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官方网站!
大赛动态
18
2025-08
卅载华章 星履征途|第二十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圆满落幕
8月17日,第二十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在深圳龙岗圆满落幕。来自全国电子信息领域的2000余名师生、635支团队会师鹏城,竞逐本届竞赛最高荣誉——“研电之星”。最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KunRobot”团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星眸天巡”团队、电子科技大学的“这样就对”团队斩获此项殊荣。“研电之星”获奖团队合影顶尖对决:635支团队角逐“研电之星”创新成果闪耀鹏城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电子学会主办,本届全国总决赛由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政府、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大学、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共同承办。自2025年3月启动以来,竞赛吸引全国333所电子信息类研究生培养高校及科研院所参与,累计提交有效作品8228件,参赛师生超34000人,作品应用场景覆盖工业、能源、交通、国防、农业、健康、养老等社会民生领域。答辩现场经过层层选拔,635支队伍从全国8大赛区脱颖而出,齐聚深圳龙岗展开终极对决。决赛通过作品展示、专家评审及现场路演等环节,全面考察团队的技术创新性、工程实现能力与商业转化潜力。作品展示现场本届竞赛最终决出技术竞赛团队一等奖121支(“研电之星”团队3支)、二等奖165支、三等奖176支;商业计划书团队一等奖24支、二等奖42支、三等奖53支;另有最佳路演奖、最具商业价值奖队伍各6支;企业命题一等奖队伍19支、二等奖队伍43支、三等奖队伍58支;光载信息专项奖队伍10支。西安交通大学荣获最佳团体奖。完整获奖名单详见赛事官网:https://cpipc.acge.org.cn//cw/preview/6/2c90801a989e3d330198b2cf8b35247a颁奖仪式现场众擎易举:政产学研卅载同心共话赛事未来新发展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丁雪梅,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二级巡视员周海燕,中国电子学会理事会党委书记张峰,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总部党委书记陈英,中国电子学会副秘书长曹学勤,中国电子学会教育培训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高新波,深圳市龙岗区委书记余锡权,以及大赛组委会、专委会代表,高校代表,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参赛师生等出席决赛现场。开幕式现场丁雪梅在致辞中指出,研电赛历经二十届、三十年的发展,已成为电子信息领域企业与高校连接的高价值产教融合桥梁。作为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的核心赛事,其规模与影响力持续攀升,已成为培养电子信息领域创新人才的关键平台。她强调,站在三十周年的新起点,学会将坚持立德树人的办赛初心,与中国电子学会深化合作,精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产业界的协同创新,激发青年学子的创新潜能和探索热情,推动竞赛再上新台阶,共同谱写电子信息产业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新篇章。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丁雪梅致辞周海燕指出,研电赛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不仅是中国电子信息领域青年人才的“练兵场”,更是优秀人才的“蓄水池”。希望赛事继续秉持“科技是先导,人才是关键,创新是动力”的理念,激发研究生创新活力,深化产教融合,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大力量。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二级巡视员周海燕致辞亮点纷呈:前沿技术碰撞+产学研深度融合构建创新生态圈本届总决赛不仅是技术的竞技场,更是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示范平台。在作品展示区,参赛团队通过实物演示、动态路演全方位呈现作品创新点,展现研究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硬实力。作品展示现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王爽表示:“有很多的作品其实它都用了具身智能,它还融合了大语言模型,融合了多模态的信息处理,融合了一些新的深度学习的网络和算法,所以在技术的前沿上,其实体现的非常好。”值得关注的是,本届赛事紧密对接国家战略与产业需求,联合兆易创新、华为、小米、飞腾等头部企业设置十余项企业命题及专项奖,并首次设立“光载信息”专项赛,将芯片设计、信创产业等关键领域的真实需求融入赛题,推动“真题真做”,加速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迈向“生产线”。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的西蛟智航团队在谈及参赛收获时表示:“这次比赛让我们更成熟地实现了技术需求与市场需求的对接,对技术向市场转化的具体路径也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兆易创新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卫在闭幕式的致辞中提出未来将设置更多贴合产业的命题,推动研电赛优秀方案落地生根,助力中国高校创新成果走向世界。此外,决赛同期组织参赛师生走进龙岗区企业、园区及科研机构,直观感受产业前沿动态,拓展学术视野与产业思维。参访活动三十而“励”:从“启航”到“领航”续写人才培养新篇章决赛开幕式发布研电赛三十周年宣传片《跨越时空的电波》,通过镜头回溯赛事历程,展现历届创新成果与育人成效。本次决赛期间还举办了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三十周年座谈会暨产教融合育人创新机制工作研讨活动,汇聚政、产、学、研各界专家,企业代表及往届赛友,围绕竞赛平台赋能“科技、教育、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开展探讨。研电赛30年来,从最初两年一届、10余所高校不足百人参与的艰难起步,到如今每年一届、多赛区联动、300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近30000人同台竞技;从清华园的首次启航,到多个“双一流”高校竞相承办;从华为公司一家企业到兆易创新、华大九天、小米等众多行业领军企业的深度参与,以及上海、深圳等城市政府部门和产业园区的广泛合作。研电赛成为电子信息领域青年人才成长的“摇篮”、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纽带”。三十周年座谈会星履征途再启航,卅载华章续新篇。第二十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的圆满落幕,既是阶段性成果的总结,更是新征程的起点。研电赛将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深协同,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激发青年创新潜能,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自主可控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未来,这场汇聚青春智慧与产业力量的赛事,将继续以创新为笔、以实践为墨,书写电子信息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璀璨篇章!赛事介绍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为“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电子学会,竞赛秘书处设在中国电子学会。赛事于1996年由中国电子学会与清华大学共同发起,始终秉承“激励创新、鼓励创业、提高素质、强化实践”的宗旨。经过30年的发展,竞赛已经成为电子类相关学科研究生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增强团队精神、提升实践能力、促进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全面成长的有效平台。
01
2025-08
“华为杯”第八届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圆满落幕:206所高校同台竞逐“芯”星荣耀
2025年7月30日下午,“华为杯”第八届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决赛在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圆满落幕。来自全国206所高校的1483支队伍参与角逐,经初赛评审、线上答辩、上机考试、笔试及分组答辩层层选拔,18支队伍脱颖而出晋级决赛舞台。最终,来自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镓氮肉夹馍队摘得本届大赛创“芯”之星冠军;电子科技大学的汪喵队获创“芯”之星亚军;南京大学的ISCL高速小牛马队获创“芯”之星季军。此外,本届大赛还评选出一等奖队伍15支、二等奖队伍65支、三等奖队伍186支。颁奖仪式决赛比赛现场政产学研,同绘“芯”蓝图典礼当日,大赛专委会名誉主任、清华大学教授陆建华,大赛组委会名誉主任、浙江大学教授吴汉明,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舒慧生,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博,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索文斌,苏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陈雪荣,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秘书长赵瑜,大赛组委会、专委会代表以及各单位领导、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参赛师生等出席颁奖仪式。典礼现场刘博在致辞中指出,研究生教育是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建设的重要支撑,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作为系列大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集成电路领域高端人才培养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他表示,苏州将集成电路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坚持“产才融合”路径,围绕创新生态、产业体系和人才服务三大优势,全力打造“人到苏州必有为”的发展环境。他热忱期待广大青年人才选择苏州、扎根苏州,将这里作为实现创新梦想的沃土。苏州市副市长刘博致辞陆建华在致辞中表示,自2018年创办以来,创“芯”大赛坚持“创芯、选星、育芯”的办赛宗旨,赛事规模从首届71所高校、254支队伍增至本届206所高校、1483支队伍,扩大近6倍,彰显集成电路学科活力与师生热情。在国家持续加大对集成电路关键领域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支持的背景下,他寄语获奖学生,以本次大赛为新起点,持续瞄准芯片技术前沿、深耕基础研究,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需求,推动我国集成电路事业稳步前进。大赛专委会名誉主任、清华大学教授陆建华致辞舒慧生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长期通过“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累计为近730所高校和科研院所、超过130万研究生师生提供创新实践平台,沉淀创新实践作品近30万件,成为助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的生动实践。本届创“芯”大赛在苏州举办,具有特殊意义。赛事期间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实践活动,希望进一步促进集成电路人才供需融合对接,助力苏州打造集成电路产业高地,也为全国集成电路人才培养探索新模式。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舒慧生致辞多元协同,筑牢“芯”生态颁奖典礼期间,大赛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浙江大学韩雁教授以个人名义设立“芯生合一MPW流片基金”,支持优秀青年师生开展芯片流片与技术转化实践,并在典礼现场完成签约。吴汉明院士对该善举给予高度评价,并勉励师生把握实践平台机遇,持续攻克芯片“卡脖子”技术,转化创新成果,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双高协同”创新发展试点启动仪式(左)与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共建共享合作联盟协议签署仪式(右)“芯生合一MPW流片基金”捐赠签约仪式(左)与吴汉明院士致辞(右)产教融合,拓展“芯”场域在为期五天四夜的决赛期间,大赛同步开展了内容丰富的配套活动,包括多场高规格学术论坛、人才招聘、企业参访和文化体验活动。其中,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论坛暨院长论坛、集成电路学科研究生思政论坛、Chiplet创新论坛、二维材料技术论坛、EDA产业前沿技术论坛,汇聚了顶尖高校及产业专家,围绕前沿技术、产业趋势与人才培养深入研讨,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人才集市暨高端人才专场招聘活动吸引了华为、格科微电子等57家知名企业,面向近600名硕博生现场开展人才对接交流,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此外,赛事还举办了企业参访与“苏高新之夜”等多样化的文化体验活动,构建起产教深度融合的沟通桥梁。大赛同期论坛与活动赛事介绍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以“创芯、选星、育芯”为宗旨,是面向全国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在读研究生的一项团体性集成电路设计创意实践活动。大赛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中国集成电路创新联盟联合主办,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电子学会、示范性微电子学院产学融合发展联盟、清华校友总会集成电路专业委员会、国家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技术创新中心、上海集成电路技术与产业促进中心协办,清华海峡研究院为组委会秘书处。本届赛事由南京大学承办,苏州市委组织部、苏州高新区管委会提供支持,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冠名赞助。
19
2025-07
擘画发展新蓝图 共促赛事新发展——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执委会2025年第二次工作会议在贵州大学召开
7月17日,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以下简称系列大赛)执委会2025年第二次会议在贵州大学召开。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长吴怀春,贵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彭洁,以及来自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和系列大赛各主题赛事组委会秘书处单位共5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学会副秘书长赵瑜主持。会议现场吴怀春通过在线致辞,充分肯定了系列大赛在提升研究生创新与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他指出,2025年是教育强国建设全面推进之年,大赛应把握机遇、加快迭代升级,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推动成果转化,紧扣国家战略、推进重点任务落实,深化产教融合、创新协同机制,持续提升赛事平台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中的引领力。他同时希望各赛事秘书处强化自身建设,提升办赛质量与合规水平,充分发挥专家资源优势,强化政产学协同,合力提升大赛品牌影响力。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长吴怀春线上致辞彭洁代表学校对大会召开表示热烈欢迎。她表示,系列大赛是服务国家战略、推动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平台,贵州大学持续聚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度重视赛事育人功能,积极组织师生参与各类主题赛事,推动实践育人与赛事工作深度融合。贵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彭洁致辞会上,学会赛事与合作部主任张雯通报了系列大赛2025年上半年总体运行情况和主要工作成果。各主题赛事组委会秘书处代表依次分享了上半年赛事组织与执行过程中的工作亮点、难点与接下来的工作重点。会议围绕大赛监审机制建设,重点就《系列大赛监审管理办法(试行)》草案征求意见,结合主题赛事组委会与专委会运行情况与承办单位组织经验等议题,开展了专题研讨与互动交流。会议还就系列大赛官网成果展示及评审系统,对各秘书处开展了集中说明与培训,并听取意见反馈。会议现场会议最后,赵瑜对监审制度落实、组委会与专委会建设等工作进行了部署,明确了下阶段重点任务,并呼吁各方凝聚力量、同心协作,推动大赛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秘书长赵瑜主持会议此次会议既总结了阶段性成果,也为下一阶段工作明确了方向与路径。未来,系列大赛将在各方合力下不断拓展广度与深度,持续提升育人效能,服务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战略。与会人员合影
13
2025-07
以青春创意点亮“尔滨”之夏——第三届中国研究生“美丽中国”创新设计大赛地方赛道暑期调研活动在哈尔滨顺利举办
7月6日至9日,第三届中国研究生“美丽中国”创新设计大赛地方赛道暑期调研活动在哈尔滨顺利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主办,哈尔滨丁香人才发展集团、黑龙江大学承办,东华大学联合承办。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等22所高校的180余名研究生师生齐聚“冰城”,深入探寻城市文化脉络,以青年视角参与城市未来的共绘与共建。探访城市记忆:以青春脚步丈量“尔滨”文脉本次活动设置了文旅宣讲、实地考察、专家指导、分组讨论与成果汇报等环节。全国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李海明、辛艺华全程参与,为各团队从选题构思到方案表达提供细致指导。活动首日,师生齐聚黑龙江大学,聆听来自哈尔滨市相关部门与高校专家对五大方向、八个赛题的系统解读,深入了解了地方背景与设计目标。图1地方赛道调研赛题宣讲会现场在哈尔滨市相关部门的引导下,调研团队深入阿城区玉泉北极滑雪场、原阿城糖厂工业遗产建筑群、松北区船厂社区与太阳岛风景区等地开展实地调研,围绕空间结构、文化内涵与功能定位,通过观察测绘、影像记录等方式,进行了详实的资料采集。图2参赛师生在阿城玉泉北极滑雪场考察调研图3参赛师生在原黑龙江省阿城糖厂工业遗产建筑群合影留念图4参赛师生在松北区船厂社区及工业遗产建筑群考察调研图5参赛师生在太阳岛风景区合影留念图6专家进行面对面指导回应城市命题:以青年智慧共绘“美丽中国”各参赛团队围绕选定课题展开小组研讨,并针对方案深化需求开展二次测绘与自由调研。在展示交流环节,各团队基于前期调研成果,汇报了初步的设计提案,专家评委就设计落地性、表现力与创新性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助力方案优化。图7专家对各参赛方案进行点评本次调研是赛前方案打磨的重要环节,为参赛师生提供了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场景的宝贵机会。通过深入参访,参赛师生切身感知城市的历史变迁与发展需求,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并尝试以设计语言回应“美丽中国”建设中的具体课题,充分展现出“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的教育理念。图8调研团队在黑龙江大学合影青春作笔,城市为卷。本次调研活动聚焦“美丽中国”创新设计大赛地方赛题,师生团队以哈尔滨为实践场域展开了深入探索。期待他们在后续赛事中呈现出更加精彩的成果,以青年视角和专业力量为“美丽中国”的建设注入更多创意与活力。
18
2025-05
星光闪烁 成果璀璨 | 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2025年年度盛典在南京成功举办!
5月16日,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年度启动大会暨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成果交流会(2025南京)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作为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2025年年度盛典,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江苏省教育厅、中共南京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联合主办,东南大学和南京江宁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共同承办。大会现场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会长杨卫院士,教育部原副部长、大赛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赵沁平院士,重庆大学校长王树新院士,兰州大学校长杨勇平院士,东南大学党委书记左惟,东南大学首席教授刘加平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童小华院士,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长栾宗涛,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邱志强,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江涌,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许峰,南京市江宁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王爱军等出席活动,另有来自江苏省教育厅、南京市委人才办以及相关厅局、区政府、武汉市委组织部、哈尔滨市委组织部、苏州市委组织部代表、全国各高校校级领导、师生代表、合作行业、企业代表和媒体代表等近700人参加了此次活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会长杨卫院士致辞杨卫会长在致辞中表示,学会始终把办好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作为落实教育、科技、人才统筹推进的重要抓手,在教育部的指导下,在研究生教育战线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2024年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取得了亮眼的成绩。他强调,2025年是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全面布局之年,也是《学位法》正式实施的开局之年。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将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服务国家战略全局,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他指出,本次在南京举办的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成果交流会,是落实教育部江苏省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合作协议,推动赛事人才对接和研究生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的一次积极尝试。学会也将与江苏省以及南京市相关部门达成长期战略合作意向,充分发挥各方在教育资源、人才资源、成果转化等领域的互补优势,推动高校资源与区域产业深度融合,强化拔尖创新人才供需对接,加快大赛成果转化落地。东南大学党委书记左惟致辞左惟在致辞中表示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已成为新时代研究生展示才华的广阔舞台和研究生教育服务强国建设的重要练兵场。东南大学始终将大赛作为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有力抓手,鼓励研究生师生积极参赛。他希望,通过本次活动,进一步凝聚教育界、科技界和产业界广大同仁的使命共识,携手共建研究生创新创业生态。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长栾宗涛致辞栾宗涛在致辞中表示,围绕服务支撑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经过10余年来不断完善机制、提升水平,形成了谋划式布局、实战化淬炼、滴灌式办赛、协同式育人四方面鲜明特色,目前已经成为研究生战线备受瞩目的赛事,是提升研究生创新水平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也是推动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他同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要求“走求实扎实的创新路子,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立下功勋”,在参加全国人代会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2024年9月14日,教育部和江苏省签署协议,共建首个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希望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能够与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形成战略合作,努力把大赛产生的丰富创新成果转化好、运用好,实现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个研究生教育支撑培育新质生产力、服务区域发展的示范样板。最后,他对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提出了三点希望: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在赛事中厚植爱党爱国情怀,增强研究生勇担“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神圣使命;以服务国家战略全局为使命,赛事主旨与内容进一步对标对表国家重大战略和部党组中心工作,着力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以深化政产学研用协同为途径,进一步发挥政产学研用协同办赛的优势,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优秀成果进行展示、交易、转化等,努力释放大赛的倍增效应。江苏省政府副秘书长邱志强致辞邱志强指出,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具有广泛影响力,举办赛事的初衷与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建设是一致的,即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促进师生创新创业实践。他表示,将以本次大会为契机,努力构建赛事搭台、产业赋能、资本助力的良好生态。南京市江宁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王爱军致辞王爱军在致辞中表示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已成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时代沃土和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他表示江宁开发区科教资源丰富,产业基础雄厚,已形成校地融合发展的创新生态。他诚挚邀请各位青年才俊来江宁就业创业。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郭新立、丁雪梅、金保昇分别主持会议年度回顾:2024大赛交出亮眼“成绩单”2024大赛年度总结环节会上,年度回顾短片《2024,大赛这一年》生动展现了2024年度大赛的精彩瞬间与丰硕成果。现场正式发布《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2024年度报告》,以系统详实的数据全面总结赛事成效,为社会各界了解大赛提供重要参考。2024年度大赛重要贡献单位颁奖仪式2024年度“研究生创新实践之星”颁奖仪式西安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贵州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56所高校作为2024年度大赛重要贡献单位代表接受表彰;20支2024年度各主题赛事冠军团队被授予“研究生创新实践之星”称号;清华大学周祖成教授、东南大学朱道元教授作为“卓越贡献奖”获得者接受致敬。致敬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卓越贡献奖”获得者周祖成、朱道元教授战略合作:多方共建创新“生态圈”战略合作签约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与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双方将共同探索研究生教育与科技成果转化协同发展机制,在资源共享、人才共育、平台共建及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交流合作。同时,学会与全国高校信息通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建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成果孵化基地(南京江宁)。交流研讨:多维对话赋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会上还围绕“赛事育人成效”、“面向未来产业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等专题进行交流分享。重庆大学校长王树新院士、兰州大学校长杨永平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童小华院士分别做了《面向教育强国建设,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思考》、《推进“三个融合”织好“三张网络”加快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改革》和《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构建全链条共生型成果转化生态》的专题报告;另有来自政府部门、高校及企业的代表和获奖研究生代表就如何培养适合时代和产业需求的拔尖创新人才、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内容展开交流和案例分享。兰州大学校长杨勇平院士作专题报告重庆大学校长王树新院士作专题报告同济大学副校长童小华院士作专题报告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杨树兵作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宣介华为终端BG软件技术规划与预研部部长戴志成先生就“合作办赛、协同育人、相互赋能”作案例分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周新岸同学、中国美术学院吴佳虹同学分享参赛感悟及获奖项目应用进展启航2025:22面赛旗点亮创新“星火”最后,大会发布了2025年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战略合作伙伴,点亮了各主题赛事承办单位所在城市版图,举行了庄严的启动仪式。杨卫会长为22个主题赛事承办单位授旗各承办单位的校级领导或负责人庄重接旗杨卫会长、赵沁平院士、左惟书记、王树新院士、杨勇平院士、郭新立副会长、童小华院士、江涌厅长、许峰副市长共同启动大赛成果展首次亮相近2000项作品展现“硬核”实力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成果交流会现场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成果交流会(2025南京)作为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的首次成果展示活动,采用线上线下联动的多维展示模式。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成果交流会现场线下展区重点呈现2024年19支冠军团队的获奖作品、实物展品以及近三年与南京主导产业相关的具备孵化潜力的一等奖项目103项,涵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等30余所高校的创新成果。线上展区同步打造“云展馆”,汇集相关主题赛事优秀作品近2000项,实现创新成果的云端共享与广泛传播。
01
2025-05
关于举办2025年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年度启动大会暨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成果交流会(2025 南京)的通知
各省级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各研究生培养单位: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促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协同发展,助力落实教育部与江苏省共建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战略合作协议,我会联合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定于5月16日在南京举办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年度启动大会暨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成果交流会(2025南京),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会议主要内容1.回顾总结2024年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办赛成效,致敬2024大赛年度重要贡献单位及个人,谋划部署2025年大赛工作;2.面向南京重点产业举办大赛部分优秀成果交流会;3.举办“面向未来产业,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交流会。会议议程见附件。二、会议组织指导单位: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主办单位: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承办单位:东南大学中共南京市委人才办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协办单位: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卓越工程师培养联合体江苏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全国高校信息通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三、时间地点会议时间:2025年5月16日(15日报到,17日离会)。会议地点:南京上秦淮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南京市江宁区秣周东路62号)。住宿酒店:南京上秦淮假日酒店、桔子酒店(南京江宁砂之船奥莱店)、全季酒店(南京江宁砂之船奥莱店)、南京假日公寓(和家酒店、梵悦酒店),请根据酒店信息自行预订,房源有限,请尽早预订。会议地点及酒店信息示意图见附件,会议期间有接驳车往返酒店和会场。四、参会人员(一)特邀嘉宾1.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领导,江苏省教育厅领导,南京市相关政府部门领导;2.大赛战略合作伙伴(政府、企业)代表;3.论坛主题报告领导及专家;4.2025年大赛各主题赛事承办单位校级领导;5.“创新实践之星”团队、参展学生代表。(二)注册代表1.研究生培养单位师生代表;2.其他参会人员。五、会议注册1.我会将为特邀嘉宾发送邀请函,并安排单独注册通道。2.除特邀嘉宾外,会议收取会务费800元/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登录会议报名电子系统完成会议注册并缴费,会议报名截止时间为2025年5月12日。会务费发票为电子发票,活动结束后会务组将电子发票发送至报名注册时填报的有效邮箱。六、其他事宜1.会议不提供接站服务,往返交通、食宿费自理。2.各协议酒店联系方式如下:南京上秦淮假日酒店预订方式:025-84908888转预订部(每天8点到18点),报会议名称。南京假日公寓(和家酒店、梵悦酒店)预订方式:赵小姐,15345180576,报会议名称。全季酒店(南京江宁砂之船奥莱店)预定方式:贾经理,18061238300,报会议名称。桔子酒店(南京江宁砂之船奥莱店)预订方式:025-69920888,报会议名称。3.各协议酒店将于5月15日14:00-22:00设置报到台,南京上秦淮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也将于5月16日8:00-9:00设置报到台。4.会务组联系方式东南大学:岳老师,025-52090840郑老师,025-52091281学会秘书处:杨老师,010-62328211附件:关于举办2025年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年度启动大会暨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成果交流会(2025南京)的通知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2025年4月28日
09
2025-01
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执委会2025年第一次工作会议召开
2025年1月3日,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执委会2025年第一次工作会议在清华三亚国际数学论坛召开。教育部研究生司原一级巡视员唐继卫,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陈子辰、金保昇,副秘书长赵瑜,东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革,教育部学位中心研工处处长周学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社刘俊起,系列大赛各组委会秘书处相关负责人,学会赛事与合作部全体成员等近70人参加会议。全体参会人员合影唐继卫指出,大赛伴随改革而生,旨在推动研究生创新教育,大赛的发展也要与研究生教育的最新改革政策同向同行。他对系列大赛的提出了希望和要求,要做好整体规划重点推进、与研究生教育强国等最新战略相结合,要强化标准建设、应对大赛规模化发展趋势,要加强全方位指导、推动各秘书处提升办赛水平,要做好重点示范、以有影响力的赛事为抓手做优大赛,要凸显地方特色、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业的作用更好的服务区域地方经济发展。教育部研究生司原一级巡视员唐继卫陈子辰对2024年系列大赛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对为大赛发展付出辛勤努力的学会秘书处及各组委会秘书处等表示感谢。他认为,过去一年大家秉持负责精神和实事求是精神,努力推动大赛向好发展。他希望,办赛要坚持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等、将立德树人贯彻全过程、规范办赛确保行稳致远、加快提升国际影响力,还要加强对承办单位的培训和指导、加强办赛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综合办赛水平。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陈子辰金保昇对系列大赛和学会秘书处的工作等表示充分肯定。他希望,要持续提高政治站位、保持思路清晰办赛的原则,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聚焦助力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要持续完善和优化研究生大赛的评价体系,不“唯成果”论,综合多元多维度评价研究生的创新贡献,推动研究生勇于创新。要持续扩大研究生大赛的覆盖面,让更多研究生能够参与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金保昇会上,学会赛事与合作部主任张雯通报了大赛2024年的总体运行情况,梳理了规范办赛的重点举措;各主题赛道秘书处负责人分别围绕所负责赛事,对2024年工作和亮点进行汇报交流;与会人员还对大赛2024年十大亮点、卓越贡献奖提名、规范办赛举措、2025年工作重点以及未来发展等进行充分研讨,围绕大赛在创新实践、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为大赛的长远发展提出好的发展思路和切实可行对策建议。会议现场会议最后,赵瑜进行了总结讲话。她对本次会议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她强调,要以本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共同推动大赛迈向更高的水平。本次会议的召开,不仅是对过去一年工作的总结与反思,更是对未来发展的部署与动员。新的一年,让我们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干劲,携手并进,共同推动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31
2024-12
语言铺路,文化通心 | 国际中文教育案例大赛圆满落幕!
12月22日,第一届中国研究生国际中文教育案例大赛总决赛在上海圆满落下帷幕。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魔法课堂探险队”与“西天取‘境’队”分别荣获冠军、亚军,来自吉林大学的“吉星高照队”摘得季军,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丁镕利获最佳风采选手。标准引领实践中文拥抱世界本届大赛以“标准引领实践,中文拥抱世界”为主题,分别设置了“国际中文教育的新标准”、“国际中文教育的新技术”和“国际中文教育的新应用”三个赛道。大赛共吸引了来自287所培养单位的1460支研究生队伍报名参赛,最终来自37家培养单位的60支队伍入围全国总决赛。总决赛以“案例展示+互评”的形式进行,经过激烈角逐,共评出一等奖15项,二等奖44项。冠军团队亚军团队季军团队获奖名单详见:https://cpipc.acge.org.cn//cw/detail/2c9080158e2ad864018e5fa55a450c49/2c90801793f35ece0193f78d15260146齐聚丽娃河畔寄语国际中文教育工作者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秘书长赵瑜,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副主任、国际中文教育案例大赛组委会主任委员胡志平,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全国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钟英华,上海市教委高教处处长、上海市学位办主任杨颉,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孟钟捷出席颁奖典礼。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副主任、国际中文教育案例大赛组委会主任委员胡志平致辞胡志平强调,在新时代的当下,国际中文教育面临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更为重大的历史使命,国际中文教师在其中必将大有可为。希望国际中文教育案例大赛能够引领大家思考当下国际中文教育的热点与难点问题,提升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推动国际中文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为这一领域注入新的活力。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全国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钟英华致辞钟英华表示,作为国际中文教育发展的重要载体,本次大赛特别强调了标准性、真实性和实践性,契合了国际中文教育实践教学的客观规律。他鼓励全体国际中文教育工作者以更高的历史站位、更广阔的国际视野和更深远的战略眼光,积极为国际中文教育的创新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中外专家齐聚一堂共话国际中文教育案例教学为助力参赛师生开阔研究思路,提升案例教学水平,决赛期间举办了国际中文教育案例教学研讨会。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兰州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等9所高校的专家齐聚一堂,通过主旨报告、圆桌讨论等形式,围绕国际中文教育案例撰写技巧、国际中文教育案例资源库建设、本届大赛参赛作品总结与思考等内容展开。赛事简介中国研究生国际中文教育案例大赛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和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大赛组委会秘书处设于全国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大赛旨在推动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聚焦国际中文教育发展新形势、新业态,对标《国际中文教育水平等级标准》和《国际中文教师专业能力标准》,通过实践与反思,不断深化对教学实务的认识、思考与创新,切实提高专业能力与教学水平。首届赛事由华东师范大学大学承办,第二届赛事由华东师范大学承办。
22
2024-12
第二届中国研究生“美丽中国”创新设计大赛圆满落幕
12月17日—18日,第二届中国研究生“美丽中国”创新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暨优秀作品展演活动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举行。总决赛现场自8月正式开赛以来,本届大赛共吸引全国328所高校的6842支队伍报名参赛,参赛规模创历史新高。本届大赛设置工业产品设计、环境空间设计、媒体传达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四大赛道,各赛道总决赛分别由江南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承办。总决赛作品展演经过初赛和分赛道决赛的激烈角逐,四个赛道共产生一等奖队伍128支。其中22支一等奖获奖队伍同台竞技,历经展演、现场答辩环节,最终评选出“美丽中国‘设计新锐’”10支。获奖名单详见:https://cpipc.acge.org.cn//cw/detail/2c908018876ef068018774a9501a03fe/2c9080179353197801938b6ab1502d1b颁奖典礼现场开幕式上,陈子辰指出学会以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为抓手,助力研究生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助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统筹推进。学会将不忘办赛初心,为青年学子提供更多展示才华、实现梦想的机会,积极推动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为培养更多拔尖创新人才而不懈努力。希望参赛选手珍惜机会,感受设计力量,见证创新魅力,收获成长启迪,成为“美丽中国”建设中的新锐力量。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陈子辰致辞范圣玺表示教指委秉持“设计服务地方、专业对接需求”的理念开展对大赛的学术指导,鼓励研究生用创新的设计作品贡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讲述“美丽中国”的精彩故事、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同时,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全面提升我国设计类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积极推进设计类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为国家、社会和企业发掘和培养设计创新型人才。全国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范圣玺致辞总决赛期间,举办创新设计主题论坛、颁奖典礼、设计类专场招聘会及“中国研究生文化中国行”参访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参赛师生的体验,进一步促进产学研融合。创新设计主题论坛人才招聘会现场赛事简介中国研究生“美丽中国”创新设计大赛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司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主办,全国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担任学术指导。大赛组委会秘书处设在东华大学。大赛旨在全面呈现、传播“美丽中国”新时代风貌,推动我国艺术设计类研究生教育的专业交流与进步,激发研究生创新设计意识,提高研究生创新与设计实践能力,培养研究生社会担当与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向世界积极展示和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第二届赛事由浙江大学承办,江南大学、南京艺术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和四川美术学院协办。第三届赛事由哈尔滨丁香人才发展集团和黑龙江大学联合承办。
20
2024-12
科技赋能 智创未来 | 第十届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总决赛圆满落幕
12月13日,第十届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总决赛在重庆圆满落下帷幕。来自浙江理工大学的“天宫造物”团队、重庆大学的“柔感防灾”团队及宁波大学的“超能科学酱”团队分别斩获冠、亚、季军!群英荟萃决赛燃情对决本届大赛以智慧城市与智慧社会为主题,以创意设计为主,包括定向赛道、自由赛道和企业揭榜赛道三类赛道。大赛共吸引了来自274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3378支队伍,近15000名研究生师生报名参赛,参赛队伍数量较去年同比增加54%,创历史新高。最终来自80家研究生培养单位的200支队伍进入全国总决赛。经过决赛阶段的分组答辩和冠亚季军争夺赛等环节的激烈角逐,共评出一等奖43项,二等奖146项。获奖名单详见官网:https://cpipc.acge.org.cn//cw/detail/1/2c9080179396a5a20193cdcbe27b3250图为浙江理工大学“天宫造物”团队获冠军图为重庆大学“柔感防灾”团队获亚军图为宁波大学“超能科学酱”团队获季军多方协同助力科技创新人才成长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郭新立,重庆大学党委书记舒立春,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夏杨松、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二级巡视员陈渝等出席大赛闭幕式。来自主办、承办和支持单位有关领导、业界专家、企业代表、参赛师生、行业伙伴和新闻媒体代表600余人现场参会。郭新立指出,2013年,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应运而生,是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中首个创办的主题赛事。十年来,在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的积极参与下,在相关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大赛砥砺前行,在参赛规模、办赛水平、赛道赛题、社会影响力等多个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他希望,新十年各方继续携手并进,以创新为翼,以智慧为帆,共同开启智慧城市发展的新篇章。图为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郭新立致辞舒立春表示,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紧扣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部署,正逐步发展成为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平台、拔尖人才培养的沃土。今年是重庆大学建校95周年,恰逢第十届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在重庆大学举行,意义非凡。图为重庆大学党委书记舒立春致辞陈渝谈到,借助本次大赛契机,重庆市教委将联动相关部门、在渝高校及知名企业,共同搭建智慧城市学科交叉学术交流平台。她希望,重庆市教委相关部门和在渝各高校,要高度重视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在高水平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要出台专门的组织实施管理办法,强化组织领导和条件保障,鼓励师生参赛。图为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二级巡视员陈渝致辞梦想启航系列活动精彩呈现为助力参赛师生拓宽学术视野,开阔研究思路,决赛期间举办了以“科技赋能智创未来”为主题的智慧城市技术高端论坛。来自重庆大学、中建四局、数字重庆等单位的6位企业技术精英及2位高校学术精英,围绕智慧交通、智慧电网和数字赋能超大城市治理等方面,深入探讨智慧城市领域的前沿技术、创新应用和实践经验。图为智慧城市技术高端论坛现场此外,同期还举办了人才交流会,华为、京东方、赛力斯、长安汽车、宁德时代、中冶赛迪、中移物联网、招生局等40余家“头部企业”在赛场外设立展位,向参赛同学提供智慧城市领域的精准岗位以及深入了解企业与产业优势的交流机会。图为人才交流会现场燃梦十载智创未来2024年,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迎来了它的第十个年头。十年来,多所高校积极参与,累计参赛作品13142件,参与高校1871所次,参赛选手45488名,来自政府、企业、高校、院所和社会组织的参评专家近千人。十年来,通过多方合力,大赛形成了产教结合、科教融通的特色育人品牌,为智慧城市建设不断注入新活力。为致敬十年来先后承办赛事的各高校以及连续多届支持赛事评审工作的专家学者,在大赛十周年之际,大赛特设“十周年特殊贡献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同济大学、东华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大城市学院(国科大杭州研究院)、重庆大学等高校荣获“十周年特殊贡献单位”称号,李超、张善海、穆勇、邱云周、叶伟春、王建、华宝洪、朱建勇、石会昌等9位评审专家荣获“十周年特殊贡献个人”称号。赛事简介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和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大赛组委会秘书处设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赛以“创意启迪智慧、创新驱动发展”为理念,围绕智慧城市主题,激发研究生创新意识,提高研究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为国家、社会和企业培养创新型人才。第十届赛事由重庆大学承办,第十一届赛事由武汉大学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