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杯”第八届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圆满落幕:206所高校同台竞逐“芯”星荣耀
2025年7月30日下午,“华为杯”第八届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决赛在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圆满落幕。来自全国206所高校的1483支队伍参与角逐,经初赛评审、线上答辩、上机考试、笔试及分组答辩层层选拔,18支队伍脱颖而出晋级决赛舞台。最终,来自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镓氮肉夹馍队摘得本届大赛创“芯”之星冠军;电子科技大学的汪喵队获创“芯”之星亚军;南京大学的ISCL高速小牛马队获创“芯”之星季军。此外,本届大赛还评选出一等奖队伍15支、二等奖队伍65支、三等奖队伍186支。颁奖仪式决赛比赛现场政产学研,同绘“芯”蓝图典礼当日,大赛专委会名誉主任、清华大学教授陆建华,大赛组委会名誉主任、浙江大学教授吴汉明,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舒慧生,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博,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索文斌,苏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陈雪荣,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秘书长赵瑜,大赛组委会、专委会代表以及各单位领导、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参赛师生等出席颁奖仪式。典礼现场刘博在致辞中指出,研究生教育是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建设的重要支撑,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作为系列大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集成电路领域高端人才培养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他表示,苏州将集成电路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坚持“产才融合”路径,围绕创新生态、产业体系和人才服务三大优势,全力打造“人到苏州必有为”的发展环境。他热忱期待广大青年人才选择苏州、扎根苏州,将这里作为实现创新梦想的沃土。苏州市副市长刘博致辞陆建华在致辞中表示,自2018年创办以来,创“芯”大赛坚持“创芯、选星、育芯”的办赛宗旨,赛事规模从首届71所高校、254支队伍增至本届206所高校、1483支队伍,扩大近6倍,彰显集成电路学科活力与师生热情。在国家持续加大对集成电路关键领域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支持的背景下,他寄语获奖学生,以本次大赛为新起点,持续瞄准芯片技术前沿、深耕基础研究,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需求,推动我国集成电路事业稳步前进。大赛专委会名誉主任、清华大学教授陆建华致辞舒慧生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长期通过“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累计为近730所高校和科研院所、超过130万研究生师生提供创新实践平台,沉淀创新实践作品近30万件,成为助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的生动实践。本届创“芯”大赛在苏州举办,具有特殊意义。赛事期间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实践活动,希望进一步促进集成电路人才供需融合对接,助力苏州打造集成电路产业高地,也为全国集成电路人才培养探索新模式。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舒慧生致辞多元协同,筑牢“芯”生态颁奖典礼期间,大赛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浙江大学韩雁教授以个人名义设立“芯生合一MPW流片基金”,支持优秀青年师生开展芯片流片与技术转化实践,并在典礼现场完成签约。吴汉明院士对该善举给予高度评价,并勉励师生把握实践平台机遇,持续攻克芯片“卡脖子”技术,转化创新成果,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双高协同”创新发展试点启动仪式(左)与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共建共享合作联盟协议签署仪式(右)“芯生合一MPW流片基金”捐赠签约仪式(左)与吴汉明院士致辞(右)产教融合,拓展“芯”场域在为期五天四夜的决赛期间,大赛同步开展了内容丰富的配套活动,包括多场高规格学术论坛、人才招聘、企业参访和文化体验活动。其中,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论坛暨院长论坛、集成电路学科研究生思政论坛、Chiplet创新论坛、二维材料技术论坛、EDA产业前沿技术论坛,汇聚了顶尖高校及产业专家,围绕前沿技术、产业趋势与人才培养深入研讨,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人才集市暨高端人才专场招聘活动吸引了华为、格科微电子等57家知名企业,面向近600名硕博生现场开展人才对接交流,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此外,赛事还举办了企业参访与“苏高新之夜”等多样化的文化体验活动,构建起产教深度融合的沟通桥梁。大赛同期论坛与活动赛事介绍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以“创芯、选星、育芯”为宗旨,是面向全国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在读研究生的一项团体性集成电路设计创意实践活动。大赛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中国集成电路创新联盟联合主办,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电子学会、示范性微电子学院产学融合发展联盟、清华校友总会集成电路专业委员会、国家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技术创新中心、上海集成电路技术与产业促进中心协办,清华海峡研究院为组委会秘书处。本届赛事由南京大学承办,苏州市委组织部、苏州高新区管委会提供支持,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冠名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