养单位相关负责人共同组成。组委会办公室设在全国MPA教指委秘书处,负责组委会具体工作。评审工作组负责确定有关规范及赛题、制订赛事评审规则和实施细则、评审参赛作品等工作,由全国MPA教指委委员、相关学科专家、行业专家等组成。申诉工作组负责处理案例大赛申诉,集体审议做出最终处理意见。申诉工作组同时对整个比赛过程进行监督。三、参赛对象以MPA在读研究生为主,公共管理相关学科在读研究生和MPA毕业生也可参与组队。四、赛程赛制1.“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每年举办一届。2.第三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决赛承办单位为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五、大赛报名第三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将于2018年11月30日正式启动报名,具体报名事项详见附件。六、其他大赛其他事项请见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章程及各项工作办法。附件:第三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工作方案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2018年11月30日附件:第三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工作方案一、组织单位(一)主办单位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二)承办单位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二、参赛方式(一)参赛对象以MPA在读研究生为主,公共管理相关学科在读研究生和MPA毕业生也可参与组队。(二)参赛方式每所学校参赛队伍数量不限。每支队伍3-5人。队伍中,除MPA在读研究生外,只可含公共管理相关学科在读研究生1名或MPA毕业生1名。在决赛阶段的现场问辩环节,每队仅可派3人上场比赛。三、赛程赛制(一)“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每年举办一届。(二)本次大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1.初赛阶段参赛队伍在选题范围内自主确定案例,通过实地调研等方式收集第一手资料,进行案例撰写和分析,形成完整的案例正文和分析报告。参赛队伍须针对案例情境,结合公共管理相关理论,提出具有可行性和创新性的政策建议或解决方案。初赛采取匿名评审的形式。评委将根据参赛队伍提交的案例正文及分析报告进行匿名评审,评选出入围大赛决赛阶段的32支队伍及案例。2.决赛阶段决赛包含文本评审和现场决赛两部分。其中,文本评审采取匿名评审的形式。现场决赛分为两轮比赛:第一轮为32进4的比赛。第一轮比赛共分为4个小组进行,每个小组里的8支队伍随机分成4对进行一对一的现场对决。对决形式为两支队伍现场陈述各自在初赛提交的案例正文及分析报告,并根据对方质疑进行论辩,最后依次回答评委提问。比赛成绩由入围队伍的文本得分和现场得分加权加总组成,每个小组内排名第一的队伍晋级决赛第二轮。第二轮为四强赛。进入决赛阶段第二轮比赛的参赛队伍,根据组委会提供的同一案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案例分析,并进行现场展示和问辩。评委对每支队伍的案例分析水平和现场问辩表现分别进行打分,两者加权加总后确定最终名次及奖项归属。四、选题范围在初赛阶段,参赛队伍应紧密围绕我国当前公共管理、公共政策领域面临的重大或热点问题。选题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政府管理创新;地方治理创新;城市和社区治理问题;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的政策议题;公共与非营利组织管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和方法改进公共治理等。决赛阶段第二轮比赛的现场分析案例,由大赛组委会提供,来源于中国专业学位案例中心公共管理案例库,网页链接:http://ccc.chinadegrees.com.cn(案例库—公共管理)。参赛队伍如需提前浏览其中案例,可向本培养单位已经订阅公共管理案例库的教师会员索要案例正文链接。如有疑问,请联系各培养单位MPA管理部门。五、大赛流程(一)报名事项1.报名时间2018年11月30日到12月31日。2.报名方式参赛队伍登录“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官方网站(https://cpipc.acge.org.cn),点击首页“我要报名”。具体操作流程参见《第三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报名流程图》和《第三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系统操作手册》。参赛队伍组队成功后,须经所在培养单位管理员审核(具体请咨询MPA教学管理人员),审核通过的参赛队伍视为报名成功。(二)比赛流程时间事项2018年11月30日-12月31日报名2018年12月15日-2019年01月15日提交题目、摘要2019年01月16日-03月04日提交案例正文及分析报告2019年01月16日-03月10日文本检查2019年02月20日-03月22日缴纳评审费2019年03月12日-04月22日专家匿名评审,公布入围决赛的32支队伍名单2019年05月10日-11日决赛(三)评审费用本届大赛对提交有效案例(通过文本检查)的队伍,按照每支队伍500元的标准收取评审费,请所在单位MPA管理部门统一办理本单位所有参赛队伍的缴费手续。评审费用由主办单位收取并开具发票,发票内容为“评审费”,缴费方式另行通知。六、奖项设置进入决赛第二轮的队伍获得一等奖(4个,分名次),每队奖金5000元;在决赛第一轮中,小组内排名第二、三、四的队伍获得二等奖(12个,不分名次),每队奖金3000元;在决赛第一轮中,小组内排名第五、六、七、八的队伍获得三等奖(16个,不分名次),每队奖金1000元;在初赛阶段,排名第33-100的队伍获得优秀奖(不计名次)。各获奖队伍分别颁发获奖证书。大赛将设立最佳案例、最有价值队员等单项奖,并颁发获奖证书。此外,为鼓励积极参与大赛的院校,大赛将设立优秀组织奖,并颁发获奖证书。七、其他要求(一)案例正文要求案例正文一般应包括:标题、案例摘要、引言、正文、结束语、附录等部分。案例正文以10000字左右为宜,附录不超过2000字。案例一定要基于真实事件。案例正文要对事件进行完整描述,要突出真实性、代表性和冲突性,要有核心人物或决策者,推出关键事件,引出争议点。通过陈述令核心人物或决策者感到迷惑或难以决断的事情,展现事件发展或决策的制约因素和困境。(二)案例分析要求参赛案例须提供分析报告,分析报告置于案例正文之后,另起一页,存于同一文件名之中。案例分析报告的字数以5000字以内为宜,不需要附件。分析报告要运用公共管理有关理论和方法,分析相关背景和决策要素,提出具有可行性的解决思路或方案。(三)实地调研鼓励参赛团队围绕选题进行实地调研,通过调查访谈,系统地收集一手资料,详细了解有关事件的发展过程、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情况,剖析案例涉及的相关主体及利益诉求,为案例正文和分析报告撰写奠定基础。鼓励参赛队伍所在培养单位为参赛团队开展实地调研提供支持。(四)案例重复率要求参赛案例正文、分析报告的文本重复率不得超过30%(以CNKI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检测结果为准)。八、联系方式教指委联系人:于建、邹继阳电话:010-62519150邮箱:mpa@mpa.org.cn
21
2018-11
“案例中心杯”第二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决赛在复旦大学举行
2018年4月27日,“案例中心杯”第二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决赛在复旦大学举行。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长周佑勇,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国家公务员局培训与监督司一处处长陈冰,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编辑部副主任钟爱民,全国MPA教指委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全国MPA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燕继荣,全国MPA教指委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杨开峰等出席了总决赛开幕式。经现场对决,复旦大学“MPA五指山队”获得大赛冠军,中国人民大学“变形金刚队”获得大赛亚军,华东师范大学“丽娃工坊队”和中国人民大学“与沃同行队”分别获得大赛第三、第四名。大赛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共同主办,由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承办。大赛旨在引导广大研究生尤其MPA研究生关注我国公共管理实际问题,通过调查研究、案例采编及分析辩论等比赛过程,提高运用公共管理理论和公共政策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MPA教育中进一步推广案例教学方法,使MPA教育与公共管理实践、与国家发展大局更加紧密结合。本次大赛吸引了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180所院校的1091支队伍参与。经过初赛、决赛的激烈角逐,最终决出一等奖4个,二等奖12个,三等奖16个,优秀奖68个,最有价值队员奖4个,最佳案例奖3个,优秀组织奖7个。本届大赛的“一等奖”获得者分别为:复旦大学“MPA五指山队”,中国人民大学“变形金刚队”,华东师范大学“丽娃工坊队”和中国人民大学“与沃同行队”。本届大赛的“二等奖”获得者分别为:西北工业大学“工大翱翔之星队”、浙江大学“虎哥虎妹队”、中共中央党校“自得园的黑天鹅队”、哈尔滨商业大学“大商大雅队”、南京农业大学“南农勤仁小组队”、清华大学“清华乡村振兴研究组队”、东南大学“梧桐论语队”、山东大学“赤子扬帆队”、南京理工大学“理行队”、国家行政学院“石榴籽儿队”、四川大学“聚慧之川队”、南京大学“天下为公队”。获得本届大赛“最佳案例奖”的分别为:浙江大学“虎哥虎妹队”的案例《“虎哥回收”:开启城市垃圾治理新时代》,复旦大学“MPA五指山队”的案例《从遗弃的“婴儿”到资本市场的“宠儿”——普惠金融下地方政府如何“医治”科创企业融资困局》,中国人民大学“与沃同行队”的案例《不完全契约理论下的地方招商——以沃尔沃项目在张家口的引进和落地为例》。获得本届大赛“最有价值队员奖”的分别为:复旦大学“MPA五指山队”的石枫同学,中国人民大学“变形金刚队”的赵龙吟同学,华东师范大学“丽娃工坊队”的王诗乐同学,中国人民大学“与沃同行队”的王尧同学。此外,为鼓励积极参与本届案例大赛的院校,大赛新设“优秀组织奖”,本届获奖的7所院校的分别为: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内蒙古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经申办院校提交申请、组委会投票表决,确定第三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将由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承办。
02
2017-11
关于第二届“中国研究生 公共管理案例大赛”报名启动的通知
  第二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于2017年11月1日正式启动报名。现将报名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报名时间  2017年11月1日到11月30日。  二、报名方式  参赛队伍登录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网站(www.mpa.org.cn),点击案例大赛报名专属链接完成报名。具体操作流程参见《第二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报名流程图》(附件1)和《第二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系统操作手册》(附件2)。  三、比赛流程时间事项2017年11月1日-11月30日报名2017年12月1日-12月11日提交题目、摘要2017年12月18日-2018年2月25日提交案例正文及分析报告2018年2月26日-3月4日文本检查2018年3月5日-4月9日专家匿名评审,公布入围案例名单2018年4月21日-4月22日决赛,颁发奖项  四、联系方式  教指委联系人:于建,电话:010-62519150  邮箱:mpa@mpa.org.cn报名流程图系统操作手册
02
2017-05
“案例中心杯”首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决赛在浙江大学隆重举行
  2017年4月29日,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MPA)教育指导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中国研究生》杂志等提供媒体支持的“案例中心杯”首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决赛在浙江大学隆重举行。  全国MPA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国家公务员局培训与监督司司长陈群洲,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任增林,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胡旭阳,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任助理赵瑜,全国MPA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燕继荣,全国MPA教指委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杨开峰,全国MPA教指委委员、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郁建兴等出席了总决赛开幕式。  经现场对决,中山大学“彩虹百思科战队”获得大赛冠军,中国人民大学“PPP项目队”获得亚军,复旦大学“复申坊队”、浙江大学“来自火星的马列猫队”分获第三、第四名。苏州大学“吴王闻剑石队”、中共中央党校“南院大有庄队”获得“最佳案例奖”;“最有价值队员奖”获得者分别为浙江大学的高璐杰同学、复旦大学的肖卓霞同学、中国人民大学的张齐南同学、中山大学的郭鹏同学。  本届大赛得到MPA教育各培养单位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共有来自143所培养院校的671支队伍报名参赛。经过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本届大赛共评出“一等奖”4个、“二等奖”12个、“三等奖”16个、“优秀奖”68个、“最有价值队员奖”4个、“最佳案例奖”2个。  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MPA)教育指导委员会联合主办,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的主题赛事之一。本赛事旨在引导MPA学生关注中国公共管理实践发展,通过调查研究、案例撰写和分析,提高运用相关理论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MPA培养院校开发原创案例,进一步推广案例教学方法。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将每年举办一届,第二届大赛将由复旦大学承办。
28
2016-11
关于举办“案例中心杯”首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的通知
  各有关研究生培养单位:为引导广大研究生,尤其是公共管理硕士(简称MPA)专业学位研究生更加关注我国公共管理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其综合运用公共管理理论和公共政策分析方法科学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公共管理高等教育中进一步推广案例教学方法,进一步推动高校与政府机关和非政府公共机构间的沟通,使公共管理研究生教育与国家发展大局更加紧密结合,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和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决定共同主办首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相关背景  为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提升研究生教育主动适应社会、经济需求的能力,自2013年起,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举办“全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全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要面向在校研究生,以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为契机,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提升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为核心,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目标,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水平与服务支撑能力的全面提升。目前,已有“全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等多个主题赛事。2016年,新设立了“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是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联合全国相关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共同建设的有关教学案例交流与使用平台,旨在促进案例教学在我国专业学位教育中的应用和推广,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为本届大赛提供资金与技术支持。  二、组织架构  “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设立组织委员会、评审工作组、申诉工作组及组织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委员会负责大赛的组织、管理、决策与协调,由主办单位、承办单位、部分研究生培养单位相关负责人共同组成。组织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教指委,负责组织委员会相关具体工作。评审工作组负责确定赛题及技术指南、制订赛事评审规则和实施细则、评审参赛作品等相关工作,由教指委委员、相关学科专家、行业专家等组成。申诉工作组负责处理案例大赛申诉,集体审议做出最终处理意见。申诉工作组同时对整个比赛过程进行监督。  三、参赛对象  以MPA在读研究生为主,公共管理相关学科在读研究生和MPA毕业生也可参与组队。  四、赛程赛制  1.“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拟每年举办一届。  2.首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承办单位待定。  五、其它  1.大赛参赛及获奖情况将纳入MPA评估和认证指标体系。  2.具体赛务及相关安排请关注教指委官网http://www.mpa.org.cn的案例大赛专属链接,该链接将于报名正式启动当天生效。  3.大赛其他事项请见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章程及各项工作办法。  附件:“案例中心杯”首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工作方案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2016年11月22日抄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位委员会办公室  附件:“案例中心杯”首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工作方案  一、组织单位  (一)主办单位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  (二)承办单位首届承办单位待定。  二、参赛方式  (一)参赛对象  以MPA在读研究生为主,公共管理相关学科在读研究生和MPA毕业生也可参与组队。(二)参赛方式  每所学校参赛队伍数量不限。每支队伍3-5人。每支队伍中,公共管理相关学科在读研究生和MPA毕业生最多不能超过1名。在决赛阶段的现场问辩环节,每队仅可派3人参赛。  三、赛程赛制  (一)“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拟每年举办一届。  (二)本次大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  1、初赛阶段参赛选手以团队为单位,在选题范围内,自主确定案例。通过实地调研等方式收集第一手资料,进行案例撰写和分析,形成完整的案例正文和分析报告。参赛队伍须针对案例情境,结合公共管理相关理论,提出具有可行性和创新性的政策建议或解决方案。初赛采取匿名评审的形式。评委将根据参赛队伍提交的案例正文及分析报告进行匿名评审,评选出入围大赛决赛阶段的16支代表队及案例。  2、决赛阶段现场决赛分为两轮比赛:第一轮为16进4的比赛。入围队伍现场展示初赛提交的案例正文及分析报告,并接受现场其他选手、嘉宾互动提问。评委将综合入围队伍的案例正文和分析报告的写作质量、现场展示水平进行打分。根据总得分排名,确定晋级决赛阶段第二轮的4支队伍。第二轮为四强赛。进入决赛阶段第二轮比赛的参赛队伍,将由组委会提供同一案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案例分析,并进行现场展示和问辩。评委对每支队伍的案例分析水平和现场问辩表现分别进行打分,确定最终名次和奖项归属。  四、选题范围  在初赛阶段,参赛队伍应紧密围绕我国当前公共管理、公共政策领域面临的重大或热点问题。选题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政府管理创新;政府职能转变;地方治理创新;城市和社区治理问题;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的政策议题;公共与非营利组织管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和方法改进公共治理等相关问题等。决赛阶段第二轮比赛的现场分析案例,由大赛组委会提供,来源于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公共管理教学案例库,网页链接:http://ccc.chinadegrees.com.cn。参赛队伍如需提前浏览案例库中案例,可向本培养单位已经订阅公共管理教学案例库的教师会员索要案例正文链接。如有疑问,请联系各培养单位MPA管理部门。  五、大赛流程  (一)报名事项  1.报名时间2016年12月1日到12月30日。  2.报名方式参赛队伍登录教指委官方网站(www.mpa.org.cn),点击案例大赛专属报名入口,填写报名表单。参赛队伍组队成功后,须经所在培养单位管理员审核,审核通过的参赛队伍视为报名成功。  (二)比赛流程时间事项2016年12月1日-12月30日报名2017年2月20日-2月28日提交题目、摘要2017年3月10日-3月20日提交案例正文及分析报告2017年3月20日-3月23日文本检查2017年3月24日-4月24日专家匿名评审,公布入围案例名单2017年4月29日-4月30日决赛,颁发奖项  六、奖项设置  大赛将设立一等奖4个(分名次),获奖队伍每队奖金5000元;二等奖12个(不分名次),获奖队伍每队奖金3000元,三等奖16个(不分名次),获奖队伍每队奖金1000元。大赛将设立最佳案例、最有价值队员等单项奖,并颁发获奖证书。其中,一、二等奖及最佳案例获奖团队的实地调研案例,参照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公共管理教学案例入库案例的标准进行修改并规范化处理后,可收录到“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公共管理案例库,供全国MPA相关教师查看使用。案例作者可根据相关办法获得案例入库稿酬并获得案例入库证书。  七、其他要求  (一)案例正文要求:案例正文一般应包括:标题、引言、案例摘要、正文、结束语、附录、脚注和图表等8部分。案例正文以10000字左右为宜,附录不超过5000字为宜。案例一定要基于真实事件。案例正文要对事件进行完整的描述,要突出真实性、代表性和冲突性,要有核心人物或决策者,推出关键事件,引出争议点。通过陈述令核心人物或决策者感到迷惑或难以决断的事情,展现事件发展或决策的制约因素和困境。  (二)案例分析要求1.理论明确。要明确分析案例所使用的有关公共管理理论和工具。2.思路清晰。要提出恰当的分析框架,结构严谨,逻辑性强。3.分析全面。要全面系统地分析相关背景、决策要素和政策影响。4.对策可行。提出的政策或建议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创新性。  (三)实地调研鼓励参赛团队在初赛阶段,围绕选题进行实地调研,通过调查访谈,系统地收集相关问题的一手资料,详细了解有关事件的发展过程、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情况等,厘清案例所处的社会背景,剖析案例涉及的各方利益,为案例正文和分析报告的撰写奠定基础。鼓励参赛队伍所在培养单位为参赛团队开展实地调研提供帮助。  八、联系方式  教指委联系人:白淼电话:010-62519150邮箱:mpa@mp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