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官方网站!
大赛动态
01
2023-11
植爱农情怀 练兴农本领 “欣浩翔杯”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技能大赛闭幕
10月29日,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之“欣浩翔杯”第一届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技能大赛在安徽科技学院圆满闭幕。中国农业大学的古生村科技小院志愿队、沈阳农业大学的“小山杏大产业”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团队、安徽科技学院的微光拂尘队获得本届赛事的冠、亚、季军!冠、亚、季军颁奖典礼现场执青春之笔,燃志愿激情本届大赛设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吸引百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978支队伍的5000余名师生报名参赛。经专家评审,来自63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81支队伍计1500师生进入决赛,评选出一等奖28支队伍,二等奖85支队伍,三等奖166支队伍。颁奖轮播执责任之笔,育精英人才本届赛事得到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凤阳县人民政府等国家行政机构和业界内外众多专家的大力支持。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张淑林、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郭鑫、全国农科研究生志愿者服务联盟理事长蒋德勤、安徽科技学院党委书记时伟、安徽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与研究生教育处副处长杨修顺以及各参与高校相关领导嘉宾出席了决赛系列活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张淑林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郭鑫全国农科研究生志愿者服务联盟理事长蒋德勤安徽科技学院党委书记时伟安徽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与研究生教育处副处长杨修顺决赛同期还组织参赛师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回顾“大包干”的发展历程,感受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参赛选手表示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新起点上,将赓续小岗精神,肩负起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共同书写更加精彩的乡村振兴答卷。执担当之笔为乡村添彩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技能大赛以“推崇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倡导研究生理实并重、刻苦钻研、积极探索,挖掘研究生志愿服务争先创优的成功模式,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吸引高校研究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助力农业强国建设。大赛共分为技术类、管理类、教育类三个类别,决赛现场由志愿服务知识测试、志愿服务工作展示、志愿服务案例分析三个环节组成,围绕考察农科研究生志愿服务知识水平、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展开。志愿服务知识测试主要考核参赛团队乡村振兴和志愿服务相关理论知识;志愿服务工作展示主要考核参赛团队志愿服务实际开展情况;志愿服务案例分析主要考核参赛团队乡村振兴相关志愿服务技能,参赛团队围绕志愿服务案例中的问题本质、解决思路、实施办法及相关启示进行阐述和分析。赛后,参赛选手表示,将以赛为动力,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用专业所长和青春热情,服务群众,锻炼才干,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强大青春能量。现场多图轮播赛事介绍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农林学科工作委员会联合指导,大赛组委会秘书处设在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院。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实践大赛包括分为科技小院、牛精英、科技作品、渔菁英、志愿者技能5个专项赛事。本届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技能大赛由安徽科技学院承办。附:获奖名单(公示中)
28
2023-09
算力+脑力 “人工智能大赛”AI精英金秋折桂
9月24日,“华为杯”第五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在山西太原圆满落下帷幕。浙江大学XDC-HUSEE队的“通古识今:基于大模型的残卷内容补缀系统”、武汉大学材智先锋队的“智材创想系统”、山西大学AI创客队的“图结构学习驱动的企业科技信息服务”三个项目分别力摘冠、亚、季军。冠、亚、季军颁奖典礼现场总决赛开幕式智创世界,人工智能点燃梦想本届赛事以“智创世界、点燃梦想”为口号,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共吸引了来自269家研究生培养单位的1778支队伍报名,近8000名研究生参赛,报名队伍数量较去年同比增加46%,创历史新高;参赛作品在创新性和技术可行性上展现较高水平,从医疗健康到环境保护,从智能交通到教育科技,从文物保护到电信反诈,参赛作品覆盖农业、制造业、金融、军工、医疗等领域;作品呈现出研究生群体对人工智能的深刻理解,描绘出人工智能技术在各种应用场景的运用转化。本届大赛历经五个月,共有122支队伍500余名研究生晋级决赛。在为期两天的总决赛赛程中,历经作品展示、分组答辩、公开答辩等环节,决选出一等奖作品40项,二等奖120项,三等奖255项。同期评选优秀指导教师63名,优秀组织奖46名,华为专项奖15名。现场图片“北斗星”指路,青年精英未来可期AI精英们在赛场“鏖战正酣”,行业“北斗星”在场外殷切期盼。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组委会名誉主任委员潘云鹤,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赵沁平出席开幕式并深情寄语。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潘云鹤院士表示,大赛是增强研究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闯入决赛的参赛选手都是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青年翘楚,有望成为未来人工智能行业的明日之星。潘云鹤院士热切地期盼同学们在人工智能创新的大道上,心怀“国之大者”,聚焦“四个面向”,坚定地向技术广度和科学深度进军。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沁平赵沁平院士表示,经过十年发展,大赛已成为培养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意识的重要平台,为研究生培养单位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推动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抓手,同时推动了研究生教育创新创业文化建设,在人才培养平台、人才培养机制和人才培养文化等研究生教育生态三大要素方面均发挥了作用,产生了良好效果。希望参赛选手能够通过大赛的平台,激发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把握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态势,找准突破口和主攻方向,敢于尝试,不懈努力,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和应用贡献青春力量。潘云鹤院士(右三)、赵沁平院士(右四)在比赛现场巡展政企引智,人才托起产业明天决赛同期举办人才引智宣讲会、招聘会、企业座谈、企业宣展和大赛作品展览。太原市政府及当地企业面对广大AI领域精英才子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太原市组织部在人才引智宣讲会上介绍了太原市的产业环境与人才政策,向参赛选手发出落户邀约;近60家企业齐聚赛场外,面向参赛选手不仅提供人工智能领域的精准岗位,而且提供更多深入了解企业与产业优势的交流机会。(人才引智宣讲会、招聘会多图轮播)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秘书长赵瑜,山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山西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马骏,山西大学校党委书记王仰麟,山西省教育厅副厅长李金碧等领导嘉宾出席相关活动。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简介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和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大赛组委会秘书处设于浙江大学。大赛以“AI赋能、创新引领”为理念,围绕人工智能创新主题,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激发研究生创新意识,提高研究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着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高端人才。第五届赛事由山西大学承办,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冠名,下一届将由哈尔滨工程大学承办。附:决赛获奖名单(公示中)
23
2023-09
“中石协·石化机械杯”第十届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获奖名单
各参赛单位、参赛队:“中石协·石化机械杯”第十届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已于2023年9月15日至17日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圆满结束。获奖结果于2023年9月17日至22日公示,公示期间无异议。共评选出一等奖36项,二等奖75项,三等奖251项;优秀指导教师34位,优秀组织单位44个,能源装备之星3个,获奖名单见附件。附件1:获奖名单附件2:优秀指导老师荣誉称号名单附件3:优秀组织单位荣誉称号名单附件4:能源装备之星荣誉称号2023年9月23日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组委会
22
2023-09
新星“油”然而生 “中石协·石化机械杯”能源装备大赛在青闭幕
9月16日,第十届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总决赛在位于青岛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举行。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370件作品晋级总决赛。经现场路演和答辩,《深海仿生软体机器人》等36项作品获一等奖,《核电厂堆内构件水下智能维修系统》等75项作品获二等奖,《北斗导航双碳节能多能源驱动海水制氢集群》等251项作品获三等奖,浙江大学《深海仿生软体机器人》、西安石油大学《超强低损伤射孔弹综合优化设计技术》、华中科技大学《“废料”变”燃料”——新一代工业有机废液高效清洁焚烧关键技术与装备》分别力摘冠亚季军并荣获“能源装备之星”称号。同期44个优秀组织单位及36位优秀指导教师获评。图为第十届大赛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逸夫馆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陶文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丁雪梅,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党委书记王勇,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刘陆莹,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会长刘宏斌,中石化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峻乔等领导出席系列活动。十年风华赛事规模质量齐攀新高大赛以“十年风华赋能未来”为主题,在内容设计、配套措施、成果转化等方面升级优化,在赛事规模和质量上再攀新高,为大赛提供了更高的竞技性和更强的观赏性。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赛场志愿者在赛事规模上,第十届大赛创历史新高——初赛报名的参赛队伍达1654支,学生6558名;初赛有效提交作品来自220所高校,其中“双一流”建设高校的作品占比近四成。在作品质量上,决赛作品不仅在答辩环节满足理论严谨、原理可行的要求,且在样机验证环节兼顾创新思维、功能完整的特征。在样机展示中,现场作品的题材从深海探索到(航)空(航)天创新,从智能信息化高精尖技术到乡村振兴实践应用,更有明星项目亮相--《深海仿生软体机器人》曾发表在《Nature》杂志封面,并与“天问一号”一同入选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路演现场两会携手赛程高校企业深度融合高校是创新人才的摇篮,企业则是创新成果的转化器。本届大赛由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合力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两会携手呈现出学界与产业深度融合的特点。此次大赛设立“海洋能源高效开发与利用装备”,“油气绿色高效开发装备”“新能源制备装备”“可再生能源装备”“其他能源装备”和“企业命题”六大赛道,参赛项目涵盖智能制造、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多个技术领域,紧密服务于产业的“新能源装备”升级需求,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在赛事筹备阶段,中石协积极组织产业参与“揭榜挂帅”,发布近百项企业命题,吸引学子以创新实践精神开题,立项探索企业技术瓶颈。在路演环节,院士、专家评委与产业协会会长分别带队,与参赛学子亲密互动,对展区三百余项决赛作品悉心点评。中国科学院院士陶文铨(中)在观看大赛路演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会长刘宏斌(右四)在路演现场评委团在路演现场与参赛选手交流在赛事期间还举办了人才交流会和企业招聘会,有企业直接到路演现场“抢人”“抢项目”,就能解决企业实际技术问题的项目和团队开出优厚条件,希望这些能源装备领域的“潜力股”提早“落袋为安”。参赛者与参展单位洽谈合作意向赛事十年,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建校70年华诞。在赛场之外,因校庆而来的石油行业专家也格外珍惜“老中青”三代接续传承的机会,就石油装备相关问题举办交流活动,助力参赛学子拓宽产业视野,并与近百家石油企业代表和指导老师横向交流、纵向合作,展现产学研一体的应用创新生态。图为行业交流和宣讲活动千余高手竞技赛场“追风”“潜海”擎天遨洋作为业界年度盛事,大赛作品立意新颖,极具观赏性。有从狮子鱼身上获得灵感,研发出能在万米深海遨游的软体机器人;图为参赛选手展示作品《深海仿生软体机器人》有作品以“追风”做创意思考,在飞行器的硬件构架中加入微处理器,设计更轻便、更高速、更灵敏的微型四旋翼集群,显著提升集群飞行的复杂性和实用性;有作品将贻贝壳变废为宝,用爆米花的工艺膨化贝壳吸附油污;还有作品仿生莲藕的多孔结构,解决收割射流回路堵塞,实现藕塘全液压智能采收。图为参赛选手展示作品《海洋自供能浮标》图为参赛选手展示作品《三级环形刀盘盾构机》图为参赛选手展示作品《仿生水下机器人》370余项作品,以样机展示的形式,向评委老师呈现应用场景的实用价值。大赛闭幕式环节,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秘书长赵瑜见证下,赛旗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副校长周鹏手中,移交给下届赛事承办高校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洪军。赛旗交接象征着赛事将延续十年风华,不忘初心,为石油石化装备乃至能源装备产业高质量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图为赛旗交接仪式周鹏(左)赵瑜(中)洪军(右)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为“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和中国科协青少年中心主办,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中国石油教育学会联合主办,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担任组委会秘书处。赛事于2014年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发起设立。十年来,在“竞赛培养人才、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理念的驱动下,大赛围绕能源装备的技术创新,力图打造研究生创新交流实践平台和“政产学研用”合作创新平台,不断满足国家装备制造业高层次人才需求,竭力促进国家能源装备业创新发展。
19
2023-09
“中石协·石化机械杯”第十届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顺利举行
9月16日至17日,“中石协·石化机械杯”第十届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决赛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顺利举行,来自复旦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国内外150所高校的370件作品参加总决赛。本次大赛以“十年风华,赋能未来”为主题,设立“海洋能源高效开发与利用装备”“油气绿色高效开发装备”“新能源制备装备”“可再生能源装备”“其他能源装备”“企业命题”六大赛道,参赛项目涵盖智能制造、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多个技术领域,从深海到航天,从高端顶尖技术到农业生产方面的应用,充分展现了广大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本领,体现了石油装备的创新发展趋势和石油装备解决现实问题的实用性价值。9月16日,大赛总决赛开幕式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陶文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党委书记王勇,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会长刘宏斌,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丁雪梅,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刘陆莹,中石化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峻乔等领导出席开幕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周鹏主持开幕式。王勇在致辞中表示,今年是建校70周年,学校70年来始终以服务国家能源战略需求和区域发展需求为己任,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学校于2014年发起举办首届中国研究生石油装备创新设计大赛,创办10年来,大赛规模和层次不断提升,影响力不断增强,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好评。希望通过本次大赛进一步夯实创新教育、促进学术交流、展示创新成果,促使更多的创新人才脱颖而出,进一步推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陆莹代表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欢迎大家的到来。他表示,十年间,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为国家能源装备事业输送了大量英才,此次大赛也必将会为国家能源装备事业输送更多的新生力量,祝愿各位学子赛出风采,赛出佳绩。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丁雪梅代表大会主办方向进入决赛的参赛团队表示祝贺,向冠名单位和承办单位表示感谢。她指出,经过十年的发展,中国研究生创新系列大赛已形成产、学、研、用,协同育人、协同办赛特色,为657所高校科研院所和88万研究生提供创新实践和学术交流的舞台。希望参赛学子通过备赛、参赛、激发创新精神,提升实践能力,面向现代能源科技这一国际竞争的前沿领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在服务国家能源的广阔舞台书写属青春华章。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协会会长刘宏斌代表冠名单位致辞,他指出,十年来,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始终坚持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以前沿技术和实际需求为依托,以合作办赛、协同育人为载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参加大赛的院校和项目团队,逐年增加,参赛的项目数量和创新水平逐年提高。希望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大赛进入新时代,肩负新使命,脚踏新起点,迈上新征程,为推动石油石化装备乃至能源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石化机械董事长、党委书记王峻乔代表冠名单位致辞,石化机械是全国能源装备领域的重点骨干企业,目前已发展成为中国石化油气装备研发制造服务中心、中国石化氢能装备制造基地。石化机械坚持把国家所需、公司所能、未来所向结合起来,以“智造大国重器,服务能源安全”为职责使命,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建设技术先导型、质量效益型、治理现代型企业,打造一流油气和新能源装备公司,更好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装备主力军。坚持把创新人才的培养摆在突出位置,使青年人才施展抱负有平台、有项目,建功立业有嘉奖、有进步。坚持以正向激励为主,进一步完善科研新产品创效提升激励机制,进一步面向优秀员工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尽最大努力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把企业建成员工共同的精神家园、幸福家园。欢迎广大学子加盟石化机械,共同拓展能源装备领域更多的石化机械元素,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大赛自今年6月份启动,经过初赛、复赛的层层选拔,370支团队从1654支报名队伍中脱颖而出进入总决赛。决赛团队通过路演与答辩相结合的形式展开比拼。在路演现场,来自浙江大学团队研发的“深海仿生机器人”以狮子鱼的独特外形,吸引了专家驻足。团队成员阮东瑞介绍,项目从深海狮子鱼的身体结构中获得了灵感,设计了一只可以在深海遨游的软体机器人,首创了“软基体-硬散布”的融合体设计理念,将电子器件的耐压本领提高120%,使其可承受马里亚纳海沟10900m超高水压,推动了软体机器人在深海工程领域的应用,相关研究在Nature杂志上发表。在答辩现场,370支团队汇报作品的创新点、应用前景和研究价值等。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全液压智能莲藕采收作业装备”团队介绍道,团队研发的多孔旋转射流结构装置解决了藕塘作业过程中射流回路堵塞装备的难题,填补了因藕塘作业环境复杂水力系统吸水口杂质堵塞的问题。经过角逐,浙江大学《深海仿生软体机器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井套管水下等离子弧熔融拆除关键技术研究》等36项作品获一等奖,哈尔滨工程大学《深水管道内封堵器及快速复产系统》等75项作品获二等奖,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北斗导航双碳节能多能源驱动海水制氢集群》等251项作品获三等奖,授予浙江大学《深海仿生软体机器人》、西安石油大学《超强低损伤射孔弹综合优化设计技术》、华中科技大学《“废料”变“燃料”——新一代工业有机废液高效清洁焚烧关键技术与装备》3个作品“能源装备之星”称号,同时评选出44个优秀组织单位及36名优秀指导教师。闭幕式赛旗交接仪式上,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洪军接过承办下一届大赛赛旗,并诚挚欢迎国内外研究生培养单位和研究生做客古城西安,2024年西安交通大学再见。大赛期间还举办了人才交流会和企业招聘会。石油行业专家们就行业形势及石油装备相关问题进行交流,拓宽了石油装备历史发展、装备信息化技术、装备安全技术等方面的视域。“这次比赛让我们受益很多,接触到很多有创新性的东西。有一项金属表面防腐与密封技术令我大受震撼,他们将喷射电沉积应用于密封,从最经济的角度切入,具有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镍基枝晶型水分解电极制备装置与工艺探究”团队成员吴鸿坤表示。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为“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于2014年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发起设立。赛事以“竞赛培养人才、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围绕能源装备的技术创新,打造研究生创新交流实践平台,打造政产学研用合作创新平台,满足国家装备制造业高层次人才需求,促进国家能源装备业创新发展。
16
2023-09
“中石协·石化机械杯”第十届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决赛结果公示
各参赛单位、参赛队:“中石协·石化机械杯”第十届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已于2023年9月15日至17日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圆满结束。参赛作品经展板(实物)展示及现场答辩评审及“能源装备之星”交流展示等环节,报大赛组委会表决通过,共有来自150所研究生培养单位参赛队获得一等奖36项,二等奖75项,三等奖251项;“能源装备之星”3个,优秀组织奖44个,优秀指导教师奖34位,现将名单予以公示(见附件)。公示时间:2023年9月17日-2023年9月22日联系邮箱:eeidc@upc.edu.cn。附件:参赛项目获奖名单;优秀指导老师荣誉称号名单;优秀组织单位荣誉称号名单;能源装备之星荣誉称号获得项目名单2023年9月17日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组委会
15
2023-09
“华为杯”第二十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开赛公告
附件1:“华为杯”第二十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下载试题上传论文操作手册.pdf附件2:“华为杯”第二十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格式规范.doc附件3:“华为杯”第二十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模板.doc
10
2023-09
“云雁”飞天“鲲龙”入海 未来飞行器大赛三甲出舱!
8月24日,“新动航空杯”第九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在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圆满落下帷幕。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云雁”可分体飞翼布局无人飞行器、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的翼卫者-室外复杂环境无人机巡检与跟踪系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鲲龙号”陆空两栖飞行汽车分别力摘冠、亚、季军。群星荟萃近百高校踊跃参与本届赛事共吸引全国近百所高校的663支代表队3000+同学报名参赛,报名人数同比增长74%。决赛期间,来自46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44支队伍围绕“飞行器先进推进系统”、“飞行器集群智能协同任务规划设计”等内容展开激烈角逐。历经作品静态展示、现场分组答辩、室外无人机试飞等环节,最终评选出一等奖作品11项,二等奖40项,三等奖83项。优秀组织单位奖由24所高校获得。(见文后详细获奖名单)星光熠熠大咖现身看点多多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凤田、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张卫红等航空航天领域专家学者出现在开、闭幕式现场,为此次赛事平添看点。决赛同期举办的“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高峰论坛”,更是掀起本届赛事的新高潮。众多业内顶级专家齐聚沈航,围绕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动力学与控制学科、学科交叉融合与人才培养等前沿问题进行深入交流,使此次高峰论坛成为具前瞻性、聚焦性和多维性的思想盛宴殷切期盼寄语航空航天人才培养第九届赛事由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承办,得到辽宁省组织部、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等大力支持,全国高校研究生师生踊跃参赛,主流媒体广泛关注,业界专家学者及主管部门领导纷纷寄语。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卫红评价大赛“推动了航空航天领域急需人才培养,大赛促进了航宇学科发展建设,大赛产出了一批高水平创新成果。”张卫红讲话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刘佳立足辽宁省的产业现状,寄语大赛“成为学生的交流平台、教师的创新平台、企业的合作平台”。刘佳致辞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丁雪梅鼓励参赛同学:通过备赛参赛,激发创新精神,提升实践能力,面向航空航天这一国际竞争的主战场,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为发展我国航空航天事业贡献青春力量。丁雪梅致辞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李润东在致辞中表示:希望同学们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在服务“国之大者”上奋发作为,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成就有价值的人生。李润东致辞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简介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中国航天基金会、中国宇航学会、中国航空学会联合主办。赛事坚持服务国家航空航天强国重大战略需求,秉承“创新改变未来”理念,围绕航空航天飞行器、新材料新结构新动力分系统、变构型飞行器、空射型机载无人机、单级入轨飞行器、高超声速智能可重构变形飞行器等前沿技术领域设置赛题,激发和培育广大研究生创新意识,加快自主培养航空航天领域急需高层次人才,有力支撑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创新发展。第九届赛事由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承办,青岛新动航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冠名。附:决赛获奖名单(公示中)
09
2023-09
“巅峰对决 触碰未来” 这三所高校摘得研究生机器人大赛冠、亚、季军
8月20日,以“智能、共融、协作、创新”为主题的“申昊杯”第五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在长沙圆满闭幕。西安交通大学的稳如泰山队、北京化工大学的OpenAEye队、湖南大学的特种蛇形臂机器人创新小队分获本届赛事冠、亚、季军!图丨冠亚季军队伍合影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耀南,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顾建军,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张淑林,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秘书长赵瑜,湖南大学副校长蒋健晖,长沙市委组织部高层次人才服务发展中心主任余万贤,雨花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陈海波等领导嘉宾出席开、闭幕式及颁奖仪式。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中国教育报、湖南卫视等多家媒体对大赛进行深度观察和报道。影响力+覆盖面开启新高度本届赛事共吸引来自234家研究生培养单位的1177支队伍报名参赛,参赛队伍数比去年增加了33%,参赛的研究生培养单位也比去年增加了32家,创历史新高。最终来自96家研究生培养单位的288支队伍进入决赛。经过决赛阶段的作品现场展示、分组答辩和冠军争夺赛等环节的激烈角逐,经专家评议、组委会审定,大赛共评出一等奖28项(含冠、亚、季军),二等奖86项,三等奖170项,并评选出优秀组织单位28家和优秀指导教师48名。作品水平创新高应用场景更丰富王耀南院士在闭幕式上对大赛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本届大赛是机器人领域高水平的大赛,参赛作品的创新度、完整度和可实现性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勉励同学们主动将个人命运融入国家发展,紧扣技术创新的战略基点,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抢占行业发展的制高点,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把奋斗的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图丨王耀南院士致辞果实采摘机器人能精准识别果实,采摘快损伤低;穿戴式可重构变刚度驱动外骨骼系统,不仅能帮助残障人士行走自如,还能让特殊人员轻松负重……,进入决赛的作品(仿真组65个、部件组50个、集成组165个、揭榜挂帅组8个)涵盖智能工厂、医疗健康、农业、商业社区、安全应急、极限环境、交通、物流、军事等多种应用场景,必将有力促进机器人应用向深度广度拓展。此外,本届赛事首设“揭榜挂帅”赛道,该组别的题目由杭州申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舍费勒(中国)有限公司提供,把比赛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旨在提高参赛学子解决市场实际问题、企业疑难问题的能力。以赛带引将优秀人才送到长沙“家门口”长沙市委组织部及长沙雨花经济开发区等8家开发区对本届赛事和参赛学子给出了山水洲城的满满诚意。为吸引人才,长沙为参赛学子精心准备了涵盖落户、实习、就业、创业全程服务的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政策“大礼包”,参赛学子最高可享受50万元的创业经费支持和500万元的创业贷款。决赛期间长沙还组织策划了“园区企业行”活动,安排参赛学子分组前往8家产业园区的近百家高科技企业参观交流,为参赛师生提供更多深入了解长沙园区企业和优势产业,以赛引才,满足长沙对人才的需求和期待。陈海波在开幕式全面推介了雨花经开区产业环境和人才政策,并现场发出邀约,希望吸引和聚集一批愿意落户长沙、落户雨花的机器人领域优秀人才,培养和孵化一批机器人行业优质企业,加速推进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图丨“园区企业行”活动赛事介绍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大赛组委会秘书处设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大赛以“制造强国”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旨在培养机器人领域国家急需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提升研究生的机器人创新设计能力,服务机器人产业生态体系建设,推动机器人科技与产业的创新发展。本届赛事由湖南大学承办,由杭州申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冠名赞助。下一届将于2024年由东北大学承办。
09
2023-09
“知农爱农强农!“强国杯”第五届牛精英挑战赛在银川圆满闭幕!
8月7日上午,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强国杯”第五届牛精英挑战赛在宁夏大学圆满闭幕。中国农业大学奶牛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奶牛队和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肉牛队分获本届赛事冠、亚、季军!图丨冠亚季军队伍合影1500+师生报名,参赛规模创新高本届大赛设初赛+决赛两个阶段,共吸引来近50所高校、264支队伍的1500余名师生报名参赛,参赛高校规模与参赛队伍数量均创历史新高,最终来自46所高校的76支队伍(41支奶牛队和35支肉牛队)进入决赛。经过决赛阶段的理论考核、定项操作、评估答辩、突围赛和冠军总决赛五项赛程的激烈角逐,经专家评议、组委会审定,大赛共评出一等奖8项,二等奖24项,三等奖44项,并评选出优秀组织单位24家和优秀指导教师24名。冠军突围,决出“最牛青年”本届牛精英挑战赛创设性地增设了突围赛和冠军总决赛,其中冠军总决赛为知识竞赛并线上直播,接受所有参赛队伍、现场与会人员及线上观众的考核检验,赛程设置不仅保障了赛事的严谨,还提升了赛事的趣味性和观赏性。进入冠军总决赛的4支奶牛队伍分别来自宁夏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扬州大学、中国农业大学,4支肉牛队伍分别来自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经过现场三轮比拼,最终中国农业大学奶牛队以550分的高分一举夺魁,成为本届大赛总冠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奶牛队获得亚军,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肉牛队获得季军。图丨冠军总决赛现场多方支持,共育畜牧行业精英人才来自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农业大学、宁夏大学、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厅、宁夏农垦集团有限公司以及各参与高校相关领导嘉宾出席开、闭幕式及颁奖仪式。图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学会副秘书长赵瑜致辞图丨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林万龙致辞图丨宁夏大学副校长李建设致辞闭幕式上,为本届大赛提供评估场地的宁夏农垦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暖泉牧场、宁夏农垦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茂盛牧场、宁夏农垦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平吉堡奶牛六场、宁夏壹泰牧业有限公司、宁夏犇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5家企业的6家牧场获得牛精英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实习实训基地授牌。图丨实习实训基地授牌仪式大赛不仅加强了学生“知农爱农强农”的意识,同时也提升了了研究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产业实践的技能。中国教育报、《养牛》杂志、宁夏广播电视台、宁夏教育电视台、银川市广播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前往大赛现场进行深度观察和报道。赛事介绍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农林学科工作委员会联合指导,大赛组委会秘书处设在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院。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实践大赛包括分为科技小院、牛精英、科技作品、渔菁英、志愿者技能5个专项赛事。牛精英挑战赛是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的首个专项赛事,本届大赛由中国农业大学和宁夏大学承办,下一届将于2025年由河南科技大学承办。