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官方网站!
大赛动态
12
2024-03
关于举办“兆易创新杯”第十九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的通知
关于举办“兆易创新杯”第十九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的通知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  为进一步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提高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根据“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工作安排,现将“兆易创新杯”第十九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有关情况通知如下:  一、相关背景  “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旨在以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为契机,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提升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为核心,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目标,打造校企合作创新平台,营造研究生创新良好氛围,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水平与服务支撑能力的全面提升。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于1996年由中国电子学会与清华大学共同发起,至今已成功举办二十八年。竞赛始终秉承“激励创新、鼓励创业、提高素质、强化实践”的宗旨。经过20余年的发展,竞赛已经成为电子类相关学科研究生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增强团队精神、提升实践能力、促进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全面成长的有效平台。  二、组织结构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电子学会共同主办,秘书处设在中国电子学会。“兆易创新杯”第十九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分为初赛、决赛两级赛事,初赛在全国划分八大赛区,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华东、上海、西南、华南分赛区,分别由由东北大学、山东大学、西安工程大学、湖北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上海市电子学会、上海理工大学、重庆交通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承办。  三、参赛对象  中国高校在读研究生和已获得研究生入学资格的大四本科生均可参加。  四、赛事相关事宜  “兆易创新杯”第十九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将于2024年3月正式开赛,6月20日报名与作品提交截止,初赛7月举行,决赛8月举行,具体时间将提前通过官方平台通知。请各培养单位提前安排竞赛动员部署和参赛队伍选题工作。  本届竞赛赛程赛制较往届基本保持不变,分为技术竞赛和商业计划书专项赛两大部分,采用企业命题和开放命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兆易创新、华为、小米、飞腾、优利德、地平线、算能、安谋科技(ArmChina)、鼎信通讯、TI、新思科技、MathWorks等企业设置企业命题或专项奖。企业命题排名前20%的优秀团队将推荐入围全国总决赛现场,其中入围决赛排名前50%的企业命题团队,按技术竞赛比例获得全国总决赛团队奖项。  本届竞赛将继续严格落实匿名评审要求,并根据往届参赛数据建立论文库并查重,鼓励研究生培养单位积极申报、组织校级选拔赛,并由中国电子学会发放校级选拔赛获奖证书。具体实施办法与相关事宜详见竞赛官方网站:https://cpipc.acge.org.cn/。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2024年3月15日   附件:关于举办“兆易创新杯”第十九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的通知
09
2024-03
廿载数模情 砥砺向前行 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二十周年庆祝大会召开
12月17日,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以下简称“大赛”)二十周年庆祝大会暨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赋能研究生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赛事发起单位——东南大学隆重举行,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发展中心、江苏省教育厅、上海市学位办、南京市委组织部、东南大学有关领导及二十年来参与大赛的高校、企业及师生代表近千人齐聚大会,共同回顾大赛发展历程,展望大赛美好未来。庆祝大会活动丰富,充分展示了大赛二十年来竞赛育人的成功实践和显著成效。大赛组委会精心制作了20周年微电影——《建数少年》并发布了《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优秀工作案例》,致敬每一位并肩作战的“数模人”。庆祝大会还为二十周年系列奖项(功勋奖1名,卓越贡献奖9名,卓越成就奖12名)的获奖者颁奖,以表彰他们二十年来为大赛在发起和推动等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下午,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赋能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召开。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一级巡视员唐继卫、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秘书长赵瑜、东南大学副校长金石、上海市学位办原主任束金龙、南京市委组织部人才处处长孙龙、《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社社长周文辉、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研究生工作处副处长康卫国以及往届获奖选手、大赛承办单位、专家代表、用人单位代表等53位嘉宾出席座谈会。受邀到会的16位数模英才不乏长江学者、学科带头人、科研院所专家、公司研发高管、高等院校教师等行业中坚力量,他们纷纷表示参加数模竞赛对培养他们攻坚克难、团结协作和创新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唐继卫做总结讲话时指出:大赛坚持以赛育人,开辟了研究生教育的育人新路径;大赛坚持以赛促改,推动了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创新;大赛坚持以赛搭桥,提升了我国研究生教育支撑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能力。他希望大赛未来持续发力提高育人成效,持之以恒,不断创新,将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赛题的来源,引导研究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服务国家战略,真正把论文写到中国大地上。会议还对20年竞赛历程中涌现出的一批“数模英才”代表进行了表彰。
04
2024-02
重磅 | 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入选2023年中国研究生教育十大热点
09
2024-01
育农业农村英才 赢乡村振兴未来 “拼多多杯”第二届科技小院大赛总决赛闭幕
2024年1月7日,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主办的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拼多多杯”第二届科技小院大赛总决赛在云南大理落下帷幕。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褚橙科技小院、西南大学重庆铜梁蔬菜科技小院、中国农业大学古生村科技小院、广西大学广西兴宁富凤鸡科技小院,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如皋水稻科技小院五个团队获得一等奖。一等奖获奖团队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林文勋、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林万龙、大理州州委常委、州人民政府常务副州长李苏等领导嘉宾莅临现场并致辞。来自全国22所院校46支队伍的近200名师生及评审专家出席总决赛现场。开幕式在开幕式上,林文勋副会长代表赛事主办方致辞指出: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院士带领团队创建的“科技小院”研究生培养模式为“新农科”“大农业”培养全方位型栋梁之材。科技小院大赛作为产学研用共享交流平台,通过推选优秀的科技小院创新实践案例,将持续发挥科技小院的重要作用。林文勋林万龙副校长代表赛事承办单位致辞表示:科技小院培养模式关注学生在创新实践中的成长与发展,促进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科技小院大赛不仅是对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的精神深度回应,也将在共同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共同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方面探索更加深入地实际行动。林万龙大理州州委常委、州人民政府常务副州长李苏表示:在洱海边建立科技小院之初有三个目标,第一是阳溪河水舀起来就能煮茶,第二是洱海村头溪边的农民们迈进科技小院的门就能和专家讨论农事,第三是村里的小孩儿可以经常进来找研究生哥哥姐姐们辅导功课,一同成长。“现在这三个目的都实现了。此次大赛,不仅欢迎全国科技小院师生齐聚大理,也更加感谢同学们在‘解民生做学问’过程中给大理带来满满的正能量。”李苏本届大赛以“解民生治学问”为主题,旨在遴选以科技小院为载体深入农业农村一线的科技强农优秀案例,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本次大赛共有来自26个省、直辖市或自治区的54个研究生培养单位的208支队伍近1000名研究生成功提交作品,经过组委会专家线上初评,择优遴选出96支队伍入围山东、福建、吉林、陕西和重庆五地区赛。在五地区赛的线下半决赛中,经激烈角逐,48支队伍晋升决赛,46支队伍来到大理总决赛现场。经资料审核、路演答辩、线下展示等赛程,赛事最终评选出一等奖5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28项,优秀组织单位十二组。团队上台领奖总决赛分为两个赛程,第一赛程需提交参赛项目资料和培训记录等科技小院工作基本情况。其中,参赛队伍各成员常驻科技小院的总天数,将作为决赛赋分的重要依据之一。第二赛程为路演答辩和线下展示,阐述科技小院工作针对农村农业生产一线发展解决的主要问题,展示实物成果,现场专家评委从实效性、创新性、团队情况和路演表现现场赋分。同时,本次大赛开创式增加现场互评环节,每支队伍推选队员代表,为现场其他项目打分。赛场路演答辩在线下展示环节,白天节奏紧张的路演现场翻转为夜幕中熙熙攘攘的农产品博览会,各参赛团队在独立展台捧出耕耘硕果,吸引评委老师和来自各界的嘉宾及师生驻足。参赛师生们不仅展示对茶叶、玉米、萝卜、水稻、苹果等传统农产品提产增效模式的研究成果,交流海洋生态修复、贝类水产养殖等经验技术,而且收获了来自同行业的经验和友情。参赛选手展示“甜叶菊种植日历”“通过现场的交流,我们能学习并吸收其他科技小院在三农工作和实践中的特色做法,受益匪浅。”来自中国农业大学驻扎在河北曲周的蔬菜育苗科技小院参赛队员高新月表示。在展台前,高新月团队不仅展示了由甜叶菊作原料制作的茶叶,还展示了“甜叶菊种植日历”,指导当地农民针对甜叶菊种植抓住农时安排农事,并提供从整地到施肥、灌水、病虫害防治、收获及转化为农产品的全过程技术指导服务。线下展示在大赛闭幕式中,来自全国农林院校的二十位学生代表发表“扎根村屯农家逐梦乡村振兴”行动倡议。行动倡议科技小院人才培养模式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率领的教研团队于2009年在河北省曲周县首创。科技小院模式将研究生的培养置身于农业生产实践的大舞台和国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让研究生在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作的过程中,提高自我成长能力,激发学农热情、兴农责任感和自豪感,实现“勤思多悟立德,实干真学树人”,培养新农科、大农业所需要的全方位栋梁之才。2020年,首届科技小院大赛举办,并被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纳入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成为五个专项赛事之一。赛事简介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农林学科工作委员会联合指导,大赛组委会秘书处设在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院。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实践大赛包括分为科技小院、牛精英、科技作品、渔菁英、志愿者技能5个专项赛事。科技小院大赛是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的五个专项赛事之一,本届大赛由中国农业大学与西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吉林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和福建农林大学联合承办,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和云南农业大学协办。
29
2023-12
操作系统开源创新 又一个研究生“硬核”赛事正式启动
12月28日上午,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第17个主题赛事--中国研究生操作系统开源创新大赛在国防科技大学正式启动。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原会长、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赵沁平院士、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开源发展委员会主任王怀民院士、国防科技大学副校长兼教育长吴建军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30余所高校的专家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麒麟软件有限公司等企业的代表出席启动仪式。图|赵沁平院士(中)、王怀民院士(右)、吴建军(左)共同启动大赛服务需求以赛育人助力中国“强芯补魂”操作系统是软件领域的“根技术”,是大量应用承载的基石,被称为“产业之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切实加强基础研究,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要打好科技仪器设备、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国产化攻坚战”。解决我国操作系统技术体系对外依赖性强、供应连续性风险高等“卡脖子”问题,打赢这场“强芯补魂”的战役,人才是推动发展、确保竞争优势的第一资源。秉承“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的办赛宗旨,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增设第17个主题赛事——中国研究生操作系统开源创新大赛,旨在加强国产操作系统相关领域后备人才挖掘与培养,为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提供高水平的人才支撑。赵沁平院士在致辞时指出,“缺芯少魂”成为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受制于人的主要原因。在这场“强芯补魂”的战役中,培养时代所需、产业能用、市场好用的操作系统拔尖创新人才,是研究生教育应主动担当的使命。中国研究生操作系统开源创新大赛的创设,一方面将通过竞赛增强研究生对我国操作系统开发及生态建设的认知和应用能力,提升研究生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自觉性;另一方面,将通过竞赛平台促进政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共同构建我国操作系统科技创新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发掘和培养更多相关高层次人才,助力实现操作系统的“中国梦”。大咖领航架构完备确保大赛高起点高水准启动仪式上,中国研究生操作系统开源创新大赛专家委员会和组织委员会同时宣布成立。专家委员会由王怀民院士领衔担任主任委员,另有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及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开源技术领域相关专家共同组成,将为大赛的竞赛方向、赛道设置、技术规范及客观评审做出专业的决策和指导。组织委员会则由主办单位——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及支持机构——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33所示范性软件学院所属高校及赞助企业代表共同组成。组委会委员单位基本覆盖了具有软件工程优势学科的主要院校和操作系统自主研发的部分企业。未来,组委会委员单位还将根据赛事的发展不断增加。图|赵沁平院士(左)为王怀民(右)院士颁发聘书图|颁发聘书图|颁发聘书大赛专家委员会主任王怀民院士在讲话时指出,在信息文明时代,软件以开源的形式传播和交流,必然成为一种主流的形态。中国研究生操作系统开源创新大赛是解决我国“缺芯少魂”当中“魂”的一个重要创新赛事,展现了“蓄势引领”的时代特征。作为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深感责任重大。同时,他希望通过多方合作,大赛能够成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创新的平台,使得更多原创性的操作系统开源成果在中国大地上发育成长,走向世界,并影响世界。他表示,专家委员会将通过竞赛的设计,为创新人才脱颖而出营造良好生态,为青年人才茁壮成长提供肥沃土壤。国防科技大学承担大赛组委会秘书处、专家委员会秘书处工作并承办首届赛事。国防科技大学副校长兼教育长吴建军指出,中国研究生操作系统开源创新大赛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加强操作系统相关领域后备人才挖掘与培养的有力举措。他表示,国防科大将竭诚为办好赛事提供全力保障,为研究生了解行业需求、开拓学术视野、展示创新成果和促进学术交流搭建桥梁和舞台。启动仪式后,大赛组织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分别召开第一次会议。组织委员会就首届大赛筹备情况、大赛管理办法、首届大赛赛事指南等进行广泛讨论。专家委员会就大赛赛题设置、评审规则等进行了讨论。开放共享协同创新首届大赛蓄势待发大赛将坚持公益、开放、共享的办赛理念,与一切致力推动操作系统开源创新、繁荣操作系统开源生态、共育操作系统后备人才的机构、企业合作,通过设置相关自主操作系统赛题赛道,实现人才供需对接,成果优先共享。“松山湖杯”首届中国研究生操作系统开源创新大赛将于2024年3月开放报名,赛事报名及相关情况敬请关注:“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官网(https://cpipc.acge.org.cn/)官方微信公众号
17
2023-12
荣耀时刻!“数模之星”被这三所高校的青年团队摘得
10
2023-12
第二届中国研究生工程管理案例大赛决赛在清华大学闭幕
03
2023-12
引科技“活水”润金融创新 第二届中国研究生金融科技创新大赛总决赛闭幕
01
2023-12
首届“美丽中国”创新设计大赛总决赛反响热烈!
30
2023-11
用实践寻找美丽 用智慧创造美丽 首届中国研究生“美丽中国”创新设计大赛圆满收官
11月26日,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主办的首届中国研究生“美丽中国”创新设计大赛总决赛在杭州建德落下帷幕。大赛最终评选出一等奖40项,二等奖87项,三等奖182项。其中,中国美术学院郑佳等10组团队从一等奖中脱颖而出,获十佳创新设计师团队奖,东华大学、四川美术学院等32所高校获评优秀组织单位。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综合处处长赵首辰、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舒慧生、中共建德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新锋等领导出席活动并致辞。来自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计学学科评议组、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全国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的专家和60余所高校超过400名师生参加了决赛活动。建设美丽中国,传播美丽中国党的二十大报告把“美丽”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建设的五个关键词之一,“美丽中国建设”成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随着时代的发展,源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美丽中国”的内涵更加多元丰富。赵首辰在开幕式上致辞赵首辰在致辞中表示,美丽中国,兼顾了世界视野、国家高度和百姓感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创设中国研究生“美丽中国”创新设计大赛意义深刻、内涵丰富,他希望大赛以人才培养为目标,面向世界艺术设计发展的未来,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育人,提升艺术与设计学科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为国家、社会和企业培养和发掘艺术创新型设计人才。他希望广大研究生以中华文化为根基,以弘扬中国文化为路径,积极投身“美丽中国”建设。舒慧生在开幕式上致辞舒慧生介绍,“美丽中国”大赛作为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首个面向艺术设计类研究生群体的赛事,旨在激励研究生积极投身“美丽中国”建设,用有型的设计作品诠释、传播“美丽中国”的环境之美、文化之美、时代之美、生活之美、社会之美、时尚之美、百姓之美等丰富内涵。他表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不仅为美丽中国的建设提供了指导思想,也为中国研究生“美丽中国”创新设计大赛提供了深远启示。“‘美丽中国大赛’生逢其时,未来可期。”近1.6万青年学子燃梦,奇思妙想诠释“美丽中国”首届“美丽中国”大赛开赛即影响力爆棚。来自全国304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5943支团队共计15559名研究生师生围绕环境空间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媒体传达设计四个专业赛道和建德市政府定制赛道,共提交5567件作品。经专家网上初审、复审,最终63所高校的127支队伍闯入决赛。在总决赛路演现场,参赛团队用一个个奇思妙想的创意设计展现青年学子建设美丽中国的实践行动。来自东华大学的服装设计作品《龙氲》,摘得服装与服饰设计赛道一等奖来自浙江大学的参赛团队呈现一款面向脑卒中康复的智能镜像训练手套作品,获得工业产品设计赛道一等奖来自中国美术学院的参赛团队呈现一款国风题材的游戏《宋韵·游艺绘卷》,获得媒体传达设计赛道一等奖来自上海理工大学的参赛团队呈现《建德苞茶·茶话会》系列文创,获得建德主题设计赛道一等奖评审现场大咖云集,盛赞赛事育人成效设计学科权威专家云集决赛现场。评审团囊括宋协伟、孙守迁、杨东江等多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计学学科评议组委员、全国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以及全国相关高校、行业、企业、地方的设计学领域知名专家。专家们纷纷表示,在评审过程中看到大量植根中国文化、拥有国际视角的优秀作品,形式活泼,意蕴深远。参赛选手们从传统文化中挖掘素材,向世界讲述“美丽中国”的精彩故事。“美丽中国”大赛作为面向设计学专业研究生的全国性赛事,搭建了艺术设计领域的全国性交流平台,为专业领域内的合作、交流以及联合育人提供了更广阔的创新空间和更高效的实践路径。地方赛道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时空对话唤醒灵感首届大赛设置一个地方政府定制赛道,选取建德市两个点位——梅城镇严州古城和下涯镇之江村,征集参赛选手们文创品牌形象、乡村空间改造的主题设计,参赛团队通过实地走访、考察唤起灵感,共提交205支参赛作品。这些作品或从梅城镇严州古城的历史人物、朝代更迭、城邦兴衰流变,或从区域规划、建筑规划、景观设计等角度入手,为建德文旅产业和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创作灵感源于暑期参赛选手在建德实地采风,设计者在场景中体味,在时空跨越中与先贤对话,构思展现建德多层次美的多元作品。地方赛道提交的参赛作品兼具高观赏性、高实用性和高转化率,建德负责人表示:这些文创展现了严州古城和之江村的人文美和自然美,类型多样,样式新颖,是高水平的文创,正是建德期望看到的。希望参赛选手能将这些作品留在建德,以文创博物馆的形式展示。梅城镇严州古城赛道作品之一下涯镇之江村赛道作品之一创设“小研文创工坊”,推动获奖创意转化赛场内文艺展演,赛场外文创集市。创意时装秀展现国际style、“玩味梅城”地图带游客“云游”严州古城,“龙山书院诗人”IP形象与嘉宾时空对话,“严小美严小青”领读严州古城先贤故事......都展现了当代设计学科研究生对“美丽中国”的诠释。“小研文创工坊”揭幕,获奖团队向工坊赠送文创为了助力设计精良的文化创意顺利转化、高效落地,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将与政府部门合作共建“小研文创工坊”,致力于为全国设计类研究生打造文创设计孵化平台,为“美丽中国”大赛获奖文创产品的宣传推广、展示展销、市场转化提供平台载体。首个“小研文创工坊”落户建德梅城镇。闭幕式上,本届大赛12支获奖团队表达了作品入驻“小研文创工坊(建德)”的合作意愿。2024赴“湖”之约,看见“美丽中国”在首届“美丽中国”大赛赛程筹备期间,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诞生地,湖州市委市政府积极协调办赛环境,主动接洽申报,并如愿获得下届承办权。第二届“美丽中国”大赛总决赛将由湖州市委市政府和浙江大学、湖州师范学院共同承办。中国研究生“美丽中国”创新设计大赛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大赛组委会秘书处设在东华大学研究生院。首届大赛由东华大学承办,中共杭州市委人才办,中共建德市委,建德市人民政府联合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