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官方网站!
大赛动态
20
2024-12
智汇湾区 才聚羊城 | 第三届中国研究生金融科技创新大赛总决赛圆满落幕
12月8日,“广州工行杯”第三届中国研究生金融科技创新大赛总决赛在广州圆满落下帷幕。来自华南理工大学的GreentechInnovators团队摘得金奖,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网安三剑客团队获得银奖,华东师范大学的翌金智能投研平台团队和清华大学的温故而知新团队获得铜奖。群英荟萃决赛燃情开赛为更好激发高校学子的创新活力、挖掘创新潜力,本届大赛采用全新赛制。大赛主题聚焦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创新应用。大赛共吸引了来自197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623支队伍,近3500名研究生师生报名参赛,参赛队伍数量较去年同比增加76.9%。最终来自55家研究生培养单位的114支队伍参与全国总决赛。经过决赛阶段的分组答辩和四强争冠赛等环节的激烈角逐,共评出一等奖12项(含金奖1项,银奖1项,铜奖2项),二等奖24项,三等奖78项。获奖名单详见:https://cpipc.acge.org.cn//cw/detail/2c90800c8093eef401809d3501080654/2c9080189396a5c70193a98c478a0af4总决赛颁奖仪式(金、银、铜奖)多方协同助力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陈子辰,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徐国正,中国工行银行广州分行党委书记、行长熊焘等出席大赛闭幕式。各主办、承办和支持单位有关领导、业界专家、企业代表、参赛师生、行业伙伴和新闻媒体代表500余人现场参会。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陈子辰致辞陈子辰指出,举办金融科技大赛,旨在“发现人才、培育人才、凝聚人才”,为我国金融科技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希望同学们将个人发展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通过备赛参赛,更加勤奋学习,厚植家国情怀,培养敏锐的洞察力和前瞻性思维,为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实现金融强国贡献青春力量。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徐国正致辞徐国正强调大赛意义非凡,契合国家金融科技人才培养需求。今年恰逢华南理工大学经济学科建设40周年暨经济与金融学院建院20周年,能够承办本届大赛,是华南理工大学金融学科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期待各界持续支持大赛与华南理工大学发展,并为华南理工大学工作建言献策,以推动金融科技创新事业持续进步、迈向更高峰。产研融合促进金融科技项目落地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和创新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本届赛事在广州举办,不仅让参赛师生近距离体验大湾区创新创造创业的活力,同时也为项目团队提供与大湾区金融科技产业深入交流的机会。同学在实习就业招聘会上进行咨询决赛期间,举办了项目路演对接会、实习就业招聘会等活动,100余个项目展示其作品海报,来自前海中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北京中融鼎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粤科金融集团公司、创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金融机构的风险投资代表现场进行互动交流,为参赛团队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和指导,也为优秀项目创造了更多的合作机会。优秀项目路演活动此外,工商银行广州分行及其辖下支行也举行了现场实习就业招聘会,向参赛学生提供了深入了解企业优势以及实习就业的宝贵机遇。活动纷呈展现多元金融科技魅力决赛期间,中国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金融科技专家苏恒分享了“数字金融建设的新常态、新动能、新愿景”学术报告,强调了金融科技赋能实体经济的重要作用。中国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金融科技专家苏恒作学术报告同期,还组织了“中国研究生科技中国行”参访活动,参赛师生参观了黄埔区知识城(广州)科技产业服务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广州分行、腾讯广州(微信总部)、广电运通等知名企业,师生们近距离体验这些企业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在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成果,不仅让参赛师生亲身感受到了粤港澳大湾区的独特魅力和科技创新力量,也进一步拓宽了同学们的科研学习的视野。“中国研究生科技中国行”活动赛事简介中国研究生金融科技创新大赛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和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和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大赛组委会秘书处设于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大赛围绕金融科技创新主题,旨在引导研究生放眼学科领域创新前沿,创造性解决中国金融科技领域实际问题,提高研究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第三届赛事由华南理工大学承办,中国工商银行广州分行冠名。第四届赛事将由南京大学承办。
12
2024-12
2024年中国研究生“美丽中国”创新设计大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圆满落幕
12月7日,中国研究生“美丽中国”创新设计大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创新大赛,在云南昆明落幕。本次大赛也是2024年度“腾冲科学家论坛”系列活动之一。来自全国41家培养单位的94支队伍入围全国总决赛。经过激烈角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酵启新程”团队、浙江农林大学“荒野守护”团队和云南农业大学“生态致富先锋队”团队分别荣获冠、亚、季军!总决赛颁奖仪式大赛自2024年5月正式开始以来,共有来自84家培养单位的370支队伍报名参赛,328支队伍成功提交作品。大赛组委会邀请21家单位的125位专家担任本届大赛初赛评委,经过网络初评,共有41家培养单位的94支队伍入围全国总决赛。其中动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赛道20支,植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赛道24支,微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赛道25支,生态环境多样性保护与利用赛道25支。总决赛现场在决赛中,各参赛队伍通过现场答辩及总决赛路演等环节展开激烈竞争。最终,比赛共评选出一等奖12项(含冠、亚、季军各一项),二等奖27项,三等奖53项。获奖名单详见:http://cpipc.acge.org.cn//cw/detail/2c9080189073beab0190b560702408d1/2c9080179396a5a201939fc62fce05e3总决赛颁奖仪式时代楷模、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林文勋,云南省政协副主席李学林、云南省委副秘书长林文勋等领导嘉宾亲临决赛现场。时代楷模、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致辞朱有勇院士指出参赛作品展现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的技术潜力,更展现了青年学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他鼓励同学们再接再厉,将赛事成果进一步深化,努力将创新设想转化为实际应用,为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贡献更多力量。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林文勋致辞林文勋在致辞中表示,学会在中国研究生“美丽中国”创新设计大赛下增设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创新大赛”专题赛道,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广大青年,尤其是研究生群体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的关注和创新热情,推动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他强调本届赛事纳入了2024腾冲科学家论坛系列活动,意义重大,同时他也期待社会各界参与赛事,共同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赛事简介中国研究生“美丽中国”创新设计大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创新大赛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2024年新创设的专项赛事。赛事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人类美好家园”为主题,遵循“全球视野、青年担当、中国智慧、美好未来”主线,聚集青年研究生,保护生物多样性,推进赛事的特色化、前瞻性、国际化,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领域研究生教育交流与发展,加速相关的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新工具、新模式的推广传播,打造富有影响力的大赛,为世界贡献研究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创新实践和成长发展的美丽中国故事。赛事组委会秘书处设在云南农业大学,本届赛事由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农业生物多样性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联合承办,云南省青少年科技中心协办。
11
2024-12
与“数”同行 “模”力无限 | 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颁奖大会圆满落幕
12月8日,“华为杯”第二十一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颁奖大会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举行。从超过两万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的13支队伍会师决赛,角逐“数模之星”。最终,山东大学“LuckyDog队”摘得桂冠,江苏科技大学“天生我材必有用队”斩获亚军,东南大学“网安划水小队”荣获季军!总决赛颁奖典礼参赛规模创历史新高竞赛国际化开启新征程本届竞赛自今年6月启动报名,吸引了来自589所培养单位的22122支队伍,60741名研究生报名参赛,参赛队伍数创历史新高。自2003年创办以来,经过二十一年的发展,累计参赛规模已突破50万人次。值得一提的是,本届竞赛首次开设国际赛道,共有国(境)外23所高校95人参赛,进一步扩大了赛事影响力。“数模之星”答辩现场经过814位专家委员会委员和特邀专家历时1个月的网上评审,126位专家为期4天的集中评审,最终评选出一等奖队伍242支(含华为专项奖一等奖队伍4支,二等奖队伍12支),二等奖队伍2742支,三等奖队伍3927支。获奖名单详见:https://cpipc.acge.org.cn/cw/hp/4总决赛颁奖仪典礼以赛搭台赋能建模创新人才培养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培养质量处处长杨秋波,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舒慧生,山东省教育厅总督学王浩,山东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吴臻,东南大学副校长金石,中国矿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李江涛,济南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公务员局局长、市委人才办常务副主任王玉跃,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济南研究所所长郝文以及全国30余所组委会高校代表、500余位参赛师生、评审专家代表、相关政府部门领导、媒体代表等近千人参加颁奖大会。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培养质量处处长杨秋波致辞杨秋波在致辞中表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稳步扩大研究生人才培养规模,持续优化高层次人才培养结构,深化科教融汇与产教融合,支持高水平高校与科研机构加强有组织人才培养和科技攻关,持续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加快构建“人工智能+教育”新生态。希望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扎根中国大地,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引导广大研究生通过应用创新攻克技术难题、解决实际问题。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舒慧生致辞舒慧生在致辞中表示,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创办十二年来为超过130万研究生师生提供平台,成为自主培养国家重点、急需领域高层次人才,助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的生动实践。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作为系列大赛中参赛规模最大、参与地区最广、涉及学科最广的主题赛事,为广大研究生运用数学建模方法探究实际问题、开展学术交流、培养团队意识搭建平台,助力数学等相关基础学科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智汇交融以赛促学交流共进决赛期间,举办赛题学术交流会。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专家组专家及命题人受邀出席,与各参赛队伍围绕本届竞赛赛题展开深入交流,共同研讨和分享参加竞赛的宝贵经验。赛题学术交流会此次交流会拓宽了参赛师生在数学建模方面的创新思维与视野,使其对竞赛赛题的理解更为深刻。同时,有力促进了各参赛队伍之间的专业交流和经验互鉴,为竞赛营造了浓厚的学术交流氛围,激励着广大参赛师生在数学建模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创新,勇攀学术高峰。有“模”有young见证泉城创新活力决赛同期举办了“中国研究生科技中国行2024(济南站)”活动,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参赛师生走进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国家超算济南中心、泉城省实验室、济南超级计算技术研究院、济南人工智能小镇等,深入探寻了国内外超算历史演变进程以及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山河超级计算平台建设运营、超算应用生态与超算互联网建设、算力赋能数字强省建设等相关情况。“中国研究生科技中国行2024(济南站)”活动此次活动不仅让参赛师生们近距离接触到了最前沿的科技发展动态,加强了产学研紧密联系,也充分展示了济南市创新能力和独特魅力,为济南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赛事简介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大赛组委会秘书处设在东南大学研究生院。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面向在校研究生进行数学建模应用研究的学术竞赛活动,是广大在校研究生提高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科研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平台。本届赛事由山东大学承办,下届赛事由中国矿业大学承办。
11
2024-12
共圆“芯”梦想 | 2024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EDA精英挑战赛总决赛落幕
12月7日至8日,2024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EDA精英挑战赛(以下简称EDA精英挑战)决赛在南京江北新区举办。北京大学团队获赛事最高荣誉“麒麟杯”;北京邮电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团队获“菁英杯”。“麒麟杯”获奖团队“菁英杯”获奖团队实力PK,同追“芯”梦想EDA精英挑战赛于今年正式列为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的专项赛事。自8月启动以来,共有94所国内外高校的535支研究生队伍报名、1373名学生报名参赛,最终157支队伍经过评选晋级,进入总决赛。经过评审共选出一等奖队伍15支,二等奖47支,三等奖93支,菁英杯2支,麒麟杯1支。决赛答辩现场获奖名单详见官网:https://cpipc.acge.org.cn//cw/detail/2c9080158ee9c272018f229208b610a6/2c9080179396a5a20193a71f924f0975决赛颁奖仪式以赛搭台,护航“芯”征程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原党组成员、副部长翁铁慧,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长郝彤亮,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金保昇、副秘书长赵瑜,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集成电路处欧昌胜,南京江北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陈文斌,东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邱海波等领导专家出席决赛颁奖典礼,来自全国EDA领域高校及龙头企业相关人才共同见证总决赛奖项的诞生。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原党组成员、副部长翁铁慧致辞翁铁慧表示,EDA精英挑战推进高校与企业产学融合育人,促进EDA人才生态建设,助力EDA产业人才生态快速发展。未来要以EDA精英挑战为牵引,更大力度强化产教融合,培育产业高端人才,基于赛题来自龙头企业的亮点特色,希望高校将竞赛案例与高校实践相结合,重塑产业前沿与科技前沿促动优质教学资源转化的人才培养新范式。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长郝彤亮致辞郝彤亮表示,希望未来EDA精英挑战作为系列大赛的优秀品牌,在引领、创造、创新氛围方面进一步做出示范,以赛促教,将竞赛案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以赛促研,举办常态化的交流研讨,加速知识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以赛促产,真正做到产业出题、联合答题、企业阅卷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实现集成电路产业化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做出更大的贡献。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金保昇致辞金保昇表示,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以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为抓手,创办十二年来,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先后设置19项主题赛事,累计为超过130万研究生师生提供创新实践平台。EDA精英挑战赛于今年正式列为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专项赛事,主题深刻,特色鲜明,希望参赛同学们面向集成电路产业这一国际竞争的主战场,努力奏响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强音。产研融合,共育“芯”人才EDA精英挑战赛赛题主要围绕集成电路EDA工具研发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持续探索。今年,合见工软、芯华章、芯行纪、思尔芯、广立微、概伦电子、华大九天、安路科技、EDA国创中心围绕布局布线、建模、逻辑综合、超图分割、网表生成、测试等领域设置赛题,持续聚焦技术研发需求推进。EDA前沿技术讲座决赛期间,EDA前沿技术讲座集聚华大九天、芯华章、芯行纪、广立微、概伦电子、安路科技等国内EDA企业代表,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高新技术标准化研究所、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集成电路测评中心创新技术室、EDA²等机构,与高校师生围绕EDA产教融合、解决方案、创新前沿、具体工艺、安全验证、标准化体系等方面深入交流分享。“芯人才江北行”活动组织参赛师生参访南京江北新区等,旨在让参赛师生零距离感受国家前沿科创氛围。“芯人才江北行”活动学术进取,赛后探索不止EDA精英挑战设立“学术进取奖”,鼓励参赛学生在赛后继续EDA领域开展学术研究及探索。竞赛也通过开放赛题技术资料、提供专门网站支持等方式对相应研究团队提供专业性服务支撑。今年,共有22个研究团队获得该奖项,形成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成果。赛事简介2024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EDA精英挑战赛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专项赛事,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和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专项赛事组委会秘书处设于国家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技术创新中心。竞赛始终紧密结合EDA产业发展需求,以加强高校学生在EDA领域的创新设计与工程实践能力,以竞赛为人才培养的发起点和验收点促进EDA人才生态建设,助力EDA产业人才生态快速发展。2024年由国家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技术创新中心、南京江北新区管理委员会、EDA²创新加速承办,南京集成电路产业服务中心、清华海峡研究院协办,江苏省集成电路学会等单位支持。
05
2024-12
蓉城见证创新之光 !第二届中国研究生企业管理创新大赛圆满收官
12月1日,菁蓉湖畔,银色“星云”,第二届中国研究生企业管理大赛总决赛在成都圆满闭幕。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长肖甫,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张淑林、副秘书长赵瑜,四川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戴作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靳敏等领导嘉宾,以及企业代表、参赛师生、媒体代表等1000余人出席相关活动。赛事规模倍增新增商业分析与智能应用赛道本届大赛共吸引了298所研究生培养单位的14433名研究生参赛,参赛规模实现倍增。经过初赛线上角逐,复赛分赛区晋级,决赛路演及实战操作,并经由裁判组打分,仲裁组公证,组委会审议的严密流程后,大赛共评选出一等奖队伍134支,二等奖队伍438支,三等奖队伍670支。获奖名单详见官网:https://cpipc.acge.org.cn/cw/hp/2c90801786cfa2b60186de4143390279本届大赛除企业决策赛道外,紧密结合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发展的背景,新增商业分析与智能应用赛道,设置五项企业命题赛题和一项自主命题赛题,由“真甲方”发布“真问题”,为参赛学生提供“真实践”,切实推动产教真正融合。赛事培养新时代复合型商科人才助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肖甫代表国务院学位办、教育部研究生司,对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表示充分肯定。他认为系列大赛是加快完善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的重要举措,为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的生动实践。他希望,系列大赛持续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全力支撑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合作办赛协同育人、构筑有机办赛生态,不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教育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长肖甫致辞张淑林表示,中国研究生企业管理创新大赛致力于引导研究生们关注我国工商管理实际问题,促进商科教育领域产教深度融合,助力新时代复合型商科人才培养。她希望,同学们在企业管理创新的征途中勇于突破,以新颖的视角审视问题,以创新的思维解决问题,为经济社会繁荣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张淑林致辞赛事活动精彩纷呈助力研究生管理实践创新能力发展决赛期间,举办了第一届研究生管理实践创新能力发展论坛,10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来自电子科技大学、北京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围绕“管工交叉与产教融合”作了主题报告,共同探讨数智化时代背景下研究生管理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创新发展之路。同期召开了圆桌论坛,与会嘉宾围绕“高质量教育教学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等主题分享了各自在管工交叉、产教融合助力研究生管理实践创新能力发展的做法和经验;论坛后,与会人员共同参观了电子科技博物馆和郫都区战旗村等,实地调研了解技术变革、创新发展背景下的乡村振兴与产业发展情况。赛事简介中国研究生企业管理创新大赛作为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大赛组委会秘书处设置在全国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中国研究生企业管理创新大赛旨在引导我国研究生尤其是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MBA)关注我国工商管理实际问题,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发展,提升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切实服务于国家战略、社会发展、区域经济和产业创新对高层次、复合型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
05
2024-12
未来之光鹏城展翅,“未来飞行器大赛”总决赛圆满落幕!
11月29日,“未来之光超算杯”第十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总决赛在深圳圆满落下帷幕。北京理工大学作品“空海协同搜救智能无人系统”夺冠,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作品“全自动多模块壁面附着无人机”获得亚军,西北工业大学作品“NPU-Dragon飞爬一体仿生扑翼飞行器”和“智汇‘天眼’——泛在生物智能下的空间多模态天地观测集群”并列季军。畅行天地逐梦未来本届大赛共吸引了来自184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727支队伍,近4000名研究生师生报名参赛,参赛队伍数量较去年同比增加51%。最终来自99家研究生培养单位的252支队伍进入全国总决赛。经过决赛阶段的分组答辩、飞行竞演和总决赛路演等环节的激烈角逐,大赛共评出一等奖25项,二等奖67项,三等奖132项,国际赛道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获奖名单详见官网:https://cpipc.acge.org.cn//cw/detail/3/2c9080159353177f01938b7ceaf52deb星光璀璨汇聚鹏城助力赛事精彩呈现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凤田,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大响,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丁雪梅,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李和章,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第一副校长、学术委员会主席伊万琴科,北京理工大学校领导、校务委员会副主任秦志辉,西北工业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原党委副书记万小朋,莫斯科国立大学副校长奥利加·尤里耶夫娜·米罗纽克,莫斯科国立大学副校长安德烈·阿纳托里耶维奇·费佳宁等出席大赛开闭幕式。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丁雪梅致辞丁雪梅在致辞中指出,未来飞行器大赛创办十年来,大赛参与度、专业度、影响力显著提升,已经成为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中高质量、高水平、有特色的主题赛事。正值中俄建交75周年之际,北京理工大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发挥学校优势,与莫斯科大学合作增设国际赛道,是落实两国元首共识,加强两国青年人文和学术交流的重要举措。中俄专家齐聚一堂共话未来飞行器发展为助力参赛师生拓宽学术视野,提升研究格局,决赛期间还举办了以“未来飞行器发展对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促动”为主题的学术对话。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刘大响,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低空经济分院执行院长李世鹏以及莫斯科大学空间物理、力学、空间仪器和通信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深北莫,围绕技术创新与突破、经济结构与产业升级、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四个方面开学术对话,带来了一场富有前瞻性和多维度的学术思想盛宴。多彩配套活动助力青年创未来作为一座重视人才、聚力创新的城市,决赛期间,深圳人才集团旗下的千里马国际猎头有限公司向参赛学生介绍了“深爱人才,圳等你来”的各类人才政策新举措,希望更多研究生了解深圳、逐梦深圳、扎根深圳。同时,高度创新技术有限公司、腾云航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产业空间发展有限公司等深圳低空经济领域的头部企业举行了现场宣介及人才洽谈会,向参赛学生提供了深入了解企业与产业优势的交流机会,来自全国的优秀青年学子近距离体验了“深圳速度”下的低空经济创新成果。国际项目亮相决赛中外科技深入交流本届大赛充分利用北理工在航空航天领域的深厚底蕴以及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丰富的国际化教育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推动与莫斯科大学的深度合作,增设了国际赛道并首次在境外举行初赛。国际项目经莫斯科分赛场选拔后,8支国际研究生团队亲赴赛事现场,亮相未来飞行器大赛总决赛舞台。大赛促进中外研究生间文化交流与合作,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高端航空航天人才创造了有利条件。十年铸剑翱翔新篇2024年,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迎来了它的第十个年头。十年间,大赛秉承“创新改变未来”理念,围绕航空航天飞行器等前沿技术领域设置赛题,激发和培育广大研究生创新意识,助力我国航空航天领域急需高层次人才自主培养。截至目前累计报名团队超过4900支,报名人数超过23000人次。今年,大赛组委会秘书处西北工业大学精心筹备,在决赛期间特别制作了十周年回顾视频、大赛展板、手册等宣传材料,以回顾和展示大赛十年来的辉煌发展历程。奋进十年路,启航新征程。未来,大赛将全面加强国际化建设,邀请国际组织、境外高校和留学生参与赛事,深化教育领域的国际合作,建立国际高水平学术与竞赛平台,促进全球航空航天领域的科技创新与人才交流。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简介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和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大赛组委会秘书处设于西北工业大学。大赛围绕航空航天飞行器等前沿技术领域设置赛题,旨在提高广大研究生在航空航天领域科研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为业界发掘培养复合型、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第十届赛事由北京理工大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飞行汽车分会、广东院士联合会联合承办,深圳未来之光超算技术有限公司冠名。第十一届赛事由北京理工大学(珠海校区)承办。
27
2024-11
智绘“双碳” 研领未来|第三届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在汉落幕
2024年11月24日,第三届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在汉闭幕。上海交通大学项目《高效率低成本广角光吸收柔性有机光伏》夺冠,北京交通大学项目《零碳动力先锋—ADN基空间发动机电点火技术革新》与武汉理工大学项目《降碳“氟”音——均相介导电催化助力电力行业强效温室气体SF6深度减排》并列亚军,三支团队均获“双碳之星”称号。“双碳之星”颁奖现场赛事规模再探新高赛题兼顾学术前沿和产业落地本届大赛共吸引了来自全国276所研究生培养单位,2645支队伍15142名师生报名参加,参赛学生同比增长29%,再创历史新高。赛事自6月启动,经过激烈的初赛角逐,共有267支队伍晋级决赛。历经两天的决赛现场路演,大赛最终评选出一等奖53项(含企业赛道1项),大赛二等奖154项(含企业赛道1项),大赛三等奖334项(含企业赛道1项)。获奖名单详见官网:https://cpipc.acge.org.cn/cw/hp/2c90800c8093eef401809d348f8b0653决赛颁奖仪式本届大赛赛题设计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布局,设置八大专业赛道,参赛作品涉及新材料、新能源、储能、低碳、碳捕集、碳市场及计量体系等领域,涵盖环境与绿色科技技术、新材料与新能源技术、电子信息技术、未来人居设计与制造、生态农业技术以及双碳领域政策、机制与体系创新等。同时结合武汉“双碳”产业实际需求设置地方定制赛道,并于暑期举办武汉“碳”寻企业参访活动,助力大赛产出高水平高质量、切实解决产业实际需求的参赛项目。参访活动回顾:https://cpipc.acge.org.cn//cw/detail/2c90800c8093eef401809d348f8b0653/2c90801790ea14cb0190ede1c8641410赛事搭建政产研平台助力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焰新,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丁雪梅,武汉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信思金,武汉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玲,武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才工作局局长姜铁兵等领导嘉宾出席相关活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丁雪梅致辞丁雪梅在致辞中表示,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助力双碳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是落实党中央部署的切实举措。武汉凭借深厚的科技创新氛围,不仅在低碳产业领域聚势成链,并在积极贯彻落实双碳战略过程中充分发挥科教优势,为广大研究生师生搭建展示才华、交流思想的广阔舞台。她表示,希望师生们通过备赛参赛,激发创新精神,提升实践能力,为我国“双碳”产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张笛致辞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张笛表示,在本次赛事承办过程中,武汉理工大学充分发挥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优势,积极推动符合武汉产业发展方向的新能源企业拟定命题,不仅为研究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实践舞台,也进一步促进学术界与产业界的紧密结合,加速科技成果的应用转化。期待通过大赛这一平台,发掘更多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的创新项目,共同推动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武汉市人才工作局副局长徐超致辞武汉市人才工作局副局长徐超表示,武汉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希望通过这一赛事,不仅为武汉在“双碳”领域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期待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关注武汉,留在武汉,共同推动绿色低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院士报告+产业参访产业界接力学术界联手促人才培养决赛同期,成功举办“碳”索未来,数智武汉——双碳高峰论坛,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焰新作主题报告,与会专家们就如何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进行了深入探讨。此外,举办院长论坛,来自全国知名高校“双碳”领域的学院院长围绕“双碳”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等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王焰新院士作主题报告院长论坛决赛期间还特别组织了双碳行业企业高层次人才供需对接会,来自岚图汽车、东风汽车研发总院等百余家在汉企业提供3000余岗位,吸引超过千名的参赛学生和在地研究生到场。中国研究生科技中国行——双碳行业企业参访活动同期举行,参赛师生走进岚图汽车、武汉双碳产业研究院、中国碳排放权登记结算(武汉)、中碳科技(湖北),不仅看到政府和企业为贯彻国家“双碳”战略目标、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所做出的工作和成效,而且在一线的生产环境中充分了解“双碳”领域的真实课题和国际化挑战。高层次人才供需对接会中国研究生科技中国行——双碳行业企业参访活动赛程不止步于获奖参赛选手展现时代担当“我们团队聚焦于能源推进系统低碳无毒、快速响应、冷启动三个技术指标,以发动机关键启动部件优化为创新点,设计出了新型的空间发动机样机。”北京交通大学的参赛选手借助样机展示,在答辩现场呈现项目的创新性和应用价值。选手表示,参赛不仅是希望得到专家对项目研究价值的评判,更希望能借助大赛平台让更多有实际需求的企业行业看到自己的项目。“赛后,我们将在项目已小规模成功产业落地的基础上,进一步持续完善项目和推动实用转化,希望能拓展应用到其他燃料的动力系统,为绿色低碳出行贡献我们的星星之火。”参赛选手答辩现场“本次大赛提交的作品呈现了顺应国际发展趋势,密切结合国家‘双碳’战略需求的特点”,大赛评审专家表示。在评审现场,数位专家从项目创新及实施的合理性、作品设计思路及解决方案创新性、对实现双碳目标的实用价值性以及文字表述的规范性四个方面赋分,并考虑选手对专家提问的现场互动性,最终按照综合得分排名。“作为评委,我们看到了参赛选手表现出对‘双碳’战略的深刻理解,我们更欣慰地看到他们服务国家战略的自觉和主动,看到‘科技报国,舍我其谁’的担当与风貌。”赛事简介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作为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大赛组委会秘书处设在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围绕“双碳”科技创新人才需求,旨在进一步增强研究生对“双碳”战略的认识,提升研究生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自觉性,加大高校与社会之间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助力实现“3060双碳”目标。第三届赛事由武汉理工大学承办,第四届赛事由沈阳化工大学承办。
19
2024-11
全国55所高校研究生齐聚“中国网谷”!这一全国性赛事圆满落幕
“网安之星”颁奖现场11月16日-17日,“中国网谷·华为杯”第三届中国研究生网络安全创新大赛在武汉临空港经济开发区成功举办。西北工业大学的抽象四次方队、华中科技大学的CPSS队、北京邮电大学的交界地四大高手队三支队伍荣获本届大赛的“网安之星”称号(各赛道第一名)。多方关怀共育网安人才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滨兴,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世忠,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大赛总裁判长郝叶力,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金保昇,武汉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朱德友,北京邮电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彭木根,武汉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玲,华为公司武汉研究所副所长高艳伟等领导嘉宾出席相关活动。决赛开幕式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滨兴在致辞中表示本次大赛不仅是对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战略目标的积极响应与具体实践,也是我国网络安全人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次全面展示。他鼓励参赛学子们在比赛中充分发挥自身专长与潜能,展现才华与智慧,接受实践的检验,为网络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滨兴致辞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金保昇在致辞中表示学会以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为抓手,累计为超过130万名研究生提供创新实践平台,是助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的生动实践。他鼓励同学们以赛为始,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为构建更加和平安全的网络空间贡献智慧力量,书写新时代青年的壮丽华章。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金保昇致辞武汉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朱德友,北京邮电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彭木根在致辞中强调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并对大赛给予高度评价。他们认为大赛立足于培养高层次网络安全青年人才,通过比赛切磋学习,交流经验,旨在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实践经验和国际视野的网络安全人才。武汉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朱德友致辞北京邮电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彭木根致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玲在致辞中表示武汉市将继续通过“赛教融合”平台吸引更多网络安全人才来到武汉,并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保障,助力人才成长与项目落地。她期待以赛为媒、以赛识才、以赛搭台,促进校地共建、合作共赢、联合办赛、共同育才,为人才创新和项目转化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保障。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玲致辞赛场争锋“网安之星”闪耀“中国网谷”本届大赛以“守卫网络安全,培育网安人才”为主题,共吸引198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754支队伍、2544名研究生学子报名参赛。经过初赛的严格评审,共有168支队伍、556名选手成功突围,晋级决赛。在为期一天半的决赛中,各参赛队伍展开了一场场紧张刺激的技术比拼。最终,共评选出一等奖队伍26支,二等奖队伍55支,三等奖队伍86支。获奖名单请关注赛事官网:https://cpipc.acge.org.cn/cw/hp/2c90800c8093eef401809d33b36f0652#contest-news决赛颁奖仪式“真”攻“实”防以创新实践筑牢网信安全本届赛事设置揭榜挑战赛、创意作品赛、实网对抗赛三大赛道,比赛模式更具针对性、实战性、对抗性。决赛答辩现场在揭榜挑战赛中,选手们对企业在新产品研发、技术创新中存在的安全挑战及“卡脖子”问题进行“揭榜”竞赛。在创意作品赛中,选手们聚焦区块链、漏洞挖掘、基础密码、协议安全、物联网等网络安全领域的前沿方向,创造性地提出安全解决方案、技术发明、标准草案等。实网对抗赛现场实网对抗赛分为两个赛程,首日的AWDPLUS攻防赛项设9道赛题,涉及WEB和二进制安全攻防;次日的实网渗透赛项搭建了一个高度仿真的环境,场景涵盖了工业控制企业的互联网资产、核心数据资产、办公环境以及工程师开发内网等多个重要网段,并设12个得分点,全面考察选手实网渗透能力。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大赛总裁判长郝叶力致辞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大赛总裁判长郝叶力在颁奖典礼上对此次大赛作出高度评价:“通过沟通需求、切磋技术、适应亟需、解决痛点,本次大赛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战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为我国培养、发现、储备优秀的网信安全人才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参赛选手们各有创新、各有特色,在真环境中解决真问题,用实际行动展现了维护网络安全的扎实能力。”参赛体验拉满!同期活动精彩纷呈决赛同期丰富多彩的配套活动为学生们带来了难忘的参赛体验。其中,网络安全产业论坛为参赛选手、行业企业及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交流平台,助力参赛研究生拓宽学术视野,提升研究格局;政企才合作洽谈会的开展进一步深化校企交流合作,促进了产学研用融合发展;“中国网谷”开放日带领参赛学生走进天融信、网安基地、档案馆,深入了解并感受到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作为国家“网络强国”战略的承载地的特色发展和创新活力。决赛同期活动此外,“就在武汉创赢未来”专场招聘会为参赛者提供了丰富的就业选择,东西湖区与多所高校获奖团队签订意向引才协议,彰显了武汉广聚天下英才的决心与诚意。这些活动充分体现了大赛在网络安全领域人才挖掘、引育、供需对接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决赛同期活动赛事简介中国研究生网络安全创新大赛作为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是面向全国在读研究生的一项团体性网络空间安全相关专业创新实践活动。大赛以“汇聚专业英才共建网络安全”为理念,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行业企业参与为支撑,以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从“产教融合”“科教融合”“赛教融合”等维度设立揭榜挑战赛、创意作品赛和实网对抗赛三个赛道,重点锻炼研究生的科学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为国家培养、选拔和储备一批急需的高层次网络安全人才。本届赛事由武汉大学承办,下届赛事由国防科技大学承办。
11
2024-11
文化中国·海纳百川 | 第一届中国研究生“文化中国”两创大赛圆满落幕!
文化“两创”之星颁奖现场海右群贤至,英才耀泉城。11月9日至10日,第一届中国研究生“文化中国”两创大赛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举行。作为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中首个面向文、史、哲、艺领域的赛事,本届赛事得到了研究生教育战线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参与,共有来自442所高校的12000余名师生报名参赛,提交作品2942件,其中198件作品入围全国总决赛,75所高校的400余名研究生齐聚山东大学,进行激烈的现场对决。最终,中国美术学院芥子团队、山东大学古文智教团队、中国美术学院1062024游戏艺术团队荣获“文化‘两创’之星”称号(冠、亚、季军)。凝心聚力在“两创”中赓续中华文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会长杨卫,山东大学党委书记任友群,山东省教育厅总督学王浩,济南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公务员局局长、市委人才办常务副主任王玉跃出席闭幕式并致辞。全国总决赛颁奖典礼现场杨卫在致辞中表示,参赛研究生们以独特的青春视角,先进的技术手段,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和意义,展现出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执着,对传统文化创新创造的激情和坚韧,对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责任和担当。他寄语青年学子要自觉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以赛为始,坚持守正创新,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时代价值和精神力量,成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积极参与者和实践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会长杨卫致辞任友群在致辞中提到,学会选择山东大学作为首届大赛的承办方,是对山东大学的的充分认可和极大信任。山东大学将以此为契机,与兄弟高校携手并肩,持续扩大大赛的传播力、影响力,把大赛打造成为传承中华文脉、激发创新活力、培育文化英才的重要平台。山东大学党委书记任友群致辞闭幕式上,王浩介绍了山东省教育系统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具体措施与成果,王玉跃重点推介了济南市人才政策。山东省教育厅总督学王浩致辞济南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公务员局局长、市委人才办常务副主任王玉跃致辞以青春视角解锁传统文化的“破圈”密码首届中国研究生“文化中国”两创大赛设置五大赛题:孔子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神话传说与民间故事的创意改编、中国圣贤与智者心目中的美善世界、舞蹈专项赛题以及开放赛题。参赛研究生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对赛题进行深入解读与阐释,融入时代精神,结合现代元素,以新理念、新技术、新形式创作出了一系列形式多样、文化内涵深厚的优秀作品。决赛作品展示参赛作品涵盖了数字文化、非遗手造、文旅融合、戏剧影视、文学创作、舞蹈音乐等多个领域,通过创新传承模式、丰富呈现载体、连接大众生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数字变装”中实现加速“破圈”。决赛答辩现场经过为期两天的现场展示和答辩,大赛共评选出一等奖50项(含冠、亚、季军)、二等奖143项、优秀组织单位44个、优秀指导教师67名。获奖请关注大赛官网:https://cpipc.acge.org.cn/cw/hp/2c9080178e896671018e97ce7525018b决赛颁奖典礼中国美术学院“芥子”团队(冠军)的作品灵感源自庄周《逍遥游》的核心概念,以世间极小之物芥子借喻追求自得之乐的芸芸众生,打造了一款以东方美学与文化为核心主旨的具身体感XR作品(扩展现实技术)。体验者可以通过体感交互的方式增强具身飞行的操控体验,像动物一样感受飞舞、游泳和翱翔,在数字墨水绘制的抽象世界中畅游。中国美术学院“芥子”团队竞演现场山东大学“古文智教”团队(亚军)的作品聚焦古文字教育的教学需求,运用了虚拟仿真、蓝牙全息影像等现代教育技术,推动古文字教学的数字化转型。团队成员崔蕊表示:“古文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我们想要通过挖掘古文字教育的新方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承和传播。”山东大学“古文智教”团队竞演现场大赛专委会秘书长刘祖国对大赛做出高度评价:“本次大赛得到了全国各地高校的积极参与,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参赛选手结合各自所学对赛题进行了深入解读与阐发,兼顾传统与现实,采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体现了大赛的宗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颁奖典礼现场五大赛题中的舞蹈专项赛题总决赛已于9月28日在东北师范大学圆满结束。舞蹈专项赛题紧扣“文化中国”、“两创”、“齐风鲁韵”等主题,旨在通过舞蹈这一独特而富有表现力的艺术形式,深入挖掘并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现代价值。参赛选手们通过舞蹈创作、表演、教学展示等形式,创作和展示了众多融合传统元素与现代创意的优秀舞蹈作品。最终,该赛道共评选出一等奖17项、二等奖26项、三等奖20项。获奖名单:https://cpipc.acge.org.cn//cw/detail/2c9080178e896671018e97ce7525018b/2c90801892b1cdf50192cd9a1951167e舞蹈赛道决赛现场以赛搭台激活地方文化活力首届“文化中国”两创大赛除常规赛题外,还特别设置了聊城文旅订制赛题——光岳楼中的“诗境”与当代文化链接,举办了中国研究生-文化中国行(2024聊城站)活动。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20多所高校的160多名研究生齐聚山东聊城,通过实地考察与深入调研,亲身感受了聊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参赛选手们围绕“思想+艺术+技术”的核心理念,创作了一系列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相结合的作品,使得这座拥有650年历史的古楼再次焕发出新的活力。活动回顾:https://mp.weixin.qq.com/s/uqXLQcDXHoxPmIzDk63rkA武汉大学“聊城故事”团队竞演现场武汉大学“聊城故事”团队成员表示:“我们的文化是有连续性和创新性的,是生生不息的。希望能够让陌生人通过阅读我们的作品,感受到我们作品中所描写的光岳楼、山陕会馆的魅力以及其所承载着的诗意的文化传承。”与赛同行“文化中国行”走进泉城大赛同期,济南市人才办联合宣传部、人社局、园林局、文化旅游局、文旅集团共同推出了中国研究生·文化中国行(2024济南站)系列活动,活动分为学术论坛、民俗体验以及参观研学3个部分。中国研究生·文化中国行(2024济南站)系列活动以《研究生眼中的“文化中国”——技术转向与“两创”图景》为主题的“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为青年学子提供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山大游园会民俗体验活动、明湖诗词探寻参观研学活动让参赛选手沉浸式体验了山东大学深厚历史积淀和文化滋养,深刻、直观地感受到了济南这座历史名城孕育出的文化魅力。这些活动丰富了同学们的参赛体验,为参赛研究生搭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实践平台,提供了“最有温度”的“两创”环境。实力“吸睛”多家媒体关注报道自2024年5月9日正式启动以来,首届中国研究生“文化中国”两创大赛得到了广泛宣传报道。央视网、中国新闻网、中国教育新闻网、凤凰网、澎湃新闻、山东新闻联播、山东广播电视台、齐鲁网、聊城新闻网多家主流媒体关注报道赛事相关活动。多家主流媒体报道传统,如古井之泉,甘甜不竭。创新,如川流之江,势不可挡。今天,大赛让传统与时代共舞,赋予历史崭新的诠释,在创造性转化中赓续中华文脉,在创新性发展中弘扬中国文化。闭幕式现场·赛事简介中国研究生“文化中国”两创大赛(以下简称“大赛”)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中首个面向文、史、哲、艺领域的赛事。大赛秉承“传承、发展、创造、创新”的办赛理念,坚持“赓续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的办赛宗旨,鼓励研究生投身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创新实践中,引导广大研究生深学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强化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担当,激荡起文化“两创”的创新热潮,为国家、社会发现、培养、输送文化领域“两创”型人才。大赛组委会秘书处常设于山东大学,2024年第一届中国研究生“文化中国”两创大赛由山东大学承办。
05
2024-11
第三届中国研究生工程管理案例大赛在京闭幕
10月27日,第三届中国研究生工程管理案例大赛决赛在京闭幕。来自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暨南大学、重庆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扬州大学的18支队伍荣获一等奖。颁奖仪式以赛促学赛事规模同比倍增大赛针对工程管理的不同方面,设置重大工程建设、重大系统研发、精益生产、创新创业道、产业创新以及案例研究型学位论文六个赛道。其中产业创新赛道为今年新设置赛道。自2024年4月正式开赛以来,在全国工程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支持与推动下,共有来自187家研究生培养单位的2024名研究生报名参赛,参赛单位数及学生数均较去年实现倍增。经严格评审,来自清华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45所高校的71支队伍脱颖而出,成功晋级全国总决赛。决赛评审团队由来自高校和工程管理领域多位知名专家组成,评委基于选题的合理性、描述的准确性、分析的正确性、创新与应用的价值以及汇报的清晰度五个方面赋分。最终,大赛评选出18支一等奖团队,53支二等奖团队,101支三等奖团队。获奖名单详见:https://cpipc.acge.org.cn/cw/hp/2c908018876ef068018774a7a5bc03fd答辩现场以赛搭台聚智兴业实践育人全国工程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副校长郑力,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秘书长赵瑜出席大赛开幕式并致辞,来自全国的嘉宾评委、参赛师生近500人出席活动。赵瑜在致辞中代表主办单位,向赛事学术指导单位和承办、协办单位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赵瑜认为,中国研究生工程管理案例大赛对提升工程管理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发挥积极作用。希望广大研究生同学们以赛为始,勇担时代创新的使命,用智慧和汗水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赵瑜致辞郑力在致辞中代表全国工程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向支持赛事的机构表示感谢,对委员嘉宾、参赛师生表示欢迎。他指出,本届大赛的参赛案例覆盖六大赛道,充分展现了我国工程管理教育的广度与深度。希望大赛进一步激发广大研究生的创新热情,为我国的工程管理事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郑力致辞专家讲座案例解读产业经验赛事同期举办工程管理案例创新论坛,安徽省政府参事、省发展改革委原党组书记、主任张天培,中国铁道工程建设协会副理事长、国铁集团原副总工程师王峰,富士康科技集团副总裁、富士康大学校长陈振国三位嘉宾分别带来题为《大高铁时代轨道上创新奋进的安徽》、《沪杭高铁建造质量和极限进度挑战下的工程管理创新案例》、《有梦最美赋能成长多元共融智创未来》的主题演讲,为参赛师生提供一线产业视角;在全国工程管理教指委秘书长、清华大学工程管理硕士教育中心主任张伟的主持下,嘉宾就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发表观点,热烈互动。主题演讲和圆桌论坛中国研究生工程管理案例大赛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的主题赛事之一,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全国工程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学术支持,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和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联合主办,是主要面向工程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群体所举办的全国性研究生赛事。大赛引导参赛研究生通过采集并导入实践中的工程管理案例,利用科学的工具分析真实数据、提炼总结并共享各个工程领域的生产数据、发展经验。2024年赛事由清华大学承办,联合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重庆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六大高校对应承担6个赛道的赛事工作。2025年第四届中国研究生工程管理案例大赛将由北京理工大学承办,各分赛道承办高校将在官网陆续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